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航百亿引资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5:24 《财经》杂志

  作出79亿港元投资的重大决定后,新加坡航空对远在上海的合作伙伴的未来表现,心中还有疑虑

  本刊实习记者 庄颖 本刊记者 季敏华/文

  5月22日上午9时15分左右,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接到了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15,下称东航)要求停牌的电话。9时30分,东航A股在9.60元价位刚刚成交了1139手后,紧急停盘。

  10时,东航H股在香港交易所开市前一刻宣告暂停交易。

  10时20分,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交易所代码:SIA,下称新航)在开盘逾一小时后,在新加坡交易所突然宣布停牌。

  当日新航的声明称,停牌原因为“一项战略投资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次日,东航公告称,停牌乃因“有重大事项待披露”。随后,双方不再对外界发表任何解释。

  事实上,就在停牌前一天,5月21日,中国航空史上最大的一项引资重组计划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加坡航空当晚致电东航,接受其每股H股3.88港元的报价。由此,东方航空这家中国第三大航空公司,决定向国有母公司及新加坡航空定向增发33.12亿股H股,总计筹资128亿港元。

  这是长达两年的东航引资谈判的阶段性终点。价格拉锯、东航经营滑坡、中国A股市场狂飙突进、国有航空重组大势,以及来自竞争对手在二级市场上的狙击,种种内外因素相纠结,推动、拖曳、左右着这场规模浩大的交易——在相当程度上,交易参与者自身并不能主导交易的方向。这也正是5月22日横跨境内外三大交易所紧急停牌事件的原因。交易至今远未画上句号。

  “越拖越贵”

  按照5月21日达成的引资方案,东航将总计增发33.12亿股H股,其中向新航增发20.45亿股,使其在增资后的东航持股25%;向控股股东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下称东航集团)增发12.67亿股,确保其在增资后持股51%的绝对控股地位。为此,新航和东航集团将分别斥资约79亿和49亿港元。

  早在2005年,东航和新航已有合作意向,双方正式往来的文件始见于2006年1月。此时东航A股股价徘徊在2.40元左右,距其历史最低点2.09元不远。新航选择在此时入股,堪称最好时机。

  当年7月,新航聘请德勤对东航作尽职调查,这被外界视为“东航引资将近”。此时国内A股已然复苏,航空股开始上涨,但东航A股价格仍在2.70元上下浮动,新航入股并未失时。

  时至2007年初,航空股普遍领涨,人民币升值、航油价格回落成为支持股价上涨的两大利好。三大航空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均在100%以上。至4月20日,东航A股收盘价已至5.73元。此时,若按“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的规定,东航增发价将远超新航心理承受范围,但当日东航H股价仅为2.31港元。

  “原来一直谈的是向新航增发A股。”接近东航高层的人士说,“到了今年,A股实在太高了,只好考虑增发H股。”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的相关政策,外方投资国内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一家外商持股不得超过25%,新航的参股预期一直在20%-25%之间。东航股改完成后,第一大股东东航集团持股59.67%,流通H股占总股本32.20%,流通A股占总股本8.13%。新航要实现20%-25%的进入,惟有定向增发。另一方面,东航必须维持51%的国有绝对控股,因此必须同时向东航集团增发。

  当东航增发的天平倾向于H股,新的问题产生了:如果向新航增发H股,向东航集团增发A股,由于两者价差悬殊,则难以回避“国资贱卖”的诟病;如果也向东航集团增发H股,目前政策又尚无国有股东持有H股的先例。

  全部发行A股、全部发行H股还是组合发行“A+H”股?就在东航踌躇于增发模式时,它在国内的重要竞争对手之一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111,下称国航)开始了动作。

  国航出手

  自4月20日起,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通过在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数度增持东航H股,后者价格迅速突破3港元。此后一月间,东航A股亦涨至8元左右,令A股增发方案成本陡增,引资进程被迫加快。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国航持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东航可能有双重效果:一来东航股价因引资重组计划而持续走高,国航增持,即便作为财务投资也可有不菲收益;二来国航一直有意并购东航,此番不断增持东航H股拉高股价,客观上拉高了新航入股东航的成本,令东航重组进程受阻。

  国航在东航引资中扮演的这一角色,或与2006年末以来的一个传闻有关,即国资委将向南航、国航和东航注资;三大航空公司此后相继予以澄清,但媒体披露的一份《2007年国资工作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文件显示,国资委建议在民航领域进行调整,建立以一两家大型企业为主导、以数个中小型航空公司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推动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的重组。

  关于航空重组,市场上常有“三合一”或“2+X”的两种猜想,而东航历来被视为并购对象。《财经》记者获悉,国航已委托中金公司设计并购东航方案,并于今年4月提交国资委;南航也向国资委提交了两种方案,一是并购国航和东航,一是只合并国航。虽然国务院国资委对这些消息不予置评,但业界权威人士曾向《财经》表示:“整合的事要慢慢来。”

  国航董事长李家祥也曾公开表示,国内航空公司理应整合,其方式既可是国资委主导下的整合,也可是市场条件下由各航空公司自主并购。话音未落,国航便一手上交并购方案,一手增持东航H股。4月20日至5月21日,国航累计增持东航H股至10.07%,占东航总股本的3.24%,成为东航第三大股东。

  重组加速

  5月17日,市场再度传言东航增发方案已获中央批准,其A股股价由前一日收盘价7.88元突然上涨。至5月21日,三个交易日中涨幅达21.8%。

  5月21日,东航H股日涨幅达7.8%,收于3.73港元。此前,东航已向新航提出H股增发价每股3.88港元。当晚,新航致电东航,表示愿意接受3.88港元的报价,这令东航颇感振奋。

  同时,东航高层亦感到进退两难:鉴于公司股价连日飙升,若不迅速作出停牌决定,则次日H股股价很可能会突破3.88港元的增发价,局面将难收场;如作出紧急停牌决定,势必给市场造成引资方案业已敲定的印象,事实上,引资方案此时尚未得到主管部门的首肯。

  直到5月22日上午股市开盘,最终在9时15分左右,东航致电上海交易所要求紧急停牌。继而,东航H股、新航股票相继停牌。

  5月21日,东航董事长李丰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东航引资重组“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最近东航一直在与有关部门沟通,试图消除引进战略投资者上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限制”,很可能指东航能否向国有控股股东东航集团定向增发H股的问题。以目前的法规和政策,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全资子公司的东航集团,尚不具备直接持有H股的资格,此前国内也从未有此等增发先例。

  另一方面,新航对入股东航一直举棋不定,其间不无理由。东航财报显示,2006年公司净亏损高达27.8亿元,今年一季报继续亏损5.1亿元。

  相形之下,2006年国航盈利31.91亿元、海航盈利1.81亿元、南航盈利1.18亿元,这都出现在堪称中国航空业“最好的年景”中。

  从财报看,处置旧飞机计提的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尚不足年亏损总额的三分之一。分析人士指出,东航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却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

  2006年,东航的总周转量较2005年增长28.47%,航油消耗增长却高达52.26%。公司经营性租赁费(租赁飞机)增长72.28%、发动机修理费增长78.08%。由此,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8.83%,主营业务成本却增长了54.98%。

  高负债率也令东航财务负担沉重。截至2006年末,东航总资产601亿元,总负债达563亿元,利息支出17.3亿元,抵冲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近9亿元汇兑收益,财务费用高达7.6亿元。

  去年5月,东航完成了对西北航空和云南航空的并购,但整合效应不佳,被认为是两年来影响东航收入水平的重要原因。然而,外界一直认为东航自身经营不善才是连年亏损的内在原因。

  有分析师认为,东航已将历史包袱及整合成本以巨亏形式悉数计入2006年。对此,一位熟悉东航状况的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真要为2007年的盈利做铺垫,去年的亏损早就突破30亿了,董事会觉得不能接受,最后还是将亏损控制在了 30亿元以内。”

  疑虑犹存

  若此次增发成功,高达128亿港元的现金流将大大降低东航的资产负债率,减轻其财务负担。而作为全球经营最成功的航空公司之一,新航入股,有望提升东航的公司治理和运营水平。目前双方已成立六个工作小组进行业务沟通,东航还将在内部选拔人员赴新航工作半年。

  但这一切,还是双方殷切的期盼。

  长期以来,新航的制胜法宝乃是服务质量和“袋鼠策略”——新航的大量业务是将欧洲旅客通过新加坡中转至澳洲,但这些优势如今正在受到威胁。摩根士丹利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廉价航空的竞争正给新航带来降低票价的压力。同时,迪拜、卡塔尔等海湾城市也争先打造民航中转站,阿联酋航空等公司已在亚洲中转业务上与新航形成竞争之势。

  另一方面,国内航空市场的竞争仍在加剧。第一大航空公司南航正在加快与法航组建货运公司,国航在浦东机场新建的基地已落成大半,国航和国泰合资的货运公司也将展开上海业务,在京沪、沪港两条重点航线上与东航的交锋势不能免。

  5月24日晚间,《财经》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称,原本决定单独入股东航25%股份的新航,已决定与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携手入股;其中新航入股19.99%,淡马锡入股5.01%。作为新加坡政府持有的最大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是持股新航55.46%的第一大股东。

  新航作出这一技术调整,旨在避免将其对东航的投资以权益法核算。根据新加坡会计准则,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在20%以下者,以成本法核算;对外股权投资的持股比例在20%或以上者,若此项投资对于公司有重大影响,则须以权益法核算。

  “新航是在担心进入东航后,东航还可能继续巨亏。如果新航持股东航超过20%,则必须将其所持东航股份所对应的权益合并入表,如此将影响新航自身在市场的表现。”这再次表明,即使在做出投资79亿港元的重大决定之后,向来谨言慎行的新航对其远在中国上海的这家同行的未来表现,仍然心存疑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