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资可淘金千亿航天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10:57 浙江市场导报

  作者:赵磊

  继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后,我国航天事业又将迎来第三个里程碑,这就是本月下旬即将发射的我国绕月工程卫星“嫦娥1号”。

  近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我国要做大做强航天产业,并希望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这对于渴望参与航天产业的民营企业则是一个机会。

  据了解,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曾透露,“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经费投入全是国家政府的投入,尚没有民营资本介入。

  据介绍,航天科技集团的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集团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并且,中国也已经在促进航天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包括出台政策,在某些航天元器件的制造和采购中考虑民企。

  任元元,曾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航天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学科领域专家。去年,他从原单位辞职,开设了一家设备测控技术公司,专门做单机设备检测,包括航天领域内的设备。由于原先的关系,现在他的很多客户还都是来自航天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

  现阶段,民企参与航天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的形式;第二种是利用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第三种即提供航天器发射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如在“神六”研制过程中,仪表、陀螺仪、原材料、低压电器等零配件就来自民企,此外一些领先民企的通讯技术也被采用。任元元告诉记者,现在真正参与的民营企业就是第三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航天领域大部分都是自然垄断。”北京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表示,一个航天器的组装或部装至少要花掉几亿元,又没有现实回报,民企显然不愿也无法承担。中国高科技的民企规模尚小,难以对航天产业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这正是造成民企只是局限于外围的原因。“而这恰恰提供给民企机会。”

  “现在民营资本不可能介入核心技术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航天领域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在法律上,国家对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对于一些涉及

国家机密、军事以及核心技术的领域,民营资本根本不可能涉及,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所松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刘耀威认为,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开放,民营经济介入航空领域会对整个航天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民企的资本和实力要不断壮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