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家电连锁企业危机重重 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2:35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家电连锁的出现,使家电销售价格普遍下降10%到20%左右。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专业家电连锁已经成为家电销售的主业态。国美、苏宁,这些快速扩张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中坚力量。

  近日,商务部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百联集团有限公司4年来在连锁百强排名中首次跌下榜首,退居第二。而国美电器集团以869.3亿元销售业绩、820家店铺的规模首次跃居第一。苏宁电器集团排名第3位。据统计,2006中国连锁百强的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

  银联信分析:

  国内家电连锁企业通过大量人力、物力占领了渠道之后,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等问题。

  首先,竞争以价格拚杀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家电连锁业单店销售额下滑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尤其在家电连锁店密集地区。因为市场容量是稳步增长的,而家电连锁店却在急速扩张,单店销售额下滑是肯定的。

  日趋微薄的利润已经是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一大隐患。因为“大跃进”式扩张的逻辑基本是以全国性网络和低价驱动来扩大销量,再以销量压低进货价格,扩大利润空间,提高利润率。在现实的扩张过程中,却往往导致单店利润下降,考核营运能力的每平方米收入和毛利率也在下降,负债大幅增加,总体利润率下滑。

  其次,存在资金问题

  几乎所有家电连锁企业都大量使用票据融资,同时赊销供货商产品。但家电

零售业目前利润微薄,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扩张呈现同质化态势

  虽然家电连锁企业的革新意愿颇为强烈,且普遍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均在前期进行了积极的市场考察和调研,但更多的是借鉴和效仿美国、日本的商业模式,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市场的把握而进行布局。但除了复制来的营销形式外,国外零售巨头的服务、理念等内在的企业文化却很少能被成功地移植到中国的消费市场。使得家电连锁企业的扩张呈现同质化的态势。

  最后,外资企业来势汹汹

  商务部和连锁经营协会有关“2006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一份调查显示,2006年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等。零售业的并购已经从个案向常态化的趋势发展。随着外资巨头的登陆,中资零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

  寻求业务模式的改良和差异化经营、开辟新的战场,将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在这一方面,部分家电连锁企业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2006年,苏宁调整了扩张策略,简约式扩张和集约化的资源整合成为今年发展的主题。公司刻意控制了开店的节奏,以配合信息系统的运作,升级单店质量。同时,苏宁将上游的部分物流作业如仓储、配送和下游的维修、安装都揽入了怀中,增加了盈利来源。在原有三级管理架构的基础上调整增加了区域管理中心一层,用标准化的系统流程减少对店长个人能力的依赖。而国美则将此部分业务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并采取了采购与销售分享的策略,带来一定灵活度。

  与此同时,苏宁与国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商业+地产”的模式,作为提高盈利的突破口,希望借助商业养地产、同时通过房产开发为自己提供网点铺面以降低租金上涨压力。

  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风险,需要了解其是否具备持续的竞争力,更关键是的是看他们能不能在价值链中建立自己真正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的定位、厂商

供应链的管理和内部效率的提升来提升顾客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价格转嫁来获取现金。

  同时,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不会只盯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传统问题,更不能一味与外资拼抢市场规模,只有找到行业本质,在高效率的前提下低价的企业才可能在中外资品牌大战中长久生存。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