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自主品牌汽车遭遇安全信任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1:04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再一次遭遇安全信任危机,而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研发费用投入过少。

  10月2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2007年度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第三批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合资企业轿车在汽车碰撞测试中一路领先,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表现仍不尽如人意,在本次8个车型的评分和星级测试中,六款合资企业车型中有五款获得了五星级评价,而参与测评的两款自主品牌分别只获得两星和三星评价。综合今年以来的3次碰撞测试结果,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车型还未有一款车型得到五星级评价,参与测评的吉利和奇瑞的多款车型均获得三星级以下评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从理论上看,汽车安全通常被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前者旨在通过ABS、ESP等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而后者则是在结构设计上配备设置,以保证事故突发时降低乘员及行人的受伤程度。如此有人就认为,向海外同行购买先进的气囊、安全带、ESP等汽车电子设备不就行了么?

  但实际上,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

  也就在这一结果公布的头一天,10月23日,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奥纬咨询在上海召开的“汽车创新”研讨会上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报告显示,目前世界成熟汽车企业在每辆

新车研发上的投入约为600欧元,而中国的研发投入只有100欧元;中国汽车企业要想追上包括丰田、雷诺、大众等在内的国外汽车巨头至少需要15年。奥纬亚洲区汽车行业负责人曾伟民表示,“中国汽车生产商投放在研发上的资源远比国际水平要低,如何能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将是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在未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也许这一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但至少说明,研发费用的缺乏是造成自主品牌汽车安全隐忧的原因之一”,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而按照惯例,一般国际上汽车研发费用会占到总成本的5%,奥迪集团的投入则超过了汽车成本的6%。

  事实上,不单只是国内,早在两年前,江铃陆风就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遭遇过“碰撞门”,特别是今年以来,包括华晨、

奇瑞等本土品牌商也纷纷因产品安全问题在国外市场受阻。

  虽然不可否认,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创新已有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

长城、力帆等本土汽车企业崭露头角,但我们的部分企业,却一直在抄袭、模仿中生存,产品一味模仿、依样画葫芦,所谓新开发的产品总能与国际汽车巨头的某些产品“神似”。

  “汽车研发是一个耗资巨大、漫长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际上,一款新车的研发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很难想象我们的某些企业竟一年开发了几款车型”这位人士表示,汽车设计并不是将成百上千的零部件装配在一起那么简单,现代汽车设计理念要求在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等方面达到和谐平衡,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将汽车使用中的质量隐患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开发设计一般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技术队伍,其次是技术设施,再次是项目管理体系,最后还得资金支持。

  但以上这四个涉及到汽车原始开发的条件,我国的企业并不是都完全具备。就算某些企业在设备、设施上具备了,但应用的深度和水平还是较差。

  从这方面讲,就不难理解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外碰撞测试中为什么会表现不尽如人意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