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北京的选择:优先发展公共交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09:57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东亮 曾昀 通讯员 孙文剑 2007年元旦,当市民踏上公交车感受新年第一缕阳光时,他们惊喜地发现,手中的"一卡通"只被刷去四角钱。"四角钱坐一次公交车,太便宜了!"老北京这么感叹。"现在,每天上下班来回只花8角钱,一个月22天才17.6元,比原来买月票还值。"孙力女士高兴地说。 公交给北京市民带来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现在换乘方便了,我上下班节省了近1个小时。"家住丰台每天要去东城上班的王先生别提多高兴了。 然而,为了赢得这样的局面,北京公共交通走过了一条艰辛拼搏的求索之路。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理论到实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交通专家就指出我国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说,当时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呼声并不高。 历史进入了21世纪,小汽车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2003年至2006年,机动车每年都以30万辆的速度"井喷式"增长。2007年5月26日,北京机动车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300万辆。然而,就在此时北京的交通问题开始凸显。 北京交通怎么办?市民出行选择公交车、地铁、小汽车、自行车还是其它? 据统计,在承担了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要占用68.9%的道路资源,而公交车只占用10.2%。东京、巴黎、伦敦等国际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经达到了60%甚至80%,而2003年北京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仅为26%,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却高达23%。 为北京交通"把脉"的专家明确提出: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尽早确立公共客运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首先要解决公共交通的定位问题。北京为公共交通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公共交通就应该是公益性事业。 体制障碍也是"拦路虎"。北京公交集团下属的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如何做公益事业?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对上市公司北京巴士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公交客运资产重新回归公益性事业。正是这次回归,彻底解决了公交改革与发展的体制障碍。 抛弃争论,抛弃鸣辩,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根据城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模式,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上北京又开先河! 选择公共交通,就是选择城市的未来 "市交通委在成立之初(2003年)就积极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选择了公共交通就是选择了城市的未来!"刘小明这样看待公共交通在城市当中的地位。 从2003年起,优化公交线网、增开小区线路、更换新车、建设公交港湾……北京市交通委一步步在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落到实处。 2005年最后一天,全国第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在前门至德茂庄之间运行。在北京南中轴路交通干道上,快速公交享有通行优先的"特权",行车速度比普通公交车快一倍。乘客减少了出行时间,候车满意度达到90%。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地铁5号线、10号线、机场轨道线等将在2008年全部完工,届时,北京轨道交通将达到创纪录的200公里。 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使公交线网布局更加合理,本市陆续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减少重复线路,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起了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 预计线网优化调整规划全部实施后,将减少110条重复线路,三环内减少站牌约3000块,可将中心区重复线路车辆约1500部投入到小区公交线路,完善中心城周边约300多个小区的公交服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2006年12月18日,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市交通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意见》确定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明确了在加快轨道建设的同时,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对公共交通施行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的"四优先"政策。 除了财政给予的经济支持,新建道路同步设置公交专用道、现有道路增加施划公交专用道、延长现有专用道使用时间、修建施划公交港湾、实行公交优先信号、特勤管理兼顾公交优先、实施道路工程改造、设置大容量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同时发力,为城市发展加速。"十一五"期间全市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15亿元,占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45%。2010年之前,北京将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先进,基本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和城际交通一体化新格局,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有力保障。 战略性定位、公益性定性、低票价、路权优先……北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诸项举措被称为"北京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一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热潮。 从纸上到路上,春华秋实。市委市政府的巨大努力,千万市民的积极参与,5年715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两定四优先"的政策扶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究竟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全面实施半年,北京公共交通出现了一组这样的数字: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增长200多万人次;市区公交各条线路平均满载率约为70%;市政交通一卡通发卡突破1500万张,公交最高日刷卡1300万次;新开99条公交线路,解决了昌平新城、百子湾、万泉寺等360余个小区居民出行的困难。 市委市政府历来把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作为建设新北京、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工作。交通部门克服困难,为道路、场站不具备公交开线条件的小区开辟小区公交支线。 三环新城建成后,没有配套建设公交停车、调头场地和调度用房,司售人员没有水电可用。交通部门积极协调丰台区政府,临时借用停车场,于2006年12月30日开通了三环新城临线,解决了三环新城、育芳园、北丰园、房家村数万居民的出行难题。运营线路运营时刻表随着客流变化而不断调整,发车时刻表贴进了小区公告栏,这些都是公交优先原则切实给群众带来的好处。为方便广大市民早晚上下班,市交通部门规定新开、调整线路营业时间基本延长至22时,高峰间隔5分钟左右。同时分两批延长了200条线路的营业时间,郊区末站的首车时间由早上6时提前到5时30分,市区末班由个别线路20时30分统一延至22时。 2015年实现,"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总长56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宏伟蓝图规划出来了,将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由30%提高到4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日客运量从现在220万人次将增加到800万人次以上,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50%,承担总出行比例由6%上升到23%。 开辟全国第一条公交专用道、建成全国第一个公交枢纽、开通全国第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组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交车队…… 无数个第一,表明了北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坚定信心。北京为缓解交通拥堵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北京的公共交通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