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屏蔽资本骚扰双赢是硬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5:3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PE思想·逻辑

  本报记者 春来

  在风险投资(VC)横行于网络科技市场的时候,投资界流行说法是,“只要你的企业足够优秀,就会有钱砸到你的头上”。

  今天,面对着牛市给广大散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正在成为民企老板融资渠道的重要选项。投资界流行的说法应该变一变,“只要有钱砸到你的头上,就说明你的企业足够优秀”。

  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认识到,这本来就是PE完全不同于VC的逻辑思想。

  如果说,当下牛气冲天的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对大多数民企尚有距离的话,那么,热流涌动的PE(私募股投资基金)正在成为民企老板融资选项中的大菜。

  PE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私人资金组合成的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为特征。它们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然后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利。

  由于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中国经济不断被看好,近年来数量庞大的资本走向了中国,那些希望搭上经济发展高速列车的人们带着大量的钱来中国寻找机会。

  据《私人股权情报》统计,2006年用于投资中国市场的PE新增了40家,实际投资130亿美元。新筹142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PE最青睐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

  PE希望投资民营企业,最好是那种中小型的、成长型的、很难拿到银行贷款的民营企业,然后培育它们,最终把它们带到海内外的资本市场,然后功成身退并获得丰厚回报。

  PE的两个好处

  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一方面,通过引入PE,摆脱了短期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经过包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后实现上市的可持续融资模式则是一条充满诱惑的光明大道。

  据统计,2006年共有86家中国民营企业在境外上市,远远超过国有企业13家的数量。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PE从中周旋安排。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它们?如何卖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其实,对精明的中国老板们来说,第二个问题并不困难,基于长期浸淫于产业中的经验,他们知道企业到底值多少钱,自己的财富目标是多少。而对第一个问题,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对接平台来实现。

  你的企业足够优秀吗?盈利前景如何?可持续发展吗?团队稳定吗?如果答案肯定,那么机会势必存在,但是机会在于把握。在VC(风险投资)横行于网络科技市场的时候,投资界流行说法是,“只要你的企业足够优秀,就会有钱砸到你的头上”。但是,对于同样是找项目的PE,则未必如此。

  PE的很多坏处

  总会有人提醒我们,看上去很美的PE公司并非慈眉善目、宅心仁厚的慈善机构,在收购方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被收购企业很可能遭遇“拔苗助长”的尴尬或是难以用数据估算的福利损失。敌意收购、虚假包装等伴随着国际PE行业发展的“斑斑劣迹”让这些担忧看上去并非虚言,那么,国内外投资势力共同淘金中国PE市场也会变成一场只有投资者享受的资本狂欢吗?也许PE公司在提升目标企业核心价值的改造过程中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这不可避免地让其背负了过多咒怨性的非议。

  “双赢”是PE的通行证

  实际上,“双赢”构成了中国PE市场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在微观方面,PE公司长期盈利总是和每个中国目标企业长远发展和谐互促的。PE业务的流程就是一个双向选择、取长补短、互利互惠的过程。一个企图淘金中国市场的PE公司仅靠财大气粗是无法获利的,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经验和能力,凭借敏锐目光和市场嗅觉发现真正被价值低估的潜力企业才是成功PE公司的盈利之道。

  对PE来说,这种猎物识别过程容不得虚假成分;一个企图借助PE涅槃重生的企业也并非任人宰割的可怜羔羊,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它完全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屏蔽各种“意在沛公”的资本骚扰。PE公司通过对目标公司流程管理、企业经营、内控制度和竞争战略的改造和升级,赋予其突破发展瓶颈的能力,然后从融、投、管、卖四个环节中获取资本收益。敌意收购或是虚假包装等道德风险虽然可能给PE公司带来某一笔或某几笔业务的短期暴利,但却会使其丧失赢得长期稳定高额收益的机会,在短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不难,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也不难,但永远地欺骗所有人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PE市场最关键的特点在于高成长性,在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中,建立商誉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预期,中国PE市场的主旋律将是收购者和被收购者皆大欢喜的“双赢”。

  “双赢”是PE在中国的通行证。作为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当财大气粗的PE对你说,“只要你的企业足够优秀,就会有钱砸到你的头上”时,你就要对PE说,“只要有钱砸到我的头上,就说明我的企业足够优秀”。———只有屏蔽掉各种“意在沛公”的资本的骚扰后,得到的钱才是真的钱。

  [最近消息]

  二季度面向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资58亿美元

  中国内地45家企业获私募股权投资24亿美元

  清科集团属下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共有15只针对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PE)成功募集资金57.90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大陆,共有45家企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投资额为24.09亿美元。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针对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非常活跃,共有15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金额为57.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幅达102.2%。对比一季度17只基金募集75.94亿美元的情况略有下滑。

  今年二季度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更为频繁,达到45起,多于一季度的38起,但是已披露部分的投资总额为24.09亿美元,比一季度24.94亿美元的总额有所下降。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同期的17起投资事件和19.29亿美元的投资总额相比,二季度虽然案例数增加了164.7%,但投资额仅仅增加了24.9%,并没有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优势。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日趋频繁的今天,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者正在通过降低单笔平均投资规模和增加投资项目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今年二季度,私募股权在中国的投资依旧集中在传统行业,无论是从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来说都排名第一。二季度共发生45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中,在传统产业的就有22起,占该季度投资案例总数的48.9%,涉及金额13.48亿美元,占季度总投资额的55.9%。虽然与一季度23起投资案例和18.71亿美元相比,无论是案例数还是平均投资规模都开始下滑,但不可否认,传统行业依然占据各投资行业的领跑地位。

  其次占据优势的是广义IT行业,有10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投资金额达到7.65亿美元。这与一季度只有5起案例投资5,260万美元的规模相比有了很大起色。由此可以发现,以往专注于传统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者,也渐渐开始将目光转向以往创业投资基金一直关注的广义IT行业,更多投资资金的进入造成了IT行业投资的提速。

  今年第二季度共有19笔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事件,其中以IPO方式退出的案例数为16笔,占据84.2%的绝对份额。调研范围内还有1起上市后股份减持和2起股权转让的退出案例,共占第二季度退出案例总数的15.8%。反映出上市退出的仍然是当前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主流退出模式。(清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