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流通环节之前的成本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02:52 第一财经日报

  汪言安 赵杰

  现在已经是北京一家药品零售企业的负责人的张新(化名),在医药行业干了近15年,从业经历丰富。从最初的一家小型药企的会计做起,其间还出来做过某外资药企的医药代表,接着又做到国内某医药企业的区域经理,还干过一段时间的药企的财务总监,直至三年前进入药品零售行业。

  “很多行业外的朋友会经常问我药品的真实成本问题,但我无法回答,说实话,我对药企产品具体成本核算知道得并不多。”张新坦承。

  张新说,不光是他,医药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可能也很难知晓其中的详细情况,财务总监级别的职业经理人才有可能稍微接触一些,但那也是一笔难以弄清的成本账,在药企,药品成本核算就是核心机密,除了企业的大股东或者老板之外,一般人员不会有知晓的机会。

  他还发现,企业每次在公关

医院或者进行所谓的学术营销的时候,出手非常大方,而且区域经理还鼓励他,“只要能开拓市场就不要怕花钱”。

  等到自己开始做区域经理的时候,他才总算明白,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客户维护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其实是有保障的,“从企业自己开出的招商价和零售价格的对比中就非常清楚这期间的可操作空间大得惊人。”

  等待重新回到财务工作岗位时,也是通过企业一次申报单独定价的新药失败的“教训”,他才知道其中更多一点关于成本的秘密。

  新药申报的程序很清楚,按要求应该是非常严格的,他也直接参与了申报前期的工作。据当时企业掌握的情况,国内另一家企业也有类似的产品在申报新药并申报单独定价权,一旦对方申报成功,市场先机必将被竞争对手抢去。

  于是准备齐了所有的申报材料并上报以后,就焦急地等待主管部门的审核和审批。过了大半年,他们惊讶地发现,对手的产品单独定价权已经获得审批,产品上市后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自己这边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企业高层蒙了,后来高层决定花重金去学习经验,才得知,单独定价申报并不只是看新药本身的疗效,还需要紧密跟踪,做好业务之外的公关。也就是要做好评审专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否则就会“按照程序,等候审批”,压个一年半载的也是常事,等到申请批下来时,别人的同类产品早就占领市场了。

  “吸取教训以后,企业每到申报新药的时候,就开始预算公关费用,通过公关,企业也尝到了甜头,这笔不菲的公关费企业是愿意花的,一旦获得单独定价权,也就贴上了特殊的标签,利润大把大把就不用说,而这笔费用最后也必然全部折算为成本,转嫁给了药品消费者。”能获得高额利润,企业乐此不疲。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