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担保能力不足成为民营经济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16:29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过去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垄断,而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实施以后,融资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

  民营经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实施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政策措施,许多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小企业贷款总额大幅度增加,覆盖面也有所扩大。但相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而言,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

  融资难被看成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最主要问题的,占被调查民营企业的近60%。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银行、政府体制等因素。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起身的弱点应该是主要原因。信誉好、经营好的大企业融资却相对比较容易。但省内民营企业,中小型偏多,财务能力弱,信用度低,融资却很困难。

  国有

商业银行从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出发,信贷政策立足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经济虽已有所重视,但还没有摆上一定的信贷支持位置。一是在信贷管理上,仍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信贷操作模式用于民营企业,二是在信用评级上,对民营企业也用国有大中型企业评级标准进行评定,致使民营企业达到A级的很少。2002年
人民银行
沈阳分行调查显示,海城市有中小企业40290户,工商银行评定的信用等级中,A级企业只有3户;农村信用联社评定的A级企业是26户。三是在信贷业务操作上,程序也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同,不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度高、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办理一笔贷款也需十几道手续,一月至数月的时间资金才到位,势必影响本来就资金紧张的民营企业的商机。

  银联信分析:

  县域民营企业数量多,对多数县(市)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近年县域民营企业得到金融支持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贷款权上收的比较大,县支行一级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有的行连小额质押贷款都要到市行审批。与此同时,市行的审批也受到权限限制,需要到省行审批。

  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少,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垒大放小”的经营战略,对县域的信贷总幅减少,对农户的小额信贷难以支持县域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占县域经济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撤并了不少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贷款权限上收,把从县域内吸收的大量存款转到大中城市,发展县域经济所需的资金无法满足。

  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统一运筹资金,二级行和县级行信贷业务日渐收缩。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优势行业、大中型企业,这对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获取贷款更为不利。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尽管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到期还贷有保障,受省级分行资金调控比例限制,基层行也是爱莫能助,民营企业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同时,允许基层行全额存单、全额保证金办理承兑汇票业务,又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的实质性困难。

  近年,各级贷款担保中介组织虽有了较快发展,但担保能力仍显不足。在担保方面,随着企业风险观念逐步增强,效益好的企业一般不愿意给其他企业担保,而普通企业担保,银行又不认可,因而使得中小企业要落实有效担保更加困难。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等手续费过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有的民营企业贷款,考虑到财产评估、担保公司担保及贷款等费用,费用高达16%,低利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承受,严重制约了其贷款融资,和企业的发展。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