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高能耗行业信贷凶猛 发改委银监会敲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10: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晓

  时隔一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对高耗能行业扩张敲响了警钟。而在这之前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就高耗能行业贷款增长较快问题,警示了各家商业银行。

  去年6月份,发改委下发了《关于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今年5月25日,发改委再度发文,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通知还要求,从严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电力等行业新上高耗能项目投资关。

  在新项目准入关被严守的同时,针对高耗能行业的信贷闸门,也或许将徐徐拉紧。而这源于此前高耗能行业贷款的较快增长。

  一份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2月末,炼钢行业贷款813亿元,同比增长109.5%;

石化行业贷款余额254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材行业贷款697亿元,同比增长53.5%;水泥行业贷款余额417亿元,同比增长58.6%。

  一位银监会高层直言,上述高耗能行业均属于重点调控对象,“周期性波动较强,信贷风险较大。”而早在4月底,一些地方银监局已向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了针对高耗能行业的风险提示。

  多位银监会系统官员指出,在一些调控行业信贷增长较快的区域,上述调控行业恰恰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导致银行贷款相对集中。

  但从全国来看,由于商业银行收紧信贷闸门,一些调控行业在2006年的资金链就已相当紧张。中国水泥协会的一项分析指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2006年水泥行业的资金较为短缺,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230.14亿元,自筹部分占全国总投资321.94亿元的71.48%,银行贷款64.46亿元,只占总投资的20%,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

  虽然资金面趋紧,但由于2006年GDP高速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双双高位运行等因素,都直接导致了水泥产量的超高速增长。

  2006年4月13日,由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2010年水泥预期产量达到12.5亿吨。而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水泥10.9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71%,预计全年水泥总产量将达到12.4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水泥行业的快速扩张,也诱发了信贷投放的增长。

  从信贷方面来看,退出调控行业并不是主旋律。“当我们从一家上市的水泥企业中退出,别的银行还是会进去。”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称。

  该人士还指出,对于调控行业的客户,“我们一般会主攻行业龙头企业、优质企业,放弃其余客户,对此,总行一般不会有什么限制。”

  其实,商业银行并非没有掌握调控行业的风险状况。

  如水泥行业,一份商业银行内部使用的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水泥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1.66%,超过了当年工业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57.95%,“在加息周期下,该行业经营风险加大,建议银行退出对该行业的信贷投入”。

  再如钢铁行业,2006年三季度,一些分析机构已经建议商业银行调整其钢铁行业的信贷政策,包括在授信的期限控制上,适当减少长期贷款;限制并逐步退出对一般钢铁企业的授信,不再支持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

竞争力的企业等。

  “(但是)对一些产能过剩或高耗能行业,如果银行不采取维持或适度支持,很多风险问题将会暴露。”一位银监会系统人士坦言,调控行业的信贷风险,关键是看宏观调控的力度。

  另有银监会人士指出,电力、焦炭和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将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同时,商业银行目前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现金流分析,一般依据的是现有价格水平,如果发生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减排费用增加,导致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使得企业现金流发生困难,中长期贷款的风险将会加大。

  “目前总行给分行下达的利润任务都很重,而贷款又是最赚钱的业务。”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