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孙来燕:中国航空业不能依靠别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0:31 中国经济周刊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来燕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航天事业是在很薄弱的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特色,因为航天是高科技产业,发展高科技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能依靠别人、依赖别人,不能躺在别人的身上发展自己。

  在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要坚持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结合”的方向。要努力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从发展的阶段来看,在前一时期我们注重发展技术,因为我们首先要有卫星,要有运载火箭,要有发射场,而且要保证不仅是研制和发射这些卫星,还要能应用。过去比较多的是试验应用型的,后期我们将主要提高卫星功能,真正达到业务服务的转变。

  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做大做强中国航空业,自主创新是关键。我们讲的创新有三个内容: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而航天产业的发展恰恰是更能体现自主创新,我想在后续发展中,自主创新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是抓好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这是“

十一五”期间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的航天重大科技专项,包括了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
火箭
工程等。

  二是开展关键技术和基础与前沿技术攻关研究。要突破航天发展的关键技术,增加航天核心技术储备,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在加强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同时,瞄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部署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三是继续加强应用卫星系统的建设,积极拓展空间应用,提高航天产业发展能力。

  四是建设航天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为指导,针对航天自身发展特点,加强政府引导,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建立并完善航天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模式方面,要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增加技术储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要完善航天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完善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或工程中心,加强技术基础条件建设,建立中国的宇航标准。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将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原则指导下,根据航天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务实地开展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国际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环境。除整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系统以外,特别是在卫星减灾、环境监测、农业、气象资源开发和城市管理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合作。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扩大航天产品出口,加大引进与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力度。

  (根据孙来燕副主任10月11日在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的讲话文字记录整理)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