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生猪期货何时对接猪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20:54 中国财经报

  稳定生猪价格,采取生猪保险等调控措施是必要的,但要想标本兼治,还应发展生猪期货品种

  □ 本报记者 郑钢 邓勇

  当猪肉不仅仅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时,生猪问题也就演变成了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为了抑制生猪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以稳定生猪的生产和供应,平抑物价,如推行生猪养殖保险及能繁母猪保险、发放补贴等措施。

  然而,专业人士却认为,此举虽是必要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充分的。要想标本兼治,还应发展生猪期货品种。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是转移农业生产市场风险的明智选择。

  养殖保险和补贴

  并不能规避市场风险

  可以肯定地讲,政府推行生猪保险和补贴等措施,对于养殖户防范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进而保障生猪的市场供给,稳定市场预期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重庆为例,今年以来,该市对生产养殖户就实行了五种补贴方式,财政为此埋单达2.7亿元。具体措施包括:对饲养母猪养殖户(包括农户、业主、企业等),按每头每年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总计6067万元;投入6000万元用于能繁母猪保险补助;安排疫苗经费6583万元,用于口 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安排520万元对良种猪人工授精进行补贴;对生猪养殖量大、特别是外销量多的区县给予适当奖励,等等。

  这些政策出台后,效果立竿见影。据重庆市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10月上旬,重庆市场的猪肉价格连续两周下降,表明在政策的带动下,养殖户补栏增加,供给能力增强,市场供需趋于平缓。“到第四季度,生猪出栏的高峰期到来,猪源紧张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然而,生猪市场却并没有因价格的回落而风平浪静。

  相反,一石激起千层浪,价格的小幅回落,再次触动了养殖户“利益”这根最敏感的神经。生猪养殖是否会又走入新一轮的“肉贱伤农”的恶性循环中?

  “生猪保险是为生猪养殖户在从事生猪养殖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因此,作为保险本身,它只能适当抵御生猪养殖户的自然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保的是猪的母体,并不能规避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养殖户表示,如果猪肉遇“牛市”,政府就是不给养殖户保险和补贴,也会有人“紧追”市场,积极“补仓”。反之,如果猪肉遇“熊市”,政府再怎么推行生猪保险,养殖户也会“减仓”,甚至“挥泪斩仓”。

  养猪大户黎少阳担心:在政府各种调控措施的作用下,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增加补栏量以获取更多收益。但按市场规律,猪料也会闻风而动,挤占或更多地剥夺政府给予的实惠,反而增加生猪养殖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周期后,大量生猪进入市场,就难以排除供大于求的可能性。而一旦生猪供大于求,生猪价格必然下跌,受损的就必然是养殖户。

  专家对此指出,生猪保险和补贴的确有助于缓解生猪养殖的低迷情况,但对于养殖户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则没有任何明显帮助。“它不能有效地分散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如果出现供过于求,猪价暴跌,有可能再度重伤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这种伤害,可能要比猪蓝耳病所带来的伤害更重。”

  生猪期货交易

  用市场手段规避养殖风险

  要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专家认为,推行生猪期货交易刻不容缓。

  “设立生猪期货交易,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对设立地区的生猪销售价格起到稳定作用,并为当地政府提供及早调控生猪饲养量的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猪价格的涨跌。”倍特期货重庆营业部总经理代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期货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养殖户的生猪可以提前面对市场,通过“先卖后养”规避风险,减少生猪养殖的盲目性,减缓现货价格的不合理波动,从而保证一定的利润。

  他举例说,以养殖1000头生猪的大型养殖户为例,每头猪养到100公斤,饲养成本在700元左右。在无法确定未来价格走势的情况下,养殖户可以提前利用生猪合约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到生猪出栏时,不管当时的市价是多少,养殖户仍能按生猪合约的价格卖掉这1000头生猪,养殖户的风险将因此得到规避,而生猪销售也因此走向全国,当某一地区出现生猪售价过低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全国市场使价格得到平衡。

  而另一方面,由于生猪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其用于交易的商品在质量、规格、数量等方面均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不同等级的商品明确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优质优价”必将引导养殖户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和科技养殖的进程,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然而,生猪期货的推行却远非预料中顺畅。据重庆市委党校陈剑先教授介绍,早在1995年,重庆商品交易所就向中国

证监会提出了开展生猪期货交易的申请,被证监会以“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生猪期货交易条件”为由否决了。此后便因种种原因而久拖未决。

  代伟虽然对生猪期货充满期待,但同样表示,要付诸实施,还需要时间。“生猪不是传统的储藏商品,不容易运送到指定交割库注册成仓单后再进行交割,导致生猪期货合约设计有一定难度,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同时,交割点的设计也是一个问题。按

商务部的规定,生猪期货交易的首选交割地点应为生猪生产大省,同时以商务部认定的335家生猪储备基地和大型定点屠宰加工企业为基础,选择交割区域内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养猪场和屠宰厂作为交割仓库。假如交割点设在湖南,重庆到湖南之间的距离必将影响到生猪的运输和交易成本,从而加大生猪的入场难度。再者,我国生猪的养殖还比较分散,规模养殖占比较低,能够真正代表生猪养殖户利益的中介组织尚未形成气候,入市同样需要时间。”

  针对期货推行中的层层障碍,有专家建议,我国应首先开发冻白条肉等期货产品,因为冻白条肉易于标准化和运输。美国早已于1966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市生猪期货,之后开发了冷冻猪腩等品种,其中的一些做法就值得借鉴。同时,要出台相应政策减少对生猪在生产、销售、运输、宰杀、加工、储存等过程中的费与税。

  值得一提的是,据有关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安排,我国的生猪期货很有可能将于明年上市。目前,商交所方面已完成了生猪期货合约和相关规则设计,但确定生猪期货交割地点等细节,还在进一步调研论证中。

  “不论明年还是后年,只要能把生猪推向期货市场,我们养猪就有信心。”养殖大户黎少阳或许并不懂得期货的具体运作模式,但他就坚信一点,只要能让自己养殖的生猪在未来几个月的成长期内实现保值增值,他就能接受生猪期货交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