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非公36条落实难到位 民营经济深陷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9:11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尽管“非公36条”已出台两年多,部委、以及各省市区制定、出台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已有200多件。但是,目前民营经济依然深陷困局,这主要由于行业垄断没有完全打破、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对民营企业放宽行业准入,依然存在“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的现象,而场地、资金、人才“三大瓶颈”依然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最近发布一组数据: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工商户的总数为2505.7万户。7年半的时间,全国个体户减少654万多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个体工商户大量缩水的背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营经济身陷发展困境的现实:尽管有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非公36条”等多项政策推动,但在垄断行业壁垒森严、境外资本强势介入等双重挤压下,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三明治”困局始终未能彻底破解。

  民营经济发展身陷“三明治”困局

  在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多少有些尴尬。2005、2006年,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5%和19.7%。国资委最新统计,2007年一季度,426户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2482.6亿元,同比增长34.8%。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利润虽然保持增长,但增幅却相对下降明显。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个体工商业总产值10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销售总额25489.5亿元,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36.5亿元,下降11.5%。

  对比分析表明,国企利润猛增,一定程度上是以抑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为代价。有关专家指出,国内上游行业基本上被国企垄断,国企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涨价。上游行业的产品涨价不仅使身处下游行业的民营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而且企业间竞争更加惨烈。同时,外资利用资本强势,展开更为汹涌的兼并,也在窒息民企的生存空间。

  有数据显示:个体私营经济解决了7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70%以上的城镇再就业和80%以上的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但低于国民待遇则让不少本可以生存发展的个体工商户不堪重负而关门。2006年《民营经济蓝皮书》则显示,过去5年,中国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由2571万户下降至2464万户,减少了107万户,年均降幅为0.8%。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是个体工商户的创业成本过高,1/3的税,2/3的费,“费大于税”。

  “非公36条”仍是“玻璃门”

  2005年2月29日,《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也被称为“非公36条”。其主要内容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等等。

  两年过去,行业准入难题,仍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非公36条目前落实不是很好。”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第三届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坦言。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确实有待进一步改善。不少行业民营经济“看得见”“进不去”的原因,是政策执行中,存在政策透明度不高、人为“梗阻”等现象。经济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但相关部门、领域研究不够或解决不力。不少部门在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时,不管国家、地方最新大政方针如何,只要是以前没办过、或没有出台明确解决办法的,就一律不予办理。

  除了国家命脉的行业外,应最大限度地放宽限制,让活跃的民营经济进入,这样可以产生“鲇鱼效应”,对整个社会、企业发展都有好处。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银联信认为,目前民营经济的困局就在于行业垄断没有完全打破、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首先,“非公36条” 落实不到位,行业准入难题仍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全国工商联的调查问卷显示,一些部门并没有按照国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而是将一些领域宣布为自己的领域。像电信、广电、邮政、金融等行业,非公经济依然难以进入。而有的行业,即使允许进入,也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于是,在民企面前就形成了一道“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放宽行业准入变成了“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

  其次,融资问题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过去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准入限制,但“非公36条”实施以后,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问题。相对于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巨大的需求,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情况: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私营企业498.1万户,而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的小企业受信户数只有68.43万家,相当于私营企业的13.7%。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研究,到2006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贷款占国有商业银行的8.81%,占政策性银行的0.27%,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9%,占城市商业银行的7.96%,占中小金融机构25.38%。 据研究机构在全国27个省份进行的抽样调查和总体估计,2005年我国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总量约为2.9万亿元左右。

  银行信贷提示

  银联信认为,商业银行应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为非公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一是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步伐,建立和完善规范与保护私人财产权和现代产权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推进行业准入政策与管理的公开化、公平化、程序化、规范化;四是加快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步伐;五是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六是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

  银行业正在逐渐向民间资本开放,民营经济应该在银行改革中寻找参与的机会。过去不被人看好的农村金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领域。此外,在流动性普遍过剩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自行寻找特定的投资人,吸引其通过增资入股企业的方式建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股权,伴随企业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培育公开上市的企业资源。

  金融领域里一些占据市场份额较小的担保、租赁、典当等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尝试进入。这些领域,看似很小,但实际上利润惊人,目前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赚到了他们的第一桶、第二桶、甚至第三桶金。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