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内外交困问题多多 中国蜂产业呼唤立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08:18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姜辰蓉 呼涛

  中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蜜蜂饲养量、蜂制品产量和蜂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多年以来,中国蜂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标准缺失、质量参差、缺少优势品牌等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欧盟、日本也相继对中国包括蜂制品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专家表示,这些冲击使得中国蜂产业亟待终结混乱局面、走上整合和规范化发展之路。

  外来压力触及标准缺失软肋

  2006年,中国蜂王浆最大出口地日本开始启动农产品“肯定列表” 制度,使中国蜂产业内部哗然。青海花宝蜂业股份合作公司总经理龙承德对此表示无奈,他说,为了防治螨虫等病虫害对蜜蜂的危害和提高蜜蜂自身免疫力,蜂农使用一些药物对蜜蜂进行喂养,造成了蜂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但很多国内企业指出,此份列表将蜂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规定到几乎无法检测出的范围过于苛刻。

  由于“肯定列表”制度的启动,中国一些企业和蜂农损失惨重。但是正是在这一冲击下,中国蜂产业开始审视限制自身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黑龙江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战立新指出,蜂农为争取价格优势而生产未成熟蜜然后再用浓缩的方式人为提高浓度,这样生产出的

蜂蜜产品在保健功能和内在质量上与成熟蜜差距巨大,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中国蜂产品的信誉。

  此外,蜂蜜质量鉴别和保健功效不明显、国家在相关行业质检指标过于宽泛或者仅为“推荐性标准”,都造成了蜂农、商家为追求暴利而故意作假的行为。

  据了解,我国已实施的蜂蜜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由生产企业自愿采用,而很多企业反映,谁采用这些标准谁吃亏。中国蜂产品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六成以上的蜂蜜生产企业都采用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而且多数企业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一些企业标准低到连蜂蜜的基本物理化指标都没有,但却大多在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了案,披上了“合法”外衣。

  在销售环节,尽管一些假冒伪劣蜂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但却屡屡能够以“蜂蜜衍生品”的名义逃脱处罚。可执法检测部门明知其质量不合格、玩“擦边球”游戏,却因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处罚,无奈之下只能以产品“标签不合格”的名义,责令这些企业整改。

  在整个行业链条中,蜂农是最为庞大,也最为薄弱的环节。养蜂产业和农业有很类似的特点,就是随着气候变化有着不定期的丰产和减产甚至绝产年份,但是目前对于养蜂业尚没有商业和政策性贷款扶持,各地养蜂管理机构的裁减和经费压缩,部分地区已无蜂管部门,使当地养蜂行业处于无序状态,而蜂农也使其为确保自身利益,置原蜜质量于不顾。

  内部混乱中国蜂产业凸显诸多问题

  在受到外来压力之前,中国蜂产品市场就已混乱不堪、问题多多。

  国内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难辨真假。蜂蜜是纯天然食品,不需任何添加物质。可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掺入其他物质的蜂蜜和“蜜”产品,严重误导消费者。

  另一方面,假冒现象时有发生。要么包装瓶相仿,要么盗用他人品名,让消费者无从分辨。这种假冒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还败坏了行业的声誉,使消费者对蜂蜜行业失去了信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同时,企业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生产陷入“谁正规谁吃亏”怪圈。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蜂产品行业内自发形成了一种无序竞争的大环境,不少正规企业面对廉价假蜂蜜的强烈冲击和高额的生产成本压力。一些原本生产优质蜂蜜的厂家,由于成本高、差价小、利润薄,不堪负重,往往只能降低标准,廉价收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原蜜进行低价竞争。久而久之,造成蜂产品整体质量下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从原料方面看,我国蜜源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养蜂户多为散兵游勇,缺乏统一指导,原料品质难以控制。据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现在,养蜂户大多是自己根据经验进行生产,缺乏来自专业部门的技术指导。

  专家指出,中国蜂产业在林区、农区尚缺乏最基层的组织和行业协会,无组织、无品牌的蜂农分散经营。由于生产厂家在收购过程中压价收购损害了蜂农的积极性,蜂农自己成为低价竞争的受害者,自然演变成为造假者。而限于实力和资金等原因,国内很多企业也缺乏建设蜜源基地的意识,因此可以说,蜂产业从源头开始就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中。

  制定标准规范行业势在必行

  专家指出,为扭转各地蜂蜜造假活动猖獗、国内蜂蜜市场低迷的情况,当务之急应尽快制定强制性蜂蜜国家标准,让市场有法可依,规范发展。

  天津市海河蜂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行的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正规蜂蜜企业而言并不苛刻,国家有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尽快出台具备强制性的蜂蜜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向欧盟等国家出口的蜂产品企业在多方面优于国内同类企业,其根源就在于国外对我国的出口蜂蜜实行严格的蜂产品市场准入,有一套严谨的评价体系和惩罚制度,国内出口企业必须照章办事,建立严格的产品溯源管理体系。

  战立新认为,任何行业进入国际链条过程中都无法依靠单户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蜂产业发展主要需要解决组织化问题和技术指标,形成组织化、标准化才能带动产业化。在组织化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帮助形成产业细化组织,在行业内部尽快制定标准并协助蜂农解决管理、注册程序,将散户经营的蜂农组织成联合体。行业协会组织有必要优先扶植标准会员帮助建立示范蜂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技术、卫生和饲养程序上进行控制。由行业协会组织带动起来的蜂农群体在与企业联合后,有希望形成品派并得到贷款。

  此外,鉴于中国部分地区非成熟蜜生产已经造成了不良和国际影响,我国应当尽快制定行业标准来约束生产环节,以保护中国蜂蜜品牌的国际信誉,也应当建立规范化的“蜜源”产地。

  有专家还建议,在没有蜂管部门的地方建立“养蜂管理联络站”,由蜂农代表组成,不定期上报各地养蜂生产和蜂产品销售中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协调蜂产品市场的秩序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加速养蜂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给予守法经营者发放“蜜蜂准养证”和“蜂产品准销证”,避免蜜源和蜂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