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能源结构面临调整 煤炭面临极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2: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根据我们最新测算出来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30-3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需求高达29亿吨,石油6.1亿吨。这样煤炭需求就将超过国内供应能力的极限(30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0%。” 10月30日,在中国青岛召开的“2007创新世界论坛”上,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雷仲敏表示,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大幅压缩煤炭在总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大力发展核能、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 预计到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将出现小幅下降,而核能、水能、天然气则将出现大幅增加。 煤炭面临极限 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高达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 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下,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虽然中国2006年煤炭产量高达23.25亿吨,继续以增长态势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增长潜力已经相当有限,山西等主要产煤省都表示,要在2020年达到全国煤炭产量30亿的极限目标相当吃力。而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关停中小煤矿,国内供应进一步吃紧,政府也推出了对煤炭出口征收关税、取消出口退税,降低进口关税等手段,对这一重要能源作出调控。 自今年起,中国各个口岸进口煤炭激增,而出口则出现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中国共出口煤335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8%;而同期煤炭进口估计在3500万吨左右,广西、浙江、江苏等重要口岸进口增长都在100%左右。中国已经由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国,向煤炭净进口国逐渐转变。雷仲敏向本报记者表示,预计此后中国有可能继续加大对煤炭进口的依赖。 而中国对煤炭的大量消耗也令中国的环境和能源消费面临极限。敏感性分析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总量可降低2000万吨标准煤。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雷仲敏说,预测到了2020年左右,中国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因此,他的建议是,在长期规划中,尽管煤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但是就长期发展来看,要将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到40%左右。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有望大幅提升 在煤炭占比下降时,中国却无法像美国一样,让石油在自己的能源消费中唱主角,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已达47%,能源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 “煤炭退出的部分,希望可以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弥补。”雷仲敏说。2005年,包括水电在内的中国可再生能源约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5%,根据中国政府今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2010年将提高到10%,2020年进一步发展到15%。 但是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却令水能之外的风能、太阳能的开发举步维艰。目前中国太阳能企业为数众多,德国最富有的巴登符腾堡州代表表示,德国目前是光伏发电利用最好的国家,而在当地举办的光伏发电展会上,中国企业起码已经占到一半以上。但是在中国,大批小型光伏发电项目因为价格偏高、不稳定而被当地电网拒之门外。据测算,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发电(沼气发电)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而光伏发电高达煤电的11至18倍。 天然气则因为相对清洁而受到青睐。2005年,天然气仅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2.8%,而世界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到12%以上。因此,预计中国通过大力勘探开发煤层气等手段,2010年有望将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到5.3%,几乎等于翻一番。 中国的另外一个突破点在于核能,雷仲敏承认,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也一直饱受争议。但是目前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全球能源供应吃紧、气候变化压力增大,在世界范围内核能成为能源开发的新热点。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发布报告预测,全球核能发电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增加约1倍,其中大部分出现在中国和印度。全球目前在建的31处核电站中,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占了16处。自去年以来,美国西屋公司等核电建设巨头频频访华,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甚至因此引起美国国会不满。目前,核能在中国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