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三季度油市::供销两旺 运行渐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6:17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三季度,国内成品油供应偏紧,主要原因是对成品油提价的预期和囤积居奇心理带来的投机运作。四季度,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回稳,国内成品油市场投机炒作的成分将逐步缩水,资源异常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文/吕东悦

  石油需求的不断调升和欧佩克自2006年四季度以来两次做出减产决定的效果逐步显现,致使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强劲反弹、仍在高位运行。2007年7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度GDP年率增长3.4%,为自去年首季大涨4.8%后的最高。当日,WTI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上扬2.07美元/桶。8月31日,WTI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终于创出历史新高,达到78.21美元/桶。

  在此形势下,国内石油市场也呈现了不断升温的态势,再现了资源紧张、价格高涨的局面。油价又一次成为各级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及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同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一起,成为全社会广泛议论的话题。

  市场偏紧

  2007年5月,因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炼化企业经营形势发生逆转,开始出现明显亏损。此后,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攀升,原油库存成本与购进成本均不断抬高,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资源受到日益压缩。

  尽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在政府的指导下,不断挖掘潜力加大生产,减少出口安排进口,全力组织市场供应,但是迫于亏损压力,一些地方炼化企业生产收缩甚至关停,给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的紧张气氛。特别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汽车空调用油的增加,国内市场先南方后北方呈现了资源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特别是上半年国内GDP增长不仅没有受控回落,反而更高的状况,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

  进入6月,上半年一直挥之不去的市场观望气氛一扫而光。7月初,受市场调价传闻影响,社会经营单位已有了囤积惜售的现象,且囤积居奇的心态日见浓重。随进随销、为销而进的经营行为普遍被为存而进所取代,甚至一些社会加油站也搞起储备,不仅为本月销售做准备,还为下月销售筹划备货。面对众多社会经营单位上述购买行为,作为供应主渠道的两大集团,不论从生产供应上还是从调运组织上,都无法避免资源“紧张”。7月,两大集团普遍采取了停批保零的措施。

  成品油批发市场资源紧张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汽油尤其是高标号汽油在南方市场的紧张。资源总体呈现出“沿江、沿海地区偏紧,内陆地区相对宽松”的态势。5-7月,国内成品油市场自南方开始汽油紧张,随后不断扩大。同时,东北、西北成品油资源调出地区,市场也出现紧俏抢购现象。东北、西北地区属于成品油产地,地方小炼厂也较多,资源需要大量调出。但2007年夏季,这两个地区成品油同样出现了需求旺盛、供应吃紧的状态,特别是93号汽油出现大面积紧张。

  汽油市场紧张,柴油市场却相对宽松。国内市场历来柴油紧张,汽油相对过剩,销售柴油搭售汽油。但从供应上看,2007年柴油资源并不十分紧张,甚至是汽油紧张程度明显大于柴油。一些地区柴油还较为宽松,西南等地出现了汽油搭售柴油的反向变化。

  三季度,在市场紧张的情况下,成品油市场价格不断高涨,价格不到位的情况彻底改变。实际上,上半年多数时间尤其在一季度,东北、西北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汽油批发价均未达到国家政策规定的水平。6月起,全国市场汽油批发价才陆续到位。至三季度,南方市场汽油批发价普遍出现超到位现象。随后,华北等地区的成品油批发价也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陆续出现了超价现象。在汽油价格的带动下,价格水平原本偏低的柴油,在南方市场的实际批发价格也普遍超过到位价,大多在5400元/吨。

  8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管理的通知》,8月10日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成品油价格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物价部门加强对当地成品油价格检查,并将此作为当前“菜篮子”价格检查中的专项检查。但资源紧张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仅稍稍遏制了各地价格上涨的势头。8月1日起,国际油价自历史高位持续三周回落,也没有明显改善国内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投机行为,市场心态趋于理性,价格有回调预期。

  主因投机

  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紧张状况,虽然有国内经济发展依然较快,消费持续增加的推动,同时也不排除资源受到挤压的因素。三季度资源异常紧张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油价高涨带来的对成品油提价的预期及资源受到制约带来的囤积居奇的心理,促使一些社会经营单位投机运作。因此,三季度需求的增加并非真实的消费增加和资源短缺。

  一是生产增长大于消费增长,资源总量并未减少。2007年7月,全国成品油产量增长近8%,消费量增长不到7%,生产大于消费1个多百分点。1-7月累计情况也如此。全国成品油7月末的库存同比增长近10%。特别是针对以往柴油十分紧张的情况,在春节前国际油价处于低谷时,两大集团就提前组织了进口。供应出现紧张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的陡升及供需在时间、地域上的不均衡。

  从时间上看,国内成品油市场资源日趋紧张,是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而来。2007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长仅略高于4%,增速比前两年低了2个多百分点。三季度需求的明显上升,虽然同消费增加有一定关系,但同国际油价的推动也不无关联。

  从地域上看,全国成品油市场资源的紧张程度并不相同。在6、7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陕西及华北个别地区汽油批发价仍然没有完全到位,并没有出现华南地区那种批发转零售等超价现象。截至8月初,陕西延安炼厂公路发运的汽油销售价格每吨仅为5200元,仍有400多元的不到位。而资源并不短缺的区内市场所出现的供应趋紧情况,也说明了社会经营单位抢购囤积的现象。

  二是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些高耗能的行业发展过热以及物价指数偏高的情况,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也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成品油消费。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

  这样,从表象看,2007年夏季市场供应异常紧张,一些社会经营单位又喊出了“油荒”,但消费者并未感到油荒。8月末广东等个别南方市场有放量出货的现象,汽油在此前批零同价上有所回落,实际上是对前期炒作的收缩。

  渐趋稳定

  美国夏季消费旺季过后,国际市场炒作因素降低,国际油价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提高以及美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对国际油价的牵制,四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将有所降温。随着国际油价的回稳及国内市场消费季节转淡,市场一味看涨的心态势必受到一定打压,国内市场投机炒作的成分将逐步缩水,资源异常紧张的局面将有缓解。

  具体来说,9、10月份国内工农业生产相对扩大,加上旅游黄金周,国内成品油消费进入旺季,国内市场成品油可能仍然维持购销两旺的局面,价格尤其南方市场柴油价格将仍然保持高价状态。

  但国庆节后,随着气温降低,汽车空调用油消费逐步减少,国内市场汽油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尤其是高标号汽油会明显缓解。南方燥动的市场将趋于稳定,势必带动全国市场的稳定。特别是随着物价部门价格检查的不断深入,各地成品油价格上涨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成品油价格也会回稳。

  但是,2007年国际油价的起伏,毕竟是以较高的价格平台为基础,且今后世界石油需求较为强劲。伊朗核问题还是石油市场上的一块心病,欧佩克限产保价政策的执行力度与调控力度也在不断提高,欧佩克四季度的产量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故2007年四季度的国际油价不一定如去年四季度一般大跌,而是仍将在高位调整,主要

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0~70美元/桶之间。至少西方国家会维持这一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欧佩克的限产政策才会有所松动,否则世界石油供应将更加被动。如果国际油价保持在65美元/桶左右,其对国内市场的打压程度就较低。也就是说,国内市场同样不会如上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那样,出现市场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