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邮政储蓄银行走在改制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1:0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宝玉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已半年有余,但对广大投资者来说还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

  四大行的建、中、工早已改制完毕并挂牌上市,剩下的农行早前也宣布计划明年上市,那么号称中国第五大银行的邮政储蓄银行改制如何了?

  本报记者为此于10月19电话向邮政储蓄银行负责媒体公关的一位工作人员询问此事,对方表示目前不方便说。

  贷款业务尚末办理

  接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过于仓促,到今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仍然是以原来的邮政储蓄存取款及汇兑业务为主。公司业务部正在筹建中,近期将要成立,现在基本上只能办理对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尚未开办,个人放贷业务也只是刚刚展开。目前全行上下都在加班加点准备上新的系统,使得邮储行业务更加齐全。

  邮政储蓄的历史可以追朔20年前,在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内设立邮政储汇局,给予利率倾斜政策,从社会上吸收存款,“只存不贷”。初衷是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

  让业界未曾料到的是短短十几年,邮政储蓄业务突飞猛进。截至2006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若以存款计,邮政储蓄银行是中国第五大银行。它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4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1.3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

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并于2007年3月6日依法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邮政原来的储蓄客户甚至毋需办理任何变更手续。目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其唯一股东。该行总行位于北京,并按行政区设立省级分行;省级以下机构,根据各省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被誉为我国

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是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就。

  如何利用农村网点

  由于具有丰富的个人客户资源和广泛分布的城乡网点,因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后的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以及经监管部门批准,办理零售类信贷业务和公司业务,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以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代理保险及证券、代收代付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

  中国当前城市金融的资源聚集度、成熟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农村,一些银行甚至正在逐步撤出落后的县市,重新优化网点的设置。工总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广大农村并不是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要地是城市,而且公司业务对于一个银行非常重要,是现代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支柱。显然邮政储蓄银行并不具备这两个优势,由于其成立较晚,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公司信贷业务可以信托现有的城市网点逐步展开,但要从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口中夺食”还是很难。尽管邮政储蓄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众多网点,但如果利用不当反而是个负担。

  这位研究员较为担心的是,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可能并不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的长远发展,坚持传统邮储业务根本就不是出路,如何转型将是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层的现实的、长远的考虑。

  邮政金融模式探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面临的困难正摆在其高管的面前,他们也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探索意图建设一家有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

  据《经济观察报》日前报道,有邮政人士表示新加坡邮政金融的模式比较适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今年8月末邮政储汇局专门邀请新加坡邮政高层在深圳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新加坡邮政是把业务定位在低收入与不被银行重视的客户群身上。由于各个邮政局都坐落在公共居民区、市中心,拥有分布广泛的零售网络,他们采取多元化的策略,用广大的网络来发展金融业务。因而截至2007年,在整个新加坡邮政的营业收入中,金融业务占比增速很快,平均每年都能在一倍左右,成了邮政局利润增长的关键点。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日本邮政私有化模式。2006年在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推动下,日本

邮政改革于7月31日正式出台,计划在10年内将日本邮政公社分成4家公司,其中拆分后形成的邮政储蓄银行有望成为全球资产总额最高的银行,将高达226.99万亿日元。拆分后形成的邮政储蓄银行除邮政储蓄业务外,还将开展消费融资、债券以及信托投资等业务。在邮政储蓄银行完成私有化的4年之后,还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最终于2017年前将邮政储蓄银行全部出售股份。

  而荷兰邮政储蓄股份化及上市发展模式却是这样的。1991年,荷兰邮政银行与本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及一家商业银行合并,成立了荷兰国际集团(ING),ING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金融集团。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年以后,双方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投资物业管理公司,原有的网点和新建的网点都作为该公司的物业进行管理和经营。邮政和银行都是网点的用户,各项业务在网点推出时,都要进行严格核算,并按规定标准向网点经营公司支付费用。

  德国邮政储蓄发展的思路基本上与荷兰的一样,先是实行邮电分营,将德国邮政银行部分股权首次公开上市。上市后,德国邮政仍将保留邮政银行大部分股权。

  工行金融研究员对比评论道,新加坡邮政储蓄发展模式难以适用于中国,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人员素质不错,与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日本的私有化模式在中国更是行不通。

  因此,工行这位金融研究员认为,荷兰与德国的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当前邮政储蓄从邮政系统中分离出来就是改革的第一步,然后将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化,进而可以引入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最终上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完全可以处于控股股东的位置,但关键是要看监管当局的态度及其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政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