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钢企直面铁矿石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2:17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近期,国际、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疯狂上涨再次挑动国内钢铁企业的敏感神经。以国内矿以河北唐山地区为例,2006年8月份当地66%铁精粉主流价格650-700元/吨,而到今年8月底9月初,市场同品位的精粉价格已经达到1250-1300元/吨,一年来涨幅超过80%;进口矿方面,以印度矿为例,由去年同期的650元/吨涨到目前的1100元/吨,一年来涨幅高达70%左右。 银联信分析: 我国是铁矿石净进口国,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有60%依靠进口。铁矿石供应是中国钢铁企业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 一、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是造成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随着夏季的结束,2008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也风声渐起,到目前为止,对谈判结果的预测几乎是一边倒——价格继续上涨。而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铁矿石市场寡头的垄断地位。 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有其需求因素,但供应因素的推力似乎更大。2006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供应量明显增加,市场已经摆脱了供应短缺状况,供求达到了平衡,但是无法阻挡价格一路上涨,归根结底,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然。 目前,三巨头在国际铁矿石海运市场占有率达到73%,并有继续扩大之势。CVRD公司表示,为适应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计划在未来5年,将铁矿石的产量从2006年的2.74亿吨增加到4.5亿吨。另外一个矿业巨头力拓集团计划将铁矿石开采量从1.78亿吨扩大至3.2亿吨。必和必拓也由1.15亿吨扩大至3亿吨。 然而,扩能计划能否如期完成还是一个问号,投资计划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的,当预计到市场未来供大于求,投资项目就会搁浅,以避免供应过剩局面的出现。其次,由于国际铁矿市场高度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寡头之间常常出现各种形式的“勾结”以获取超额利润。只要铁矿石市场需求不出现严重的萎缩,即使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应过剩,市场寡头也能够默契进行限产,以环保、运输、自然灾害、罢工等种种理由控制供应量,人为造成供应紧张状况,推动铁矿石价格上涨。 二、国际“矿钢融合”渐成趋势,威胁铁矿石的持续供应 新一轮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将于年底荡起硝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经确定,2008年依然由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铁业进行谈判。当“钢铁第一大国”在为“矿钢博弈”而积极备战的时候,国际上却显现“矿钢融合”的迹象。 一方面,国际钢铁巨头们巨资参股或购买高储量铁矿,抢夺铁矿石资源;另一方面,铁矿石生产大国严控铁矿石出口,大力发展本国钢铁制造业。一直依赖铁矿石进口并受困于铁矿石不断涨价的中国钢铁企业,未来更大的困境可能是花高价也买不到铁矿石。 7月19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阿赛洛米塔尔公司公开表示,将在塞内加尔耗资约17亿欧元,拟开发法莱梅地区铁矿,储量估计高达7.5亿吨,计划2011年投产,全面达产2500万吨/年。 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股了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日本新日铁、三井、住友控制罗布河公司43%的股份;三井财团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及加拿大等国拥有铁矿石资源4087万吨/年;JFE与必和必拓的铁矿合资公司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扬迪矿开发W-4矿床,按其协议,每年将向JFE发运矿石1600万吨,期限长达11年。 韩国钢铁企业也在雄心勃勃进军国际铁矿石资源,2006年在海外资源开发投资达31美元,而2003-2005年韩国企业的国外资源开发投资为6.7亿美元、7.8亿美元和9.2亿美元。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亚和东南亚,如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尼和越南等。 不仅国际钢铁巨头纷纷投资铁矿山,逐步兼具矿企身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铁矿大国也纷纷出台限制铁矿石出口的措施,并计划大力发展本国的钢铁产业,使本国矿业巨头兼具备钢企身份。 今年年初,澳大利亚矿业企业EWLPP公司开始研究投资570亿澳元建立钢铁厂,计划规模达到4400万吨,包括3000公里的铁路和12座高炉,尝试邀请全球主要钢铁厂参与。 4月,继征收铁矿石出口税之后,印度钢铁业代表又提出将每年铁矿石出口量限制在9000万吨以内的要求,并建议政府逐步减少出口量,以保存国内钢铁生产的原材料。 5月,巴西总统卢拉在出席全国钢铁工业会议时表示,巴西不能坐视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应该加大投资新建钢铁厂,对外出口更多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6月, 巴西钢铁联合会主席路易斯文森特在圣保罗表示,未来3年内巴西将对钢铁业投入289亿美元的资金,争取在3到5年内将把钢铁产量从目前的每年3090万吨提高到6600万吨。 7月,在新德里召开的印度钢铁部会议协商委员会议上,印度国家钢铁部官员表示,一旦国内的需求能够满足,印度将只允许过剩铁矿石的出口。 可以看出,目前铁矿石生产大国已经出现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一旦这种忧患意识变成国家政策,中国钢企将面临更加强烈的铁矿石危机。设想10年或20年或30年或50年之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高品位铁矿石生产国变成了钢铁产业大国,其铁矿石不再出口,或微量出口。届时高度依赖国际铁矿石的中国钢铁企业将如何自处? 三、信贷风险提示 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矿业企业一吐十年怨气,铁矿石开始进入卖方市场。而另一边,钢铁业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原料成本压力。利益博弈的内耗迫使产业主体必须寻求共赢和自救,“矿钢”长期对立的尴尬局面迫使双方企业开始思考新的发展模式。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企业开始普遍注重钢铁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链的建设,而矿业企业也不甘心只做资源挖掘者,希望能分享产业链高端的丰厚利润。 可以预见,全球钢铁业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矿”与“钢”深度联合,建立“矿钢一体化”产业模式,打造集铁矿石资源勘探、开发、运输、造块、钢铁冶金、钢材延伸加工为一体的“矿钢企业”。“矿钢一体化”模式不仅是因为企业之间竞争和博弈的取向,更将变成国家在争夺钢铁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政策行为,必然深层次影响世界钢铁工业格局。中国的钢铁制造商及行业投资者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到这场钢铁工业格局的变革中去。 就短期来看,后期国内钢铁企业的原料成本会进一步加大。一方面,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动力依然十足。一是由于国内矿山的治理整顿,各地关闭存在安全隐患及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小坑口较多,导致国内铁矿石资源普遍紧张;二是港口库存持续下降,资源供需紧张,尤其是高品位矿严重紧缺;三是国内矿石资源生产面临不可抗力风险,加剧北方市场供应吃紧。7月份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南方受灾地区的铁矿石减产,导致当地钢厂加大了对北方铁精粉资源的采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北方市场的紧张态势。另一方面,铁矿石运输成本屡创新高。近期,国际海运市场的疯狂上涨。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为62.782美元/吨,印度63.5%的铁矿石价格达到118美元/吨的到岸价和83美元/吨的离岸价。铁矿的强劲的需求已经带动中国的现货铁矿石价格触及了新的纪录高点。 总之,近期钢铁制造企业的原料供应风险有加大趋势,尤其是中小炼铁企业可能面临财务方面的危机,建议银行加强对这些企业的信贷管理;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综合性钢企受影响较小,特别是积极参与海外矿山投资和签订长期海运合同的钢企值得银行长期关注,适当提供信贷支持。近期境外开矿活动最为频繁的钢铁企业莫过于宝钢和鞍钢。继必和必拓和力拓之后,宝钢近期与澳大利亚另一矿业巨头FMG集团签订协议,合资开发磁铁矿资源矿山。6月,鞍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金达必金属公司12.94%的股份,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参股国外上市矿业公司的第一单。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