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钢企海外开矿渐成热潮 相关风险需要关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12:45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的紧缺态势,逼得大型钢企率先“出走”,以投资、控股、参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铁矿资源。每吨数美元的利润差,诱使国内民企资本也异常活跃,紧紧尾随。 表格1 :今年下半年国内钢铁企业海外开矿情况一览
时间企业情况摘要 8月下旬沙钢集团与斯坦科控股公司购买旗下的澳大利亚萨维奇河铁矿90%的股份。 8月28日宝钢与澳大利亚FMG公司开发位于西澳地区的目标为10亿吨的磁铁矿。 9月4日中钢集团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签署恰那合营企业延期框架协议,获得恰那铁矿的继续开采权。 9月6日鞍钢集团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签署合资组建卡拉拉矿业公司的协议,将共同开发卡拉拉铁矿。 银联信分析: 如果缺失对铁矿石资源的掌控权,中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风险。一方面大量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一方面没有掌握太多的资源和稳定的国际市场,这不利于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海外开矿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铁矿石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大幅增长,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越来越强。2001-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平均增速在23.76%。2007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较去同期增长16.46%,增速有所下滑,但进口依存度为53.45%,较2006年的进口依存度上升1.36个百分点,而2006年则较1996年增长25.69个百分点,较2001年增长11.13%。虽然国产矿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增速落后于我国钢铁工业需求的增长,国产资源的不足,使得利用进口铁矿来满足国内钢铁生产需要成为必然,只有充分利用海外资源才能保证我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图表1:我国铁矿石国产量与进口量对比图
图表2: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情况
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又缺失话语权,这使得我国钢铁企业长期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不利于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目前,全球铁矿石资源有70%左右集中在CVRD、DHP和力拓三大铁矿石巨头手中。垄断寡头通过控制货物供应来操控国际铁矿石价格,是推动近年铁矿石价格逐年大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铁矿石长约价格从2003年起平均以每年25.5%的速度在上涨;中国铁矿石的年平均进口到岸价格则以平均28%的速度在增长,200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到岸价格为32.78美元/吨,2007年上半年的平均到岸价在74.64美元/吨,已是2003年的2.28倍。到岸价格主要由离岸价和运费构成,近年来除了铁矿石离岸价不断上涨外,海运费也呈大涨趋势,尤其2007年中国进口矿石的海运成本大增,从澳大利亚西澳港到北仑港2006年的海运费每吨报价为12美元左右,而2007年的价格已经升至23美元,上涨了近一倍。 表格2:近年国际铁矿石进口价格情况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上半年 合同价增长率(%)8.918.671.5199.5 进口均价(美元/吨)32.7861.0666.7564.1274.64 总之,我国钢铁企业对海外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力亟需提升,开发海外资源、参与全球资源的竞争势在必行。 二、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开矿的发展历程 为保证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料供应,近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办矿,建立稳定的海外矿石供应基地,提高矿石资源的保障能力。2007年5月武钢、宝钢、鞍钢、首钢联合投资创立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柬埔寨进行铁矿资源勘探与开发。四大龙头企业联手海外开矿,开创了中国钢企的先例。 事实上,中国钢铁企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海外矿山开发了,但由于当时受国家政策限制及国内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实力有限等因素影响,海外开矿步伐缓慢。1987年获批的恰那铁矿项目是中国首个海外铁矿山投资项目,为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合资开发,总投资2亿美元,1990年正式投产,年产量为1000万吨。而自1987年到2004年的18年里共有8项海外投资项目签约,数量少之又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崛起,原料供应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在促进采用长期供货合同方式采购矿石的同时,作为获取国外铁矿资源最有效的途径——境外投资开矿理所当然被纳入发展重点,海外投资开矿步伐也明显加快。2005年到目前为止,初步统计至少有13项海外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大部分项目要在2008年之后达产。 三、钢铁企业海外开矿的现状分析 我国钢企已经开发的海外矿区主要集中在铁矿石品位高、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从1987年到现在与澳大利亚方面的合作项目共有9项,几乎占了全部对外项目的一半。其次则是周边毗邻的国家,我国企业先后在蒙古国、俄罗斯、越南和朝鲜等地投资开矿。铁矿石各国的离岸价基本在同一价位上,近两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成本高主要是运费过高造成的,在周边国家开矿有运距上的优势,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费,降低进口矿成本。印度的铁矿石资源也较多,且品位较高,但由于政策上的原因,近年我国在印度地区投资设厂很少。另外在巴西、智利和印尼等地也均有中国企业投资的矿山。 目前我国企业仍在不断寻求新的海外铁矿资源,主要目标集中在非洲、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 四、信贷风险提示 企业到国外投资开矿是一种纯粹的企业行为,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引起的,目前也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但随着海外开矿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中国钢铁企业如何避免其中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银联信认为,海外开矿要对矿产资源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目前,一些富矿集中地,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的政局稳定、经济较发达,但是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基本已经被国际、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瓜分完毕,因此国内钢企海外开矿有向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转移的趋势,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非常差,这些都给钢企开矿获利带来不稳定因素。比如,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在科特迪瓦的锰矿,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朗的油田都因政治因素而搁浅,钢铁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已勘测西非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成为中国钢企开矿的主要目标,在进入非洲开矿时,就必须好好考虑有可能存在的政治环境风险。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开矿附加成本过高,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比如,国内一家中型民营钢企在菲律宾找到一座廉价富矿,然而该矿地处山林地带,当地没有铁路运输,于是开矿变成了修路,最终由于企业后续投入严重不足而导致项目停工。诸如此类的问题多且复杂,因此海外开矿的前期调研等工作变得很重要,头脑一时发热就去开矿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2、法律风险。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这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法律风险。一般来讲,在法律体系健全的国家开矿风险相对较小,在经济落后、法律建设不强的国家则较大。此外,采矿业对环境污染较大,企业开矿时必须特别关注各国的环保法律,规避风险。 3、汇率风险。在境外开矿,出售的产品以美元计价向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销售,而成本支出则以所在国的货币计价,当所在国货币与美元的换汇率出现变化,所在国货币升值,矿石成本就会增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会受损。目前国内企业海外资源类投资多以国家政策银行贷款,融资途径较单一,以人民币贷款方式融资面临的汇率风险更大。 4、人力与技术风险。在边远地区开矿,首先需要对矿质进行判断,然后采矿需要雇用大量劳工。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地质勘察技术以及人才资源上存在明显劣势,这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不小的风险。即便是大企业在技术上过关,也要面临雇工短缺的问题。首钢在秘鲁的十余年扩张中,屡屡受到秘鲁铁矿工会的罢工困扰,频率几乎达每半年一次。罢工运动给首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5、内耗风险。虽然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到海外开矿的还不多,但已经表现出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精神的趋势来。在与海外矿企的谈判过程中,中国企业势力分散不利于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抗衡,更有甚者,国内企业内部会出现竞相加价,相互拆台,互挖墙脚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谈判成本。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