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夏银行推出全新物流金融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16:19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9月7日,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在蓉推出其全新打造的物流金融产品。该产品主要针对商贸流动行业,通过与商品交易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以及货权或货物作为质押担保,大大降低借款门槛。

  华夏银行还通过该行的现金管理整合品牌——现金新干线实现与物流企业的完美整合。目前,苏宁、雨润、五星和中储股份等知名企业均与华夏银行签约,开展物流金融合作。此举标志着整合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上下游客户的供应链融资新潮正悄然兴起。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全国的现代物流业不论是从发展总量,还是发展质量上看,都到了一个量变转向质变的阶段,商业银行强势介入供应链融资,可谓正当其时。

  【服务策略】针对物流业特点开发产品和服务

  物流金融,简单讲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物流金融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资金的流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华夏银行此次向社会推出的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分融资和结算两大类。融资类产品共有五种:一是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二是非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三是货权质押融资业务,四是未来提货权仓储监管融资模式,五是未来提货权保兑仓融资模式。结算类产品有资金清算、网上企业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网上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等。

  五种产品共同特点是仅凭企业合法拥有的货物或货权就可质押融资,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周转,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多种融资方式,包括贷款、有追索权国内保理、开立银行汇票、信用证、私营企业主贷款等,企业可以灵活选用合适的方式融资。

  虽然开展此类业务的银行很多,但华夏银行提出的“物流银行”概念,从各方面整合业务,并针对物流业的特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并不多。

  华夏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物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依据这些产品和服务,该行在信用管理上,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经济实体,把中小企业视若大企业的生产部门,以银行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来提升供应链中企业的信用等级,为其融资提供支持。在市场营销上,突破了原有单个金融产品、服务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营销。在服务环节上,涉及物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风险管理、物流金融客服等内容,从而打通了物流企业,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整合。

  华夏银行物流金融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

理财服务和更完善的现代支付结算工具。通过资源的整合,物流金融可以利用信息的优势,把华夏银行资金管理、价值创造的长处结合起来,在提高物流企业物流效率的同时,提高供应链全过程的资金效率,为企业提供理想的
理财方案

  同时,供应链服务涉及到上游、下游的众多企业,是多产业、多领域的有机融合体,华夏银行根据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依据“多赢”原则设计的物流金融业务产品为现代物流企业各主体的发展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契合点。

  银联信分析: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问题及对策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通过金融技术手段,通过对企业物流的全程控制,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集合,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 “1+N”模式或“N+1+N”模式,它的含义是指把供应链上的相关关联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根据企业在供应链的相对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并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理财服务,从而解决供应链中资金流向、分配的不平衡问题,既降低了资金的风险系数,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企业群体竞争力。

  1、供应链自身风险

  供应链由于参与者众多,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混乱和不确定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需求波动加剧,产品与技术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引如竞争性产品使生命周期的需求更难以预测,受到销售促进、季节性刺激因素和再订货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产生大量的混乱。

  与此同时,企业不仅仅受到诸如自然灾害、罢工、和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同样也会遇到企业战略调整的冲击,如经营规模的改变、“精益”生产、外包、

电子商务以及减少供应商规模等发展趋势,这些改变都潜在的增加了供应链自身的风险。

  由于企业增加的供应链风险,银行必须开发适当的方案来降低和管理风险,供应链的偶然事件和不可预知事件会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的财务问题,银行应该建立目标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方案,以规避关系最大最紧要的风险,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去管理整体供应链风险,银行一旦明确企业的内部薄弱点,就能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

  2、企业信用的风险

  我国目前的供应链管理和银行信用体系处在刚开始发展阶段,完整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主要是银行信用模型和数据业务流程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够,而供货商、制造商、销售商、银行、客户相互间的信用保证缺乏协调监管,并且企业之间的商业合同与商业信用存在信用缺失现象。针对银行信用风险及企业的诚信问题,一方面,银行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全面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正确判断,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采购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方面,也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给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对单一的授信主体设定“主体+债项”的评级,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运用信息共享技术方法,无需传统担保,就可以向企业及其供货商、销售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解决了企业单一信用低下问题。

  银行授信的中小企业必须与银行信赖的大企业有关联业务往来,通过与大企业发生业务后资信才能更有价值,银行通过大企业的平台,对与该核心企业发生交易进行信用管理。

  3、运营风险

  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要深入客户整体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增加运营风险。除了在终端信贷审查上面要控制风险外,还要全面参与管理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各方面风险,简单地说,就是从产品设计、客户需求阶段直到原材料采购、生产、产成品交付给客户收回资金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企业物流的专业程度也需要银行评估考核,选择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资产规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都有一定能力的企业并与之合作,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功关键,也是银行运营风险所在。

  银行针对行业的特征制定不同的行业解决方案,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针对需求找出关键路径,针对关键路径进行结构化管理,从信息流入手,对企业进行关键点KPI管理,有效的监控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的动态流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控制,全程管理,可以成功减低运营风险。只要要不是供应链上产品的终端客户,就一定存在关联行为。只要银行能够把握这些连续的关联行为,就能知道交易的真实情况和上下游个体的规模信誉和实力。银行掌握的交易票据则能提供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各项细节。根据这些信息,银行就能用单笔授信、短期金融产品、封闭贷款等为客户提供专项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从而解决运营风险问题。

  4、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

  “供应链的融资模式”是现代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商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的变化,银行由单纯的资金运营商向资金管理商转变,银行有专门的资金“出租”到真正的资金“运营”,银行和企业由原来的“租借”关系变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多赢的结果。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