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十年误读 小排量过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3:4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王秋凤 实习记者王英 北京报道 相对于尚未成熟的新能源汽车,节能小排量车更适应中国现实的能源状况。但是进入2007年,小排量车却接连遭遇阴霾——先是在国家推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后,并没有得到政策实惠,紧接着又传来上海地区推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新标准的“二次限小”。

  几家主要小排量车企业更是在这个夏天如履薄冰,一汽夏利下降55.67%,南汽下降34.55%,昌河下降18.50%,长安铃木下降18.40%。即使没有出现整体下滑的奇瑞,曾经热销的小排量车0.8LQQ车型也同比下降了40%以上。

  在各汽车厂家都在为新

能源和高环保排放而不断努力的时候,为何理论上最直接省油、省路、少污染的小排量车却在现实中遭遇严重的下滑?

  事实上,从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限令各地取消微型车限制开始,到2006年小排量汽车禁令的最终解除,整整十年,中国小排量车一直在自身发展路上暗自蹉跎。

  只追求在排量上达标的“自满”,令中国小排量车至今仍然被50KW升功率、欧III排放标准等国际上小排量车的基本标准挡在门外,只有上汽通用五菱等屈指可数的企业能够在发动机上达到标准。甚至部分自主品牌企业有意放弃小排量,开始谋求向中高端转型。

  “十年的误读,将伴着今年的大幅下滑和国家严苛的标准而清醒,找回小排量车真正的方向。”业内专家贾新光认为。

  此小非彼小

  在国人眼中,小排量车意味着排量小、动力不足,是低档车的代名词。

  要给小排量车下一个标准定义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目前的小排量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排量车。事实上,排量并非是唯一指标,车身尺寸、发动机升功率、车速、环保指标、安全指标等方面都有其特质的规范。

  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最直观的标准便是,升功率方面,小排量汽车需要达到45KW。今年上海市出台《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新标准,对小排量汽车的要求更为具体,除升功率要达到50KW以上外,还要求达到欧III排放标准、最高车速130公里/小时等。简而言之便是,节能、环保、高技术性。

  而中国小排量车的现状是,质量、性能低下,燃油消耗限制与排放标准落后。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小排量车大部分仍采用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车型平台、落后的三缸发动机以及30KW以下的升功率。在碰撞测试上,几乎没有一款能达到三星,在排放方面多数仅达到欧II标准。

  也因此,随着上海“二次限小”,业内一片惊呼:我国有六成以上的小排量汽车将被限制。

  在国外,对小排量车更为普遍的定义是“小型车”,小型车中又分为小排量和非小排量。日本规定,小排量车的最大排量不能超过0.66L,而非小排量小型车的排量也可高达2.0L以上。无论排量如何,其高效、环保的精髓是一致的,甚至其性能不在中级车之下。

  在欧美,小排量汽车深受喜爱,销量占整个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一方面,小排量车省油环保、小巧灵活,使用方便;另一方面,质量高、性能好是其热销的重要保证。奔驰近年推出的小排量汽车Smart,其外形、动力性、安全性都与“低档车”挨不上边。其他像大众LUPO、标致1007、雪铁龙C1等A00级小车,既拥有高性能发动机,节油效果也相当不错。

  “这样的车才是中国应该鼓励的小排量车。”国家环保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新车环保办公室主任倪红表示,目前环保部门正依据有关规定加强对小排量车的监管,希望从根本上防止不达标车辆打着“小排量”的旗号进入市场。

  克服“短视” 放眼未来

  随着销售的下滑,“薄利多销”的小排量车这块曾经诱人的蛋糕变得难以下咽,国内小排量车厂商开始转移阵地,转攻中高排量车型。原来以1.0升为主的夏利已主攻1.3升、1.4升,吉利开始主攻1.3升、1.6升排量车,奇瑞也把1.6升和2.0升排量车作为主打产品重点推向市场。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在小排量汽车销量下降的同时,1.6升到2.0升排量的车型销量明显上涨,占轿车销售总量的40.12%。

  曾有小排量车企老总抱怨,“政策支持不力,消费税没有给小排量汽车带来太大优势,燃油税又迟迟不出台,与中高档汽车相比,小排量汽车竞争优势不大,利润难以保障。”

  但这并不能成为小排量车企倒戈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更深入的业内观点认为,“汽车企业放弃小排量的最主要原因,是想借机转型,在利用技术成本不高的小排量车跑马圈地之后,自主品牌们开始高端进攻。”吉利老总李书福就认为,“自主品牌要想活下去,不搞高端几乎是等死。”

  但众多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自主品牌把小排量汽车当作“跳板”,这是一种短视。小排量、低端车是本土汽车企业的专长,在国内已经站稳了脚跟,是将来对抗国际巨头的很好武器,如今要放弃或者放松生产小排量,转而走所谓高端市场,这无异于“自毁根据地”。

  首先,国内小排量汽车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据标致雪铁龙公司统计,欧洲市场小排量汽车大约占30%的市场份额,预计将来会达到40%以上。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2006年,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仅为8.5%,相对国内庞大的

购车基数,发展空间还很大。

  其次,成本优势是国内小排量汽车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武器。有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金额超过了1亿美元,出口主要车型依然是小排量车型,约占轿车类出口产品的一半。这其中,成本优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平均价格,比同级别日韩车要低20%至30%。相比来说,中高排量车型的成本优势不是很明显。

  随着国家燃油税的出台,养路费捆绑进油价后,小排量车的使用成本将远远低于中高级排量汽车,届时,小排量车市场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果不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提高小排量汽车的质量和口碑,小排量车这块分到碗里的蛋糕,恐怕也会融化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如果不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不但小排量做不好,中高排量车照样做不好。

  在这点上,上汽通用五菱有自己的准星,“我们的优势在微型车上,这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重点。”总经理沈阳认为,随着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停车位的紧张,小排量汽车必将大行其道。

  在沈阳看来,上汽通用五菱能够在今年小排量车市场下跌30%的情况下,保持40%以上增长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做低成本的实践,其关键要素就是规模。要实现小排量发动机的成本突破,就必须规模生产。”目前,五菱生产的B系列发动机是国内少数符合小排量汽车技术要求的产品之一。

  实际上,国外一些大汽车厂商也十分看好中国的小排量汽车市场。有媒体报道日产汽车将在2009年之前斥资1000多亿日元研发在中国投产的微型汽车;另有消息称丰田将于2008年在中国广州基地生产小型车。日本大发汽车公司也在今年早些时候斥重金重返中国市场。

  “克服短视,放眼未来,真正扎下根去,才能成为中国小排量车的主角。”张小虞认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