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纺织业疯狂造假争夺配额 商务部调查非贸易因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13: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向东 北京报道 5月10日,国家商务部对五省市共计415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业绩作假调查结果出炉。至少有351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出口业绩被大幅调减甚至归零,这让他们为获得明年更多出口配额而作假的努力化为乌有。 在4月9日到23日的两周内,415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业绩作假行为被陆续举报。商务部随即对其进行调查。据参与调查的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人士估算,这些企业总共虚报了至少20亿人民币的出口业绩。“我们不能冤枉企业,但肯定有不少漏网的。”该人士称。 出口业绩最大的作用就是争取下一年更多的配额,但今年年底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中美协议也只剩下一年时间,这让配额的价值大打折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我们怀疑这里面有一些非贸易因素。” 来自国家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的消息称,目前国家商务部已经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 最后的疯狂 2005年,根据中美、中欧签订贸易的协定,中国部分纺织服装类商品出口欧美将受到品种和数量的限制。欧美地区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最主要地区,中国企业要获得对欧美地区的出口权首先需要获得商务部签发的出口许可证。商务部按照企业的贸易业绩分配给企业出口许可的品种和数量,也即是配额。中国企业对配额的争夺由此产生。 此次业绩作假案,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黑龙江、四川、新疆等地,加上春节前后暴露的深圳纺织企业的集体业绩作假事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主要地区的企业在配额行将取消的最后关头大范围地出现骗取配额行为。 一个月前,对第二次协议招标不满的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向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举报了上述作假行为。 此后,招标委员会要求415家企业在4月27日之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最终,297家企业递交了相关证明材料,其中只有64家企业(共121个类别)提供的材料可证明其业绩真实性。 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人士说,招标委员会对业绩作假的调查主要依据第二次协议招标公告的三点原则。第一,没有许可证申领记录或中文许可证单价和英文许可证单价不一致的,该项出口将不被计入出口业绩;第二,中、英文许可证单价一致,中国海关报关数大于欧美海关清关数,业绩按欧美海关清关反馈数计算;第三,中、英文许可证单价一致,中国海关报关数小于等于欧美海关清关数,业绩按中国海关报关反馈数计算。“按照这几个原则,凡业绩是被调减或清零的企业,都存在作假嫌疑。”该商标委员会人士说。 商务部5月10日发布的对业绩可疑企业的核查结果称,一些投标企业在领取出口许可证、在中国海关及目的国海关清关等环节存在问题。 迅港经贸有限公司是被商务部调查的涉嫌作假企业之一,该公司有2184种类别的出口商品存在业绩作假嫌疑。对此,该公司办公室上述负责人称,“那些都是瞎说,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们作假?”但就在同一天,按照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调查后公布的结果,其851种类别的业绩被清零,685种类别的业绩被调减。 在招标委员会公布的415家被调查企业名单中,大部分企业为进出口贸易类公司。但是,在深圳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是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名为深圳市路导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其公司介绍为“一家专注做MP4生产和销售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全部都具有类别数目不小的配额。“像这种公司,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拿到配额的。”招标委员会人士称。 作假迷局 业内人士猜测企业的业绩作假与配额黑市有关。国家商务部去年9月出台的 《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允许了配额调剂行为的存在。据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称,在黑市,抢手类配额的价格可以轻松地炒到招标价格的十倍以上。 “一些配额用不完的企业,就可以拿出一些卖给不够用的和那些没用配额的企业。但是政府对如何规范调剂操作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配额调剂几乎没有任何门槛,这直接导致了配额黑市的出现。”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说,“很多企业实际上是一家壳公司,打着纺织服装贸易的幌子做配额的买卖。” 出口业绩是决定配额分配的最主要数据。按照2007年度第二次协议招标公告,对欧美出口业绩达不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一些小的出口企业为拿到更多的配额甚至几家协商,将各自的业绩打捆到一家企业内。”汪前进说。 黑龙江省迅港经贸有限公司将调剂配额的情况视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向别人买过配额,也向别人卖过配额。”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称。深圳市群康实业有限公司则在有关网站上登出消息,“专为贸易商或生产厂家代理各种货物进出口报关、高检以及办理产地证、普惠证等有关业务。出口手续一切由本公司提供,包括出口单证、检验检疫、报关等。”这家企业同样是,商务部招标委调查的企业之一,仅有7个类别的配额。5月10日,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称,“我们的配额已经用完了”。 “配额协议都要到期了,倒卖配额还有什么意义?”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纺织工业协会正在对此调查。 在高勇看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美不太可能延续配额协议,更不会对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采取放任的态度,肯定会有一些别的政策或手段对中国的出口进行控制。在配额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企业不会单纯为了配额搞业绩作假。这里面肯定有一些别的动机。“比如,热钱;还可能与人民币升值有关等等”。 高勇推算,配额类纺织服装的贸易额约为1000亿元。 商务部去年9月出台的 《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业绩分配部分以相关商品出口实绩为依据,按照一定计算公式确定经营者海关出口实绩项下的临时出口许可可申请数量。这个公式显示,对欧美地区的出口业绩约占其整个业绩的70%,而对其他地区则只占30%。 “问题就在这里,很明显对欧美的业绩数据是最重要的数据。”商务部招标委员人士说,“即便是中欧中美协议到期以后,取消了配额制度,政府一旦管理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肯定还是参考出口业绩。精明的企业就看到了这一点。”该人士参与了对415家业绩作假企业的调查。 按照上述人士的分析,企业对业绩作假的动机最主要的是在千方百计做大业绩,为即将到来的后配额时代做准备。因为“不管配额协议会不会延续,企业要出口必须要有出口许可,而这些和出口业绩有着直接关系。做高业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该人士同时称,此次大范围的业绩作假事件的发生,根本的原因在于《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 “不管配额协议会不会延续,企业要出口必须要有出口许可,而这些和出口业绩有着直接关系。做高业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