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汽斗法MG罗孚竞购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3:07 《法人》
南汽在MG罗孚竞购案中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对中英法律环境进行了透彻的研究,成功规避了法律风险,这些宝贵的经验也许能给以后的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些许启示 ◎文/本刊记者 吕斌 2007年3月27日,备受瞩目的MG名爵汽车终于在南京震撼下线。中国第一个有着纯正英伦血统的国际汽车品牌终于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他的真实面目。这一天恰好是南汽诞生60周年的纪念日。连英国副首相约翰·普莱斯考特也专门为MG名爵的下线发来了贺信。这也标志着一年多前的“南汽收购MG罗孚案”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高度重视法律风险 “南汽集团法律总顾问——王耀平、南汽集团国际事务部长——何晓庆、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章熙亮、南汽集团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丁松、南汽集团国际事务部主管兼翻译——徐艳。” ——这是一份南汽竞购MG罗孚的五人谈判小组成员名单。从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竞购谈判的五人中有两位法律专家。这似乎意味着:在此次竞购中,法律风险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据MG罗孚竞购案的谈判小组成员之一、南汽集团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丁松律师对《法人》介绍,南汽派出的五人谈判小组队伍非常精干,专业面也很广,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中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组长王耀平本身就有高级会计师职称,他既是南汽集团的总法律顾问,同时也身兼南汽集团分管财务的总负责人。丁松本人也具有会计师资格。 当时,很多人认为已经破产的MG罗孚是个烂摊子,没有太大价值。实际上,当时的MG罗孚处于被接管状态,并不是一般我们理解意义上的“破产”。 根据英国的《破产法》规定,企业在现金流出现问题时,就要主动提出接管,否则企业将承担无限责任,甚至负责人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由于涉及到侵犯其他债权人利益的问题,这一点在法律上的规定是很严格的。 所以很多情况下,被接管的企业可能只是现金流出现问题,在技术、品牌、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还具有相当优势。破产的着重点并不是在破产清算,而是在重组。 “当然,由于涉及中、英不同的法律体系,竞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确实是很难解决,我们对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丁松表示。 由于中国法律立足于大陆法系环境内,而在英国的法律操作都要遵循英美法系框架内的规定,就必须要对英美法系有非常充分的了解,并熟知当地的交易习惯和谈判规则。 曾经有一家国内企业在一场海外竞购中对身为管理人的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若干要求,并因对方没办法答应而推出了竞购。实际上,在欧美法律体系下,作为管理人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没有权利做出任何承诺的,给他们提条件完全是强人所难。很多国内的企业参与海外竞购往往不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和交易规则。 中国的法律环境很多时候处于信用缺失的状态,操作成本很高。而英国的法律体系、信用体系非常完善。与资金实力相比,对方似乎更看重竞购者的信用,所以最初对方提出劳工问题时,南汽就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南汽做不到他们的要求,并就为什么做不到、将如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去解决这些问题等做了详细的说明,没有做任何虚假的承诺。 在竞购过程中,南汽提出的方案不仅比较好,而且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变化,一直坚持最初的原则和既定步骤。这一点也给了MG罗孚的资产管理人——普华永道以稳健、诚信的印象。 知识产权悬疑 由于MG罗孚在被接管前已和世界几大汽车企业有过合作,坊间纷纷传言MG罗孚已将多项知识产权转让给丰田、上汽等企业,南汽只不过是买了个空壳而已。 “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传言。”丁松律师告诉《法人》,MG罗孚与丰田从来没有技术转让关系,他们的合作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丰田主要是利用MG罗孚在欧洲的销售平台,以便于日本车打开欧洲市场。他们的合作主要是市场和渠道方面的,不涉及知识产权。 MG罗孚实际上是个双品牌的企业,转让给上汽的主要是罗孚和MG不通用的部分,即他们分别专用的那部分,包括汽车前后保险杠之类,不属于核心技术。所以从知识产权上来说,MG罗孚绝大部分是保留技术所有权的。南汽收购MG罗孚的资产以后,将成为“许可”别人使用的知识产权的真正所有者。 在竞购开始阶段,南汽就对知识产权非常重视,并深知MG罗孚曾经签过转让协议。那么他们到底转让了哪些?会对后面的竞购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肯定是不能贸然收购的。 为了首先能确保知识产权的完整性,使收购“物有所值”。2005年6月16日,当南汽五人谈判小组抵达英国的第二天,他们就找到了位于英国伯明翰的Eversheds律师事务所资料室,在那里查阅了有关收购的资料,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文件,包括MG罗孚与上汽签订的那份“转让协议”。 Eversheds律师事务所既是接管人普华永道这个项目的法律顾问,同时也是MG罗孚的常年法律顾问。这家律师事务所参加了MG罗孚几乎所有重要的商务谈判,并负责起草、审查法律文件。在竞购案中,他代表普华永道,实际是南汽的谈判对手,普华永道把所有的资料都放在Eversheds律师事务所的资料室,资料室是对所有参加竞购的企业开放的,前提是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 在资料室,谈判小组还看到Eversheds律师事务所对截止到2005年3月31日,MG罗孚知识产权状况的一个总结和整体评估。这是一份总体的报告,报告内把当时的MG罗孚的知识产权状况做了一个详尽的描述,而且还有比较详细的附件。由此,五人小组对于竞购中知识产权的保障更有了些底数。 劳工难题 对跨国收购来说,劳工问题一向是老大难。中国企业往往崇尚减员增效,但这一点在国外劳工保护比较完善的国家很难行得通。欧洲法律对于本国工人的保护尤其严密。而且国外工会组织力量强大,经常可阻挠外资收购,很多跨国收购的企业都遭遇过“工会门”。 上汽控股韩国双龙汽车以后,就曾经因为裁员和加薪等问题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导致韩国工厂瘫痪近两个月的时间。 实际上,英国MG罗孚之所以被接管,他们的人力资源成本负担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与同行业企业相比,MG罗孚的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先进,最大的问题就是制造成本比较高。在全球化的进程中,MG罗孚走的步骤比较慢,直到被接管前,他们的主要零部件采购以及劳动力雇用均还是以英国本土为主。 “劳工问题当然不能大意。但是在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我们收购的对象是MG罗孚被接管当中的资产而不是整体业务。”丁松表示。 很显然,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而并不包括人员。就是说南汽只是买资产而不是收购业务,所以不需要带人收购。 在这一点上,南汽的策略是主动出击。 在竞购过程中,南汽主动和当地工会进行了接触,把整个收购方案跟工会做了沟通和充分的交流,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在沟通过程中,南汽把集团国际化的战略跟工会做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把生产线撤到中国去。这样做并不是放弃英国,而恰恰是用中英两地的优势进行互补,同时也能给英国创造就业机会。最后,连工会也认为南汽拿出的是一套可行方案。 收购了MG罗孚的资产以后,南汽把大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放在中国来做。但也在英国保留了总装配和油漆项目,还保留了更为先进的研发部分,这些也需要当地的人员聘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英国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与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相结合,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通过两地的互动使位于英国长桥的工厂复工,在英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根据英国当地法律规定,企业把员工解聘以后,员工的追诉时效是3个月。MG罗孚在4月8日就已经被普华永道接管了,但是南汽的收购协议直到7月22日才签订。这里面也有在劳工问题上规避法律风险的考虑。 工会的阻力解决掉了,再加上收购后继续留在英国的研发中心和部分生产线解决了部分雇佣问题,可以说,南汽在整个MG罗孚竞购案中基本没遇到劳工问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