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保公益是有别于企业的新事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公益是有别于企业的新事业 张艳红 在王石看来,现在是商品时代、消费时代,什么能把众多台湾和大陆的企业家,以及海归企业家都聚到一块去呢?理想?金钱?显然都不是。就是因为环保生态这个全球性的问题。他说,这些企业家会员齐聚一堂的价值并非在于每人每年10万元的会费 如果说万科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树立了榜样,那么王石无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中国正在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群体树立榜样。 从公司治理,到探险登山,随着王石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他身上所承载的精神,对世人的影响也正在逐渐深化。 而这一次,他选择了环保。 希望全社会关注环保 继成功抵达北极点后,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香港攀山训练中心总教练钟建民等6位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华润“超越极限”南极点探险队,又成功完成前往南极点完成“7+2”探险计划。“7+2”意指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两极。多少年来,完成“7+2”极限探险,是全球探险者们梦寐以求的体验。 所不同的是,此次王石等人徒步南极点,不只是一次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探险,同时又是深港两地探险家联合起来张扬公益行动的一次呐喊。王石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这样的行为,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生态,关注环保。 在环保事业上,现在的王石比以往做得更多。目前,他已经当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新一任会长。这是一个由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近百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虽然现在类似这样的非政府组织(NGO组织)在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这个由众多企业明显组成的环境保护组织还是迅速地成长起来,影响力也从内蒙古荒漠扩大到了国际社会。对此,有人感叹:这个曾经被人讥为明星企业家作秀产物的组织,已经从最初的公益尝试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阿拉善模式”。 作为会长,意味着王石个人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已经从过去探险登山这种简单的个人英雄式效应来宣传环保,转变为将环保作为一项新的事业来经营。 对于从做企业到做环保事业的转变,走马上任不久的王石已然有了全新的体会,他说:搞公益和搞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诉求和评价。 “做企业虽然也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但盈利还是它的诉求点,因为企业的价值就在于盈利,而做这个组织更多地在于如何体现它的公益和慈善。同时,做企业更多诉求的是管理制度的命令性,而做公益更多讲的是参与式的、讨论式的、公关式的模式。” “第二,就是评价标准,对于做企业,评价标准很容易衡量,但是做公益活动,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却很难量化,从长远来讲可以量化,从短期来讲就不能量化。搞NGO的模糊性很强,成功与否,也不好评价,不像开村委会,两年三年做了哪些成绩?是无法这样量化的。” 2004年,这个环保协会进入阿拉善,就当地的环保以及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目前,该组织已经在阿拉善地区做了许多改善当地人生活的事情。比如沼气池、太阳能、养牛、种棉花等。 而这帮曾经在自己的企业指点江山的老总们,也在三年的时间内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王石这样来总结了自己的体验:“你到那个地方(阿拉善)做事情,你可以有很多理想,很多浪漫的想法,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自大。你说可以改变沙漠、可以改变人的生活,那是你的问题。问题的实质不是当地老百姓有什么改变,应当是你自己的改变。你改变自己的自以为是,改变自己想当然的想法。” 从生态事业里 学会操作NGO组织 在王石看来,现在是商品时代、消费时代,什么能把众多台湾和大陆的企业家,以及海归企业家都聚到一块去呢?理想?金钱?显然都不是。就是因为环保生态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他说,这些企业家会员齐聚一堂的价值并非在于每人每年10万元的会费,而是通过在协会中的训练,学会如何去做一个NGO组织,“这像一个孵化器。这些知名的企业家有一定的号召力,一方面可以发展自己的NGO组织,一方面也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去做,这个意义就很大。” 据介绍,在这个环保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某位明星企业家指点江山的强力推手,相反,从协会制度建设到具体项目操作,从资金监管到人事任免,每个环节都会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对于环保的理解,对于如何运作一个健康的NGO,每个人又都在进行新的思索与改变。 王石说:办好NGO要有成熟的方法论。在中国如何做NGO组织还是相当薄弱的,这些企业家聚在一块,自我锻炼,发展壮大中国健康的NGO组织,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NGO组织的运作,王石表示:“我们也看到,中国目前有很多很可爱的草根NGO组织,生长的时间也很长,但是却始终长不大。除了社会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组织制度建设的欠缺,从制度化、透明度、项目的可持续性到职业的项目官员,都很欠缺。” 他说,办好NGO不仅需要理想主义,也要有成熟的方法论,而对于这一点阿拉善的企业家会员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企业家是讲效率的,讲组织原则的。他们自然会选择有效的,可执行的、可延展的、可复制的方式。阿拉善的成员,无论是海外的还是大陆的,都是经历了十几年甚至是20年、30年以上的企业训练。这也是阿拉善区别于其他民间NGO的特点。”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