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外棉价联动走高 中小纺企忧虑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5:40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 多年来,棉花市场的微小波动,对下游棉纺织企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最终影响整个棉花、棉纺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近期棉纺织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按目前棉价的涨势发展,一些中小棉纺企业可能承受不了,有“断粮”停产的危险。

  进入9月中旬,按常理新棉收购应该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我们在密切关注全国新棉收购进度时发现,今年的情况有些反常:全国不少主要产棉区籽棉收购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缓收现象,部分地区的棉花加工企业甚至以皮棉价格偏低为由停止收购,准备看市场后期价格能否走高再决定收购进度。对于手中库存已经接近尾声的中小棉纺织企业而言,可能走高的棉价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原料困境,增加了生产难度。

  棉花流通领域希望棉价走高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当下游产品的价格做不到“水涨船高” 时,过高的棉价将促使更多的棉纺织企业转向购买进口棉。所以,只有棉纺织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才能带来棉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繁荣。

  国际环境——

  从国际棉花需求看,美棉减产严重。作为中国棉花资源重要补充之一的美棉,今年棉花面临着大幅减产的可能。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07/08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1,781万包(折387.8万吨),较往年减产100万左右。这将直接影响到纽约棉期价格及对我国棉花资源的供给量。印度棉自给内需增加。近两年来,中国进口印度棉量逐年增加,成为居美棉之后中国进口的第二大棉花资源。与我国类似,印度既是产棉大国也是棉花消费大国,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印度本土纺织工业的崛起使其棉花需求量开始大增。因此,未来印度棉国际供应量也会呈现偏紧趋势。

  从国际棉花价格看,9月上旬国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A指数为每磅67.5美分,中旬升至69.1美分,下旬进一步升至71.7美分(约合人民币每吨11903元,加上关税、增值税及港口费用后,折口岸交货价约每吨14909元,比同期国产棉价格高13.0%)。全月平均为每磅69.4美分,比上月上升1.6美分,升幅为2.3%;比去年同期上升9.9美分,涨幅为16.7%。9月上旬纽约交易所最近交割的棉花期货价格为每磅58.5美分,中旬升至61.0美分,下旬进一步升至63.1美分(约合人民币每吨10475元)。全月平均为每磅61美分,比上月上升2.7美分,升幅为4.6%;比去年同期上升10美分,升幅为20.5%。

  国内环境——

  从国内棉花政策看,进口棉滑准税率的实施将进一步调控进口棉价格,目前进口棉价格和国内棉花已形成倒挂,价格上涨空间呈现。

  从国内棉花产量看,9月下旬以来,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和山东五省连阴雨15天左右,严重影响棉花收晒,导致局部棉花降质减产。近期多数产棉区天气晴好,如果霜降推迟,加强棉田后期管理,全国总体看,棉花减产幅度不大。9月国内新棉采摘近半,交售量不足17%,籽棉收购价格先涨后跌,月底启稳。

  从国内棉花成本看,植棉成本增加,棉农预期增强。据调查,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今年植棉成本上涨尤为明显,加上人工费用的增长,植棉投入较往年平均增加50-60元/亩,按照市场经验推算,籽棉成本价格每上涨0.1元,皮棉价格就应对应上涨500元。去年,市场认可价位在2.6元/斤,今年价位初步锁定在2.8元/斤,据此推算,其皮棉价格应较去年上涨1000元/吨。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首先,中小棉纺企业难为“无米之炊”,原料安全考验行业智慧。

  棉花是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持续飞涨的棉花价格,使靠棉吃饭的棉纺织企业叫苦连天。业内人士担心,近期棉纺织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按目前棉价的涨势发展,一些中小棉纺企业可能承受不了,有“断粮”停产的危险。

  棉花价格的上涨,吞掉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空间,还有企业加速技术改造的步伐。不少细纱机主机厂已经感到,从5月至今,棉纺织企业购买细纱机的热情在降温。即使已经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因为资金“吃紧”,放慢了提货的速度。目前,纺织品产量虽屡创新高,增速高于业内预期,但实际上棉纺厂的开机率却呈现下降趋势,棉纺厂的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

  原料对棉纺企业的压力贯穿于棉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一家棉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要保证原料安全,这样生产经营才能安全。但是,国内棉花的生产和经营远远没有和工业实行“顺挂”,使得棉纺企业的原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一方面是原料压力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是下游价格上不来,棉纺织企业两头受压,所有的成本压力只能自我消化。

  其次,中小纺企承受能力逐渐削弱,棉价长期大涨难以支撑。

  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加深、信贷政策的变更、人民币升值脚步加快、出口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家在平衡贸易方面连出“组合拳”,使得棉纺企业不敢接大单、不敢接长单、不敢大量出口、不敢大量采购原料,并最终影响棉花的消费无法确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棉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没有明显加大,中小企业在用棉上颇为谨慎,普遍采取“即买即用”的策略。

  2007年是棉纺织行业深化结构调整的一年,在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外贸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棉纺织行业将难以在规模上继续形成大的突破,后期将逐渐以淡化总量、注重质量为发展方向,因此不能奢望棉纺织品出口还能出现多大的增长空间。从下游景气程度看,中小棉纺织企业对棉价的承受能力正在逐步削弱,这决定了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难以得到长期支撑。

  银行策略指引

  在国家明确11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的定调下,国内各商业信贷部门对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黄牌行业放贷进一步慎而又慎。本来针对纺织行业的国内信贷环境一向差强人意,今年的情况更为突出。据中国工商银行有关数据表明,2006年至今,针对纺织行业放贷,只占该行全部贷款总额的1.3%。行业信贷环境进入深秋季节。

  从银行经营的角度看,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要构成的纺织行业确实存在规模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等特点,生产、管理和投资水平不高,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最易受到冲击。同时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权力过于集中,使传统行业中的中小规模企业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些“先天不足”都使银行变得“嫌贫爱富”。

  针对目前纺织行业处境,信贷部门应进行科学的目标行业分析,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分析活动,实现对目标行业总体情况的把握,分析行业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关信贷政策建议,对目标行业进行跟踪监测、连续分析和动态预警,逐步建成专业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行业分析工作机制,为办理各项信贷业务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和分析报告,形成动态的可调节的行业信贷政策。

  从政策性银行来看,农发行已确定新年度棉花收购信贷政策。农发行总行下发《关于做好2007棉花收购信贷工作的意见》,对新棉收购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按照“保收购、不保企业”的原则,坚持支持多渠道收购,同时继续执行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收购价格警戒线政策、大力推行棉花库存第三方监管、进一步强化企业“三金”管理、把握贷款投放节奏等。各省农发行分别确定了新棉收购贷款“双限”政策,其中新疆标准级皮棉收购价暂定为500元/担,企业向农发行贷款时允许每担最高向上浮动50元,下浮不限,最高不得 突破550元/担,否则农发行将停贷。内地贷款上限为570元/担。

  从

商业银行来看,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特点,综合运用棉花购销贷款、棉花调销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信贷产品,满足纺织类企业多方面资金合理需求。同时,积极为企业发行债券出具保函,帮助企业顺利融资。继续加大对优质纺织企业公开授信的比例,简化企业贷款程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