|
|
金华火腿漫漫图强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1:41 浙江市场导报
作者:何颖 汪建华 “无论是品种,还是加工,外国火腿都已经领先我们了。” 这是一个倍受争议与频遭劫难的品牌,20年商标权之争,数不清的打假行动与官司,一夜之间被打成“毒火腿”——稀奇古怪的事都发生在“金华火腿”这个传承了1200多年之久的品牌之上。 而如今,金华火腿又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国外火腿产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金华火腿产业已远远落后。 洋火腿来势汹汹 “帕尔玛火腿已经通过中国的卫生检验,这意味着帕尔玛即将出口到中国。”在金华举行的2007中国火腿行业峰会上,意大利米兰大学教授帕罗维拉对外宣布,帕尔玛火腿继在新加坡、墨西哥和韩国市场成功登陆后,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相传帕尔玛火腿就是700年前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走金华火腿工艺后诞生的,而如今,金华火腿在西方的“徒弟”已经开始大规模反攻“师傅”的领地。 其实,在很多超市,人们都可以看见洋火腿的身影。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所长王守伟提供的数据则显示:面对迅速变革的形势,金华火腿的前途确实不容乐观。他透露,西班牙火腿目前的年产量达2500万只,意大利火腿年产量更是高达4000万只,两者售价都在每公斤400元左右。相比之下,金华火腿不仅产量远远落后,而且价格也低得很。 “欧洲火腿的售价也比我们要高得多。今年我到香港,看到时代超市一楼在卖欧式火腿,每100克的价格是160多港元,几乎是国内火腿的30倍。而且我连着去看了几次生意都不错。”说到洋火腿,金华市火腿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施延军颇有感慨。[SplitPage] 落后现实 意大利6000多万人口,火腿的年销量是4000多万只;西班牙3000万人口,火腿的年销量达2500多万只。如果按国外的吃法计算,中国13亿人,按每人每年吃半只火腿算,也需要6.5亿只火腿。 但想像与实际相差太大。上世纪30年代,金华火腿年产量60-70万只,到90年代初增加到400-500万只。但现在,不进则退,人口增加了,金华火腿的年产量却变成了300多万只,相当于400多人一年吃一只火腿。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消费习惯的差异,无论是品种,还是加工,外国火腿已经领先我们了!”施延军说,在国外,50年前就开始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火腿了,实行的是恒温、无菌生产的卫生标准。以“帕尔玛火腿”为例,研究机构从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把传统的火腿分析得一清二楚,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传统火腿生产增加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而国内,50年来,产业化加工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除了少数几个企业引进设备外,大部分厂家仍是人工作坊式操作,甚至还有露天生产的。 “金华火腿的传统制作工艺让火腿有特殊的浓香,但是它的卫生状况就不是很好。”帕罗维拉说,帕尔玛火腿在全封闭的环境下生产,健康而优质,但金华火腿的安全性就较差。他认为中国火腿的人工操作应该得到改变,就像帕尔玛火腿早期也是采用手工上盐的方式,但现在机器化的生产线可以保证每只火腿的上盐量基本没有差别。 漫漫图强之路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火腿的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历史上形成的优良品种没有得到积极的挖掘、传承和更大发展,新品种也没有随着市场扩大和人民生活改善、食物多元需求而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助理、食品学院院长励建荣认为金华火腿产业目前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时间与地区受限,火腿产品的开发也刚刚起步,其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工业化生产,创新就是在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风味、营养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现代工业化生产。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轻纺行业办、高级工程师王雪松表示,改革创新传统生产技术,按照传统产品风味要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肉制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质的一致性,同时可延长生产时间。另外,他还建议说,企业要围绕方便、营养、风味、安全、多样的主题,积极开发火腿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尤其是小包装产品、分割产品能解决消费者食用难的问题,而火腿浓汤、火腿调味酱、即食火腿等新产品不仅提高了精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而且食用方便。 “金华火腿在加工中要保持我们的工艺特点,改进不合理的生产因素,所以关键在于模拟金华火腿的生产环境,而必要工序是不能少的。这才是真正的金华火腿。”金华火腿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发新告诉导报记者,借鉴欧式火腿的生产工艺,可以实现金华火腿的常年生产,但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创建一个品牌是十分艰难的,所需的投入也非常大。而对中国火腿行业来讲,我们可以共享中国火腿这个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民族品牌,这是我们的一个先天优势。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个千年品牌发扬光大,加以创新、提升和发展。”施延军说。 链接 金华火腿商标 纷争尘埃落定 1979年,“金华”牌火腿商标由金华浦江县食品公司注册;1982年,省食品公司以“三统一”手段将商标无偿转让,将商标权控制在自己名下,由此造成了金华火腿长达20多年“有名无姓”的尴尬局面。 20年来,“金华火腿”商标不属于金华市,金华人一想起这事就如坐针毡、心如刀绞。为此,他们曾发起过万人签名活动,爆发过万人大游行,但都没有如愿。 在多方的努力下,今年7月,随着“金华市金华火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申报注册,金华火腿这一千年品牌终回归故里。 “金华火腿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为金华火腿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通过证明商标的统一许可、规范使用,可以进一步促进生产企业提高质量,保持金华火腿特有的品质,维护金华火腿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促进金华火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金华市工商局局长范寿山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