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纺织品出口: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1:42 财经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杨鑫

  “假如连生产成本都不够,拿什么去保证出口商品的质量呢?”山东三阳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出口纺织品的质量问题都可以归根结底到出口价格上。”

  质量背后

  王伟生告诉记者,由于汇率已经突破了人民币兑美元1∶7.5大关,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也下调到11%,在双重压力下,纺织出口企业的经营已经踩在了生死线上。

  “目前,运营较好的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大概在3%至5%左右,但是,同时也存在不少‘零利润’和亏本的企业。”王伟生认为,纺织出口贸易的增长并非代表出口行情和形势好,而是大家都处在一种取舍两难的无奈状态下。

  “以三阳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前期的投入大概在20亿元左右。如果继续做

纺织品出口业务,只有3%的利润,但是放弃这个行当的话,至少会亏掉已投入资金的50%。对于准备进军全国前五强的纺织品出口大企业尚且如此,那些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不好说。”

  据王伟生介绍,由于三阳进出口有限公司走的是高端产品的路线,今年仅购买质量检测设备就花掉了500多万元。“今年4月初,欧盟提高了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纺织品防污处理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标准。而6月,又正式实施REACH法令。没有这些检测的仪器,怎么保证质量?怎么出口海外呢?事实上很多中小型公司买不起这样的设备,而进口商也不对商品做相应的要求,出口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广州新丰源纺织品贸易公司的老板陈伟华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原料价格上涨,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将近3%左右,而订单却是越来越少了。进口商在选择生产厂家的时候总是要挑来挑去,“你不做的话,别人就会去做,况且在抢订单方面,总会有一些厂家来恶意捣乱。”

  “有一次,刚接下的订单就要签合同的时候,另外一家纺织出口企业跟对方说,希望对方考虑今后与他们合作,这次的订单如果给他们公司做,会以‘零利润’的形式作为答谢。”陈伟华说,结果我们为了挽留老客户,也不得不开出了“零利润”的条件,“生意是做成了,但是损失不小。”

  业内人士大都心知肚明。什么样的价格就买什么样的质量。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纺织品的消费供大于求,而今年的情况是:纺织服装价格有所上涨,但采购量萎缩,大家都来挤这座独木桥,就给了海外进口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也为中国纺织品出口质量埋下了祸端。

  利润隐痛

  陈伟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款服装,商场的零售标价是50美元。这种服装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价格为25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每件价格为11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工厂订货,每件价格7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厂的生产成本是6美元;美国公司拿到服装后,以每件41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下来,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1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每件是4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每件是14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每件是16美元,商场的毛利是9美元。这样下来,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5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

  为此,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答复《财经时报》记者的问题时表示,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
自主品牌
只占10%左右,另外60%主要是半成品和其他形式出口,企业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因此纺织行业转型刻不容缓。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应该依据成本来制定,不能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为代价。同时,中国应该将目标瞄准高端产品的生产,而不是为赚取少量的加工和贴牌产品的劳务费拼命。

  战略出击

  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表示,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质量还比较稳定,今年还没有出现大批产品的召回事件。这主要是与国家质检总局、地方质检总局的检验控制,以及各地海关加大抽查力度是分不开的。

  该官员表示,由于纺织品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很大,为了保证中国出口纺织品的质量以及出于树立行业榜样的考虑,国家质检总局两年前就联手中国进出口纺织协会开展了中国名牌战略计划。

  “今年9月中旬,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评选出了142个‘中国名牌’,另有三个品牌被授予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称号。这些企业不仅在价格上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还能在出口方面适当享有免检资格。”该官员还认为,中国品牌路不仅是一条企业的发展路,更是中国纺织行业由“大”走“强”的路。

  记者了解到,山东三阳纺织有限公司(集团)也位列“中国名牌”的榜单上。

  王伟生告诉记者,中国纺织出口行业以及企业的出路就是要立即摆脱当前的低端出口。

  一方面是要掌握到核心的生产技术:开发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纤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量生产出口成品,扎实推进品牌战略,重视开发自有品牌,提升价值。

  “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屡屡设限,印度、巴基斯坦也试图取代中国的纺织生产大国地位。在这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还不转变出口模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后果将不堪设想。”王伟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但是,这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如今的中小企业是办不到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