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零售巨头加速本土人才储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9:04 北京商报
王晓鸥 在刚结束的“2007中国连锁百强·零售CEO峰会”上,国际零售巨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本土化人才储备上。业内专家指出,人才是连锁企业做强的核心,同时也是外资企业制胜中国市场的法宝。 人才紧缺是近年来零售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熟悉本土消费市场的管理人才更是外资零售巨头争相追逐的“猎物”。在这次的CEO峰会上,零售巨头都表示,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不仅需要对区域的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启用本土人才来运营。对此,零售巨头纷纷表示将加大采取本土化人才策略,以加速在中国的进程。 早在杜哲思出任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总裁之初,麦德龙就在四大区域设立专门部门,并在总部建立了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全国门店培训合格的管理人才。在5年时间内,麦德龙投入4000万元培训基金,储备30位管理者,并将他们培养成商场经理。 宜家亚太地区总裁杜福延在峰会上也给出了其接班人的标准,即年轻、智慧、专业性、女性。杜福延说:“在宜家,很多管理者将会是中国人。现在都是中年人做CEO,我希望我的接班人是中国女人。” 家乐福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国伟则表示,产业是由人来管理的,家乐福已创办培训学校,目前已经培养了60名以上的经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罗国伟希望将此学校建立成一所中国的零售业大学。数据显示,家乐福在中国的101家店中,有95%的店长是中国人,在10个区域的经理中有6位经理是中国人。在本土化人才战略影响下,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能够更好地融进当地社区。在逐渐发展中,家乐福将不少外籍店长换成了中国人,如马连道店、通州店等如今都被换为中国店长来运营,通过本土店长对于社区消费需求准确把脉,从而在货品选择和定价上都更加贴近当地消费。本土化人才自身也表现出被外方认可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正如这些企业决策者认为的那样,员工的本土化更容易使公司的经营理念融入到现实经营中去。这些看似不惜重金的培养本土人才的做法其实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成本,从而实现长期的发展战略。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认为,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当前突出的问题不是经营和市场开发,而在于内部的管理、效益的提高、要素的整合。因此,重点在于提高管理素质,培养一批有理念、会管理、能整合、懂金融的复合式人才。国际零售企业通过加大本土人才参与日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整个企业的本土化发展,从而推动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