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财经畅销书企业的救命稻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 20:46 财经时报
王运启 这是一个以财经类畅销书籍来主宰诸多企业与企业家们的时代。竞争加剧了,忧患意识增强了,用知识与信息武装自己的现代人,在承受来自方方面面压力的同时,还不会忘记用书籍与知识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去左右企业的发展。 中国入世后,全球经济潜规则似的要求实行一体化,这势必要求国内诸多企业在许多方面欲保持与国际一致,这其中就包括一些管理运作的方法与模式。而中国企业潜移默化地导入“洋派管理”几乎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中国的企业家与一些培训机构以及书商自然而然就受到了财经类畅销书籍的影响。管理思想也好,模式也罢,基本上统统涵盖在这些财经畅销书中。 早几年大受欢迎的主要是这五大畅销书:《杰克·韦尔奇自传》、《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五本书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中国而言的新营销、新管理以及新投资等方面思潮的普及。书中记录的五个人对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中国企业家们向韦尔奇学当CEO,向杜拉克学管理,向巴菲特学投资,向科特勒学营销,向约翰逊学变革。 五大财经畅销书虽然内容各有千秋,论述与推介的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殊途同归,那就是既是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有所帮助,使企业与企业家们迅速成长起来,也是对中国进行的一种“文化渗透”。但这种现象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考验,时间久了,是不是仍然对中国的企业与企业家们有所帮助,我们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与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管理经典”的东西是不是能够丢失殆尽?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通常企业会寻找一些与如何削减成本或者提高运营效率相关的理念;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会对那些有助于他们做事的理念感兴趣,甚至会有一些更加具有扩张意识的企业思想家们寻求一些创新的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的商业机会的方式。但是,所有的商业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服务于三个商业目标中的一个或是多个目标:提高效率、改善效用,或是产品或是流程的创新。而名目繁多的“财经畅销书”则为不论是萧条的企业还是繁荣的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源泉。 有时往往一本书会改变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就像现在的一些畅销书籍一样,它们在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着新思路,不论这些畅销财经书里的观点与思想是“真实的动力”还是“美丽谎言”,都不能改变一个现实:大家都在风传,你也不能够落后。 特别是这两年的畅销书:从《红海战略》再到《蓝海战略》,书籍畅销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不仅引起了经济界的震动,也使书籍出版界激增了书籍从知识到商品更高效快速地转换。 “蓝海战略”不仅书籍畅销,理论也大受追棒,甚至演绎成为了一些企业的“救命稻草”,企业的管理手法中只要有一丝与蓝海战略思想沾上边的,就会显现出像基督徒手捧着的《圣经》一样不得了了,就会更加对其俯首帖耳大加赞赏。这是巧合还是偶遇不得而知,可困扰诸多企业的难题就在于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去新领域或市场中的创新。 时下的这些畅销书籍,好像也搔到了国内企业与企业家们的痒处,使财经畅销书籍成为了剥夺企业家们思想的“致命武器”,其杀伤力效果非常巨大,以至于不仅成为某些企业的“救命稻草”,同时也左右着企业的未来趋势。 这些畅销书就像爬进企业家们肚子里的“蛔虫”,如此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为企业和企业家们解决着企业管理与发展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也难怪,如此“深入人心”的书籍不畅销还真是一件怪事,因为企业家们太需要这些书籍来既洗自己的脑也洗员工的脑了。 这些畅销财经书籍受到追捧也好,炒作也罢,书和书中的思想或理念到底适不适合你的企业,能否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我想企业在经过了喧哗与骚动之后,和着新经济泡沫一起膨胀起来的新管理热潮,也会在经历过动荡与考验后逐渐“冷静”下来吧。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