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鼓励大中小乳品企业共同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8:14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我国奶业作为一个行业已经基本成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中小企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中小企业在贷款及税收方面都得不到优惠。因此,专家呼吁应该鼓励大中小乳品企业共同发展,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

  日前在此间结束的“乳业发展国家论坛”上,有关专家呼吁应该鼓励大中小乳品企业共同发展,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刘振邦说,法国人口和面积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目前却拥有16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而且都得到政府一样的优惠政策。而我国除了几家大的乳品企业发展较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索。

  刘振邦分析,西方鼓励大中小企业同时发展,对于合作社企业和私营中小企业都有税收、贷款等方面的照顾。但是,我们则有意无意地不仅不优惠中小企业,还有些排斥现象,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也没有税收减免。而且行业里一出现食品卫生问题首先遭到指责的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中国奶协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也认为,在发展现代乳业时一定要保证乳品企业结构的合理。既要有大型的全国性的乳品企业集团,又要有区域的中小企业;要根据市场对品种多元化的要求和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不断适应消费市场,开发新产品。

  银联信分析:

  我国奶业作为一个行业已经基本成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型企业发展不平衡。

  中部地区成为全国奶业“洼地”

  根据资料统计,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奶业发展的“洼地”。中部六省人口接近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0%。但奶牛存栏仅有约88万头,仅占全国的1/15;年奶产量共约280万吨,仅占全国的1/13。

  中部六省之间奶业发展也相对不平衡。中部地区不足90万头的奶牛存栏量中,河南、山西两省就占了70万头;年奶产量230万吨,相比起来,其他四省奶产量就“少得可怜”。

  中部地区发展奶业存在着客观的不利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大面积地区处在亚热带气候带,受温度高、湿度大的先天制约,影响奶牛生长,牛舍建设也要顾及通风、降温等因素。其次,中部地区作物结构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用作饲草饲料的玉米种植少,饲草饲料的成本高,养奶牛获利空间因此缩小。第三,不是传统的养牛区,养牛经验不足、专业人才少。

  中小型乳品企业压力重重

  目前的牛奶业已经高度集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垄断之势,一些中小乳企则岌岌可危。市场规模的有限性和奶产品的同质化,使区域市场的后进者乳业巨头,只能拿价格“开刀”抢夺市场份额,在价格战中,受伤的也总是中小企业。

  另外,政府部门只关注那些利税大户,把大型牛奶企业奉为上宾,却忽视了中小奶企的存在,也使中小型奶企享受不到应有的财政支持及税收优惠,造成小企业成本高于大企业的现象。

  银联信建议:

  首先,中部地区应坚持科学发展,买进、培育优质奶牛,立足本地市场,重点解决本地鲜奶需求,同时合理地布局奶源基地,建立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又好又快地发展奶业。

  其次,应增加对中部奶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奶牛饲养小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奶源质量,对新建的生态型奶牛饲养小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供应饲草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挤奶,对原有的奶牛饲养小区逐步推行“五统一”。

  第三,加大对中小型乳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补贴及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金融机构也应该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适当放宽限制,给与必要的资金支持。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