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漠拓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12:24 新浪财经
当前,生态安全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那么,什么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有专家指出,构成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肥沃的土壤、充足的自然资源、多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安全健康的无公害食品等。这每一个因素都是与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生态安全也就成为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人为的多种原因,我国生态安全形势受到了威胁,资源支撑能力下降,民族生态空间收缩。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土资源在减少,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二是水资源在告急,河流断流、干旱和湖泊萎缩已是普遍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也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三是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居高不下。还有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都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存的危机。 于是,治理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一些仁人志士的题中之意、重中之重的行动。 在内蒙古,在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就走出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10年前,为了发展经济,他走出了沙漠,10年后,为了经济发展他又走进了沙漠。然而,与10年前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带着自觉以及伟大的一种社会责任,带着崇高甚至悲壮的一种历史使命,带着必成也准备挫折但决不停步的一种科学求索,走进了库布其。他在这“一出一进”中寻找一种平衡,一种关于发展的平衡,一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 “生态兴则文明兴”,简如断语,精如格言。他的这句话,不但已铭刻在了这位情倾大漠的企业家及其伙伴们的心扉间,而且逐步形成了人民乃至民族的共识。 他就是,亿利资源集团总裁王文彪! 今年8月,在由亿利资源集团承办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我们有幸采访了他。 荒漠化,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记者:王总您好!众所周知,您是一位从沙漠里走出来的企业家。面对沙漠、面对荒漠化,您最有发言权。您能不能谈一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王文彪:目前,全球荒漠化日趋严重,以每年五至七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8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是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100多个国家、20多亿人的生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我们这次举办以“沙漠?生态?新能源”为主题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正是为了体现人类这一共同愿望,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防治荒漠化、维护世界生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在过去十多年的防沙治沙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仅靠几个人或者是一批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举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使命,旨在为中国、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唤起各国政府和民众来共同呵护地球、关爱家园、保护生态、防治荒漠化,并开发利用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将荒漠化防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建国伊始,就在荒漠区组织开展了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改革开发之初,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首次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世纪之交,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科学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荒漠化防治进入了工程带动、政策拉动、科技驱动和法制推动的新阶段。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几代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我国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总体上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沙进人退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16平方公里,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记者:您现在是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看待沙漠了,请问您当初治沙的初衷是什么呢? 王文彪:其实刚开始治沙是被逼出来的。怎么说呢,在1995至1997年那个时候,不治沙不行。第一是要保住窝。我们这个企业可以用三句话来说,身在沙漠中,成长在逆境中,发展在争议中,处在沙漠腹地,自然条件可想而知。1988年的时候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树,甚至没有人喝的水。在这种地方创业,首先要生存。就得种树、种草,治理沙漠,这是逼出来的。保住了窝就保住了我们的饭碗。所以当时的治沙,既不是搞形式,也不是做样子,主要的是想改善生存条件,保住我们自己的饭碗。 记者:您排除干扰,统一认识,从斥资7000万修路开始,实施“以路划区、分割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科技支撑、产业拉动”的防沙用沙战略。请您谈一下落实“南北五纵、东西两横和两大产业”的规划构想。 王文彪:我们投资修建了5条全长350公里的纵向穿沙公路,构筑东西合长200公里的防沙护河生态工程,建设库布其沙漠深处全长约150公里、宽5公里的沙旱生林草和甘草复合生态工程,规模化地实施以甘草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和七星湖旅游两大产业,使大片荒漠变成了绿洲,培育了一个防沙、绿化、种植、加工、旅游一体化的沙漠循环产业基地。基本上实现了荒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记者:据我们所知,通过沙漠的治理和生态建设,实现了五个效益。能具体说说吗? 王文彪:一是生态效益显著。我们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药则药”的原则,10年来共在沙漠里种植各种乔木10万亩,种植柠条和优质牧草110万亩,种植沙柳100多万亩,种植和封育甘草220万亩。采用“林、草、药”、“乔、灌、草”和“网、带、片”结合的生物措施治理沙漠,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亿利资源沙漠总治理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可控制沙化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万亩,使1/3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效益的取得,既遏制了风沙,保护了农田草牧场,又阻挡了长达200公里的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当地农牧民以“五荒”沙地入股,变废为宝,变“沙害”为“沙利”,他们既是企业的股民,又是生态建设的工人,既有股权收益,又有劳务收入。近年来,每年都有近万农牧民参加我们的生态建设,每年的劳务收入达6000多万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既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钱捐物,更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产业模式,在治理沙漠、改善环境的同时,与群众结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引导群众致富,由给群众“输血”变为帮助他们实现“造血”功能。这种企农结合的方式,既壮大了企业发展的规模,又充实了生态建设的群众基础,为沙区农牧民群众开创了一条致富路。 三是经济效益突出。通过沙漠治理和以甘草为主的沙产业的实施,其产业效益十分喜人。2005年,仅以甘草为主的中药企业,直接收入已超过5亿元,所拉动的医药产品销售额在15亿元左右。七星湖景区的高端旅游经济潜在效益也日渐发挥。 四是示范效益较高。通过我们的防沙、治沙、用沙的成功实践和沙漠林、草、药材规模化种植与龙头企业产业化的拉动与示范,周边的农牧民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也大面积实施了林、草、药材基地建设,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是生态环境明显改观。荒漠变绿洲,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遏制了刮向北京的沙尘暴,阻隔了冲向母亲河的泥沙,切实改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存和生产环境。 我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成为老百姓的福祉、一定要成为社会的福祉,只有这样,你的事业才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才会生生不息! 保护生态安全,新时期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 记者:您的这一开始,就治理了大半个沙漠啊!在本届论坛上,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局长说“亿利人让林业部门都改变了对库布其沙漠的认识”,这应该是您很值得骄傲的地方吧。 王文彪:鄂尔多斯市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个地区生态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广大华北地区的气候,库布其沙漠恰恰是鄂尔多斯市最大的荒漠。库布其沙漠过去南侵北扩速度很快,已经到了黄河边,严重侵蚀了这条母亲河。经过我们对库布其沙漠多年的治理,现在库布其沙漠已基本上圈住了,整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地保护了河套平原。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带动下,又有多家企业开始参与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在察看了我们治沙的成果后,感慨“亿利资源集团生态工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治沙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不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效益,即使建成也很难维持。亿利的‘基地加农户’这个模式使农民参与进来,使老百姓富裕起来,这样实现了资源永续利用。” 记者: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为民造福工程啊!但是让我不理解的是,我们了解到在亿利资源集团的产业链中,很多都是资源及高能耗产业,您是怎样看待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的?您是怎样平衡企业发展带给生态的负面影响? 王文彪:10年前,为了生存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亿利资源集团走出了沙漠。我意识到在我们这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度,企业只有走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才有出路、才能健康发展。亿利资源集团必须要在现有的资源上做文章,于是我便有了一个建设一个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构想,通过走一体化的循环生产模式,将生产、能源和废物流通、物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高度衔接,最有效地利用产品、副产品和能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和节能环保。为了充分考虑到循环经济的特点和对原有产业的拉动,我们把原有的产业也纳入到了这个循环圈中,使得循环圈的外延半径越来越大,内涵的质量和含金量越来越高,充分体现了循环圈内所有资源的附加值。 为了让循环经济能真正循环起来,我要求在整个循环链的各个环节,必须真正硬起来。因此,亿利资源的煤矿和电厂项目是与神华集团合作的,氯碱PVC是与上海华谊集团合作的,水泥项目是与唐山冀东水泥合作的。这些都是在全国业界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不仅给亿利资源集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而且还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能力。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过硬,从而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活力。一体化循环基地模式,集中表现在节约成本、节能环保和节约投资,即以资源代价最小,废物利用最大,污染排放最小为目标,实现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由于该基地建设在鄂尔多斯的一个地区小镇,“资本下乡”和一体化循环基地的形成,极大地带动了该地区“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既加速拉动了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拉动了镇郊的现代化农业,也拉动了第三产业和农民的就业。 我把这项投资看作是企业的主导产业来发展;而把沙产业看作企业的优势产业来发展。这两个产业尽管是不相关的两个产业,但我们尽全力把这两个产业能够平衡起来,实现互补发展。 记者:那您现在更看重的是哪个产业? 王文彪:两个产业都是我最看重的,如果你非让我选其一的话,我只能选择优势产业。今天的亿利资源集团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亿利资源集团了,它是股东的亿利资源、是广大股民的亿利资源、更是社会的亿利资源。所以,我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责任。 记者:请问王总,对于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成功举办,您有什么感言吗? 王文彪:首先,此次论坛不仅分析了全球沙漠化的严峻形势,而且介绍了鄂尔多斯等地区及不少国家防治沙漠化的有效做法和积极成果,同时展望了治理和开发沙漠的美好前景,进一步鼓舞了我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治沙信心,广泛调动了企业和农牧民的积极性,巩固和强化了我市全社会多元治理、利用沙漠的格局,有力地加快了鄂尔多斯治理和利用沙漠的步伐,一个沙川秀美、林草丰茂、沙产业发达的鄂尔多斯必将早日建成。 其次,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推动地方之间、区域之间乃至国际之间在沙漠治理开发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也为我市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措施和经验,引进更多更强的合作者,加快推进鄂尔多斯防沙、治沙、管沙、用沙事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同时,既突出了各地区、各区域和有关国家在开发和治理沙漠事业上的组织主导作用和建设成就,也展示了我市及有关企业防治沙漠化、发展沙产业的成功典范,从而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身治沙伟大事业,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发展和企业增效的多赢目标。此举坚定了我市走政府主导、企业和农牧民广泛参与的治沙之路,目前,企业和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空前高涨,非公有制治沙造林、发展沙产业的新一轮热潮正在鄂尔多斯掀起。 另外,在加强有关国家、地区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交流合作的同时,突出了科学技术在防沙治沙事业中的主导作用,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展示了国内外防沙治沙前沿的先进技术和措施,以及沙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我市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进入了国际的视野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热点。学术与科技交流的开展,对我市完善治沙事业的思路和措施,加快生态恢复,发展洁净能源,提升沙产业的层次,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此次论坛,必将有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优秀企业家将与全球企业家共同挑战世界38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共同关注20多亿沙区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为人类共有的地球增绿,为我们秀美山川的家园喝彩。 我们也相信,“论坛”将通过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经验推广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和创建一种以全新的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改善、沙漠新能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有效遏制全球荒漠化。更好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加快新能源安全战略实施进程,为全人类共有的地球做出新贡献。 王文彪简历 王文彪,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曾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绿化工作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评为“中国年度十大商界风云人物”,2004年当选为内蒙古工商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中华新闻报马锋供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