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杨国庆:新形势下航空运输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14:54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我国民航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安全、富有活力、协调发展、竞争有序的航空运输系统,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必须大力加强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

  一、深刻认识建设民航强国对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仅就航空运输经济而言,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拓展,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底,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05.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6亿人、货邮运输量349.4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02.6倍、69.6倍和54.8倍,年均增长17.9%、16.3%和15.4%。我国民航的发展速度为世界民航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从2005年开始,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

  航空运输的发展,比较好地满足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我国民航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和威望不断提高。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我国以高票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在制定国际民航政策、协调国际航空运输活动和关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与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一是我国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被动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强劲航空市场需求,民航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航空消费者的水平还不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航空运输发展不平衡。三是行业经济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需要更加系统、明晰的国内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引领航空运输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航空运输经济法规规章体系规范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四是政府监管职能设定不甚明晰、监管信息不充分,地区管理局及其监管办的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民航改革与发展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是“黄金发展期”,又面临严峻挑战,是“矛盾凸显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民航经济管理面临艰巨的任务。

  (一)促进航空运输协调发展

  目前,支线、货运、国际运输和中西部、东北地区运输发展相对滞后,航空运输发展的不平衡性愈发突出。没有发达的航空支线、货运、国际运输及协调发展的区域航空运输,就谈不上民航强国,民航促进经济增长和融合社会的功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努力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完善国家航线网络,促进航空运输协调发展。

  (二)促进航空运输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甚至某一时期的超常规增长,主要是以外延扩张为主,靠飞机、人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强。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运用科学技术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航空运输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航空运输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促进航空运输服务水平提高

  多年来,全行业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民航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广大旅客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行业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硬件和软件需要改善和提高。按照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民航的要求,治理航班延误,建立保证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提高航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民航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四)促进航空运输市场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是,这种竞争是公平竞争、有效竞争,绝不是不公平竞争、无序竞争。我们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行业内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资源浪费、内耗与不和谐,影响行业的系统性,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扭曲竞争秩序。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大力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航空运输市场秩序,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一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看待民航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航发展全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探索航空运输经济管理的规律性,为民航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公共政策,构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认真研究解决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做好市场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更充分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航空运输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完善促进航空运输健康发展的航空运输政策

  产业政策是用以指导产业部门发展规模和方向的行为准则和纲领。总结我国及民航发达国家航空运输发展的实践经验,促进航空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清晰的国内、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制定航空运输政策要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外贸、外交的要求及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一)放松管制和航空运输自由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

  从全球来看,上个世纪40—60年代直至70年代中期,政府对航空运输业实行了严格管制的政策。所有航空公司经营都处于政府管制之下,几乎没有竞争。从1978年开始,美国率先对航空运输业实行放松管制政策,航空公司开始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经营。

  由于美国的这一政策刺激了其航空公司的发展壮大,给世界其他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竞争压力,20多年来,放松管制政策波及全球,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和效仿。欧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航空运输自由化。与美国相比,欧洲的航空运输自由化分三个一揽子措施实施。1997年4月1日,欧盟完成10年自由化进程。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放松管制和航空运输自由化政策。这种趋势正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继续发展。

  在国际上,美国政府大力推行天空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2005年底,85个国家达成了118项天空开放安排,其中65%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在区域范围内,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继续发展。不久前,欧盟与美国天空开放谈判取得进展,双方已正式签署相互开放航空运输市场的天空开放协议。协议规定,双方航空公司可飞对方任意航点。如果协议实施后,将促进大西洋两岸航空市场的相互开放。对天空开放的效果,有研究认为,它促进了航空运输、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航空运输放松管制、航空运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制定国内、国际航空运输政策,要自觉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

  (二)我国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放松管制和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制定和实行了“加强安全管制,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这一总体性、全局性的航空政策。按照“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的经济管理政策,在逐步放松航空运输经济性管制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首先,支持各种资本投资航空运输业。近年来,总局批准新设立了18家航空公司,13家已经投入运营,其中一半以上属纯民营或民营控股、参股的公司,6家为中外合资公司。其次,逐步放松国内航线航班市场准入。除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深圳、广州、成都、昆明、大连8个重点繁忙机场实施航班总量调控外,放宽其他机场的航线准入。目前,只对涉及上述资源紧张机场的航线(含航段)和旅客吞吐量排序前15位机场之间的航线(含航段)实行核准管理,其余航线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对航空公司加班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第三,对设立全货运航空公司、购租货运飞机、开辟货运航线等给予政策支持,国内货运航线航班均实行登记备案管理。第四,出台了新的国内航线运价政策,对国内航线运价实行幅度管理,企业自主有限浮动,较好地适应了市场供求变化。第五,2006年下半年,总局将拟出台的相关运输改革政策在武汉试点,开放了武汉国内航空运输市场。这些措施,对增强行业活力,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更加开放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一是在2003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航空运输大会上,我们首次表明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民航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开放国际航空运输市场。这是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的重大调整。二是“十五”期间,我国与美、德、法、英、泰、新(加坡)、加、澳、新(西兰)等42个国家签署了新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或航权安排,用创新的思维开放我国国际航权,使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在较短时期内产生集聚效应。三是在厦门、南京机场向部分国家适度开放了货运第五航权。作为试点,在海南向外方空运企业开放了第三、四、五业务权。四是放宽了外国航空公司经营至中西部、东北地区加班和包机的审批。另一方面,改进、完善国际航线分配制度,制定航线捆绑分配方案,提高航权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国内航空公司“走出去”,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近年来,国际航线不断扩展,特别是国航开通了北京—马德里—圣保罗航线,南航开通了北京—迪拜—拉各斯航线,对推动我国与南美、非洲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空运输政策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航空运输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促进国内航空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制定科学的国内航空运输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总局党委提出的行业管理的八项思路,制定国内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要求是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重点是放开国内航线经营权的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航空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政策,一是抓住当前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民航走市场化道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空运输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是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不断开放,要求加快放松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管制的步伐,以使国内航空运输政策与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相配套,使国内航空公司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四是由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状况决定的。以往,由于我国航空运输业处于生成期,需要通过管制给予保护,加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成熟,航空运输规模很小,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政策具有合理性。随着航空运输业逐步成熟,企业日益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航空运输规模迅速扩大,严格管制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航空运输发展需要,应对国内航空运输政策及时进行调整。

  我们在放松管制上已采取了相关措施,但对企业经营仍然管得过多过细。今后仍需进一步放松管制,给企业航线航班经营更多的自主权。总局《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改革国内航线航班经营许可办法,逐步减少核准航线数量,随着制度完善和企业自律意识的增强,“十一五”后期实现全部国内航线航班的登记管理。现在,距2010年只有不满4年时间了,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借鉴有关国家航空运输放松管制的经验教训,分步放开国内航线经营权的审批。要周密部署,做到有序放开,放而不乱;要用新的思路、手段进行管理,而不是一概不管。

  在放松航空运输管制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也会失灵。如果只听任市场的调节,西部、东北及其他偏远地区的航空运输以及支线运输就可能出现萎缩。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制定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及其他偏远地区航空运输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支线与干线航空运输协调发展、不同区域航空运输协调发展。在放松管制后,这方面应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同时,还要辅助以行政手段。

  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货邮运输发展的政策。总局《关于加快发展国内航空货运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的支持国内货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产生积极效应,货邮运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要及时总结、评估相关政策,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予以完善,以进一步促进货邮运输与旅客运输均衡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

  我国作为亚太地区潜在的最大航空市场,必将成为各国瞩目的中心。顺应国际航空界加强合作、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潮流,使航空运输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贸易、旅游的发展,使我国航空运输业不断发展壮大,是制定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制定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思路,逐步开放我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我国民航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服从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顺应世界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只有扩大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实行逐步开放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政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要看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航空运输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市场,而是全球性市场。长期保护国内航空公司是不可能的,航空公司迟早要进入全球市场竞争之中。二是要看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是通过保护能够自发长成的,必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锻造和提高。如同一个不参加国际比赛的球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球队一样,不参加世界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的航空公司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三是要看到,开放性的航空运输市场对国家经贸、旅游具有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对通航城市经济繁荣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消费者也可以得到实惠和旅行便利。因此,制定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着眼点,应当由过去较多地考虑航空运输企业竞争实力比较弱小,强调对航空运输市场加以保护,转变到全面综合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航空运输企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增加整体利益、维护长远利益出发,规划和实施航空运输市场的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当然,实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对外开放,重视国家整体利益绝不是对航空公司不予任何保护,也不是一下子把市场全面放开。我们要本着“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的原则,分阶段开放国际航空运输。要平衡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与行业利益、企业利益的关系,把握好各方面利益的均衡点。要给予国内航空公司一个适当的适应期,在此过程中培养人员,建立营销网络,完善营销手段,提高竞争能力。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后,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速度。

  开放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重点在于开放航权,发展航空运输多边关系。未来时期,要继续适应国家整体对外开放和外交需要,顺应全球航空运输自由化、区域化和联盟化的大趋势,针对不同国家、区域和市场,确定不同的开放步骤、方式和进度,分阶段开放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要继续稳步扩大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欧洲等航空市场大国的双边航权安排,进行更多的航权交换,缓解欧、美等几个主要国际市场航权偏紧的状况。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航空运输安排,大力发展与非洲、中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民航关系。继续推进与东盟等的区域航空运输合作。要继续加大三大枢纽和区域枢纽第三、四航权的开放。对客运和货运采取不同的航空运输政策,优先开放国际航空货运市场。在开放货运第五航权方面已作出尝试,要认真总结这项政策所带来的效应并不断完善。

  制定国际航空运输政策要统筹兼顾“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推动我国航空公司扩展国际航线。近年来,通过实行国际航权捆绑分配制度,简化航空公司经营国际航线审批程序,对我国航空公司申请国际航线加班实行备案制等,对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起到了积极作用。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更有力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线进入和退出机制;对开辟国家外交需要、远程、市场需求较小的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在其他国际航线申请审批中给予优先权等,以鼓励公司开辟新的国际航线,特别是开辟至非洲、拉美、加勒比、西亚、南太平洋岛国、中东、美国东部的航线;大力支持我航空公司与外国航空公司进行代码共享、战略联盟和其他营销合作。要在鼓励东部地区国际航空运输率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中西部和东北部国际航空运输加快发展,促进我国不同区域国际航空运输协调发展。要抓住引进波音787飞机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我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深化民航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设民航强国,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管理立法工作。

  (一)把建立完善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放在突出位置

  把建立完善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放在突出位置,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根据民航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的准入要进一步放开,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开放的幅度也会不断扩大。放开绝不是一放了之,不再管理。相反,放开航线市场准入审批,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必须跟上。美国、欧盟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视航空运输市场监管。从某种意义上讲,放松管制后航空运输管理和市场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繁重。法规既是监管的依据,也是监管的重要手段。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立法,为市场主体竞争提供制度平台,摆脱规则扭曲、秩序混乱现象,使企业依法经营,政府依法监管,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把建立完善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放在突出位置,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放眼全球,作为国际化行业的航空运输业,是一个法制化程度很高的行业,特别是航空运输发达国家民航法规非常完善,安全管理是如此,经济管理亦然。可以说,具有完善的航空运输法规体系,是民航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仅靠红头文件管理,无法与国际接轨。建设民航强国,提高经济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必须完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

  把建立完善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也是由民航法规规章不完善的现状所决定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航空运输市场准入、运输服务、公平竞争等方面,出台了一批法规规章,把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初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经济管理立法与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加强航空运输经济管理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一是法规规章不健全,航空运输管理的不少方面还有空白和盲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主要靠红头文件管理。二是已出台的一些法规规章,很多是十多年前制定的,由于时间较早,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内容不完整,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航空运输经济管理立法,关系航空运输发展的全局和长远,一定要高度重视,通过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尽快完善经济管理法规体系,这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大事。

  (二)加快航空运输经济管理立法步伐

  完善经济管理立法是“十一五”期间行业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要以完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强化航空运输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的,着眼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空运输市场体系,在前一时期制定法规规章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济管理类法规规章的立法力度,加快立法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末期,建立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中国民航实际、完备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尽快把航空运输管理、市场监管、运输服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使行业依法行政和依法经营得到全面落实,实现航空运输经济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制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转变。

  第一,明确立法的基本原则。建立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体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航空运输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是从我国民航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法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使我国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规章与国际接轨。四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由粗到细,逐步完善。要从当前急需规范的方面入手,尽快出台几部关键的规章。立法既要坚持高起点,又不能求全责备,基本成熟的即尽快出台。

  第二,借鉴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一切反映现代航空运输市场共同规律的概念、原则和制度以及各国航空运输立法的成功经验,都应当大胆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改造、吸收,为我所用。这是进入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使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和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沟通的必然要求。

  第三,既注重实体性立法,又注重程序性立法。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实体性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规范的程序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注重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的程序性规定,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法规及法定处罚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法、期限,可以采取的手段、措施及其应用范围和对象,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注重立法的质量。为保证航空运输经济管理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走民主立法的路子,提高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法规规章的出台要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航空公司、机场、管理局的意见。尤其对于关系公众利益的立法,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四、把提高航班正常率作为加强航空运输管理、建设和谐民航的切入点

  民航在持续快速发展中,资源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航班延误特别是几个大机场的航班延误日益严重,公众对民航的批评越来越多,民航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航班正常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推进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航空消费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民航,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航班正常工作。今年是周恩来总理作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重要批示50周年,我们要以纪念周总理重要批示为契机,加大航班正常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

  要在重点时期、重点机场开展航班延误治理工作。总局决定今年6—8月份重点治理首都机场的航班延误。为此,总局成立了首都机场航班延误治理小组,专项治理今年6—8月份首都机场严重延误航班,确保首都机场航班正常率明显提高,为明年做好奥运会期间航空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探索建立全行业保障航班正常的长效机制。

  鉴于首都机场航班延误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总局、地区管理局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运行监管,切实强化航班正常管理。机场、空管、公安及航空公司等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加强协调和运行控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因机场繁忙程度日趋提高对航班正常的影响,努力减少因流量控制、地面保障及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维护首都机场正常运营秩序。

  保障航班正常,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次治理活动结束后,总局将立即着手总结,根据治理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航班正常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责任制、航班正常管理的政策措施,建立航班正常管理长效机制,健全航班延误后的服务规范,并逐步向各大型机场推广。

  航空公司是航班正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航班正常也离不开机场、空管等保障单位的大力协同和支持。我们要通过此次治理,督促航空公司认真研究造成航班延误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总局关于提高航班正常的各项要求,科学调配运力,完善运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决策机制,提高飞行运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并进一步明确有关保障单位在保障航班正常中的责任,建立健全航班延误预防和处置机制,努力改进服务工作,减少延误航班。

  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航空运输管理和市场监管队伍

  做好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队伍。

  当前,民航规模越来越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民航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层出不穷,行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要求我们去研究、解决。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找办法。要真抓实干,无论是谋划工作思路、提出工作措施,还是作出工作部署,都要符合民航发展实际情况;无论是抓立法,还是抓市场监管、航班正常,都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阶段性要求,紧扣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一抓到底,真正抓出成效。

  进一步加强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和外语,学习有关国际民航公约、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规定,跟踪国际民航发展趋势。要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航空运输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队伍,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计划。要尽快把航空运输管理和市场监管队伍普遍轮训一遍,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促进航空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领。

  市场监管工作面对机场、中外航空公司等市场主体,还与众多社会主体相关,社会影响面很广。开展市场监管工作一定要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秉公执法。要注重自身修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靠制度保证为民、务实、清廉。要把严格管理和主动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为企业、为基层、为消费者服务,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