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4+2初显成效 20亿元投资打造周口服装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0:26 经济视点报

  ●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进一步加大对豫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资金安排、基础设施项目上予以倾斜。

  ●虽然“4+2”经济合作计划的投资项目实施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豫商反哺家乡、投资故土的高潮。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九学 文/图

  5月5日,虽然仍在五一长假期间,但广东河南商会副会长、珠海成悦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尹君实并没有因为这个假期而改变工作日程。这天,他从珠海带着公司的几个建筑施工的高参悄然现身于周口商水一个工地上。尹君实用手抹了一把汗,操着河南乡音对几个施工队员说,这里将诞生一座中国中部最大的服装工业园。

  借产业转移反哺家乡

  4月26日,周口依佰城国际服装工业园在商水新城开发区正式举行了奠基典礼和入园企业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投资约20亿元的依佰城服装工业园项目正式启动。

  广东河南商会会长助理张卫兴奋地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这个项目创造了三个之最,应该是“4+2”经济合作计划中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最先落实的项目,而且还将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服装产业工业城。

  尹君实告诉记者,通过“4+2”经济合作考察,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发现了许多商机,这次投资服装工业园就是看中了周口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南方服装产业转移的契机。

  张卫介绍说,“4+2”经济合作论坛结束后,商会就组织专家对考察的项目和签订的意向合同进行论证并很快进入实施阶段。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4月18日,周口依亿佰服饰有限公司、珠海成悦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星烁营销策划机构三方负责人就在广州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该项目将通过招商引商建设成规模服装、服饰企业20多家,吸纳劳动力10万人,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中部最大的服装工业园。

  在当天的奠基仪式上,圣旗路时装有限公司、香港志利制业有限公司、广东福成制衣有限公司、浙江正松纺织有限公司相继举行了入园签约仪式并将于年内开工生产。

  为什么选择在商水建设服装工业园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张卫解释说,周口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当地有大型的服装加工龙头企业,这样就容易形成产业带集群效应。目前南方沿海地区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使外商与民营投资方向开始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服装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资金和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考虑到成本问题而选择一些中西部省份建厂作为其生产和加工基地。虽然东部省份的服装行业在量上还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成长速度已经明显低于中部省份。尹君实介绍说,周口依佰城国际服装工业园将借鉴及优化广东等沿海服装产业基地先进的技术、管理、服务理念,紧密对接粤港澳,国际产销贸,实现园区经营人才本地化、技术广东化、管理人性化、市场全球化,打造广东特色在内地经营的行业标杆。

  作为项目策划方,张卫则表示工业园5月底将在广东举行项目推介会,依靠广东商会的影响力招募广东服装生产企业入驻园区。

  虽然“4+2”经济合作计划的投资项目实施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豫商反哺家乡、投资故土的高潮。这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陈义初介绍说,如果前几年讲豫商回归根本不可能,一方面因为豫商的群体意识还没有觉醒,另一方面产业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现在提出这个课题,恰逢其时。

  陈义初表示,此次“4+2”经济合作计划就是响应省政府振兴豫南的号召,由省政协牵头组织,广东河南商会、上海河南商会参与的投资考察活动。据统计,从4月4日至4月13日,仅10多天的时间,100多位豫商就对豫南四市进行了投资项目考察,共签订合同93份,项目总金额达80.535亿元。

  助推豫南崛起

  豫南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四市是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在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专访时,陈义初表示,振兴豫南对实现中原崛起意义重大。陈义初说,豫南四市总人口3789万,占全省的38.6%。生产总值3036亿元,仅占全省的24.4%,其中周口、驻马店、信阳人均GDP分别排在全省倒数一、二、三的位置。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2亿元,仅占全省的14.8%,不及郑州一个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仅占全省12.4%,不足郑州市的1/2。四市产业层次较低,第一产业均排在全省前五位,第二产业和城镇化率均排全省后五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豫南地区的提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仅靠四市的自身积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陈义初说,由于历史原因,四市金融机构普遍放贷困难,民间资本尚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较低,生产要素聚集困难,缺项目、缺资金、缺人才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地区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审批优先、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并因为竞争的加剧而面临着劳动力、能源、土地紧缺和综合成本增加等问题。

  在陈义初看来,实施“4+2”经济合作计划,不仅能够帮助豫商找到产业转移的商机,而且有助于发挥广东、上海豫商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为豫南地区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事实上,豫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政策专家表示,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各项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豫南地区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将获得更大支持。国家继续实行有保有压的投资调控政策和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有利于加强豫南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豫南地区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并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4月13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信阳举行的“4+2”合作论坛上也表示,省委、省政府将把“4+2”经济合作计划纳入全省的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更多鼓励省外豫商回乡投资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结合实施沿边各市开放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豫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资金安排、基础设施项目上予以倾斜。这对于豫南来说,也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反哺亟待制度保障

  河南17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中超过一半来自豫南地区,广东、上海两地豫商有一半以上来自豫南四市。对这些从豫南大地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而言,家乡是他们最熟悉、最有人脉基础的地方。上海河南商会会长韩宏伟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他深切地感受到豫南四市经济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没想到豫南四市发展得这么快,这么有冲劲,处处都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点像十几年前上海浦东开发时的景象,让人振奋;没想到我们豫南四市地方政府官员这么热情,这么务实。

  广东河南商会参加本次考察活动的有90多人,并且几乎都有或大或小的项目签约。广东省河南商会秘书长方思文介绍说,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他们为什么在百忙之中赶过来并且抱有那么大的积极性?这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从豫南走出来的,他们与豫南情相依,根相牵,他们都希望家乡富强起来。

  方思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沿海发展的优势逐渐消退,也使得豫商企业更注重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的河南商机。有些豫商已经开始把工厂内迁,销售在沿海,生产在内地,这样大的“前店后厂”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效仿。深圳鹏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森林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虽然是学会计出身,但是通过在深圳十几年的打拼,硬是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告诉记者,2003年,他在老家南阳建立了一个生产电子元件的工厂,如今生产销售两旺,其中一项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次回来考察时,他特地在南阳追加了近1亿元投资。他告诉记者,深圳虽然高科技企业密集,但人员很不稳定,且生产成本居高,而家乡不仅人力资源充足而且比较稳定。

  对于家乡的发展,一些豫商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方思文建言说,地方政府应该保护省外豫商投资家乡的利益。例如,

福建和广东都是侨胞之乡,但是广东引资就比福建做得好,因为广东为保护侨民的利益采取了很多措施,这就是启示。如果当地政府解决好“侨民”的问题,必将会在招商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韩宏伟说,走出去的豫商都非常重情重义,无论是回乡投资还是输送自己多年来在外实践出的先进管理和投资经验,回报家乡的热情都非常高。为了保证各种招商引资项目能真正落实,也希望政府官员能够真正落实好“服务”,用制度来规范投资者的利益,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贴身贴心地为企业着想,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暖住项目,才能暖住投资商的心。

  链接

  4+2”经济合作计划

  2007年1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河南商会会长联席会议上,一项旨在促进豫商投资家乡、振兴豫南的“4+2”合作计划正式启动。

  其中,“2”是指广东、上海两地的河南商会,“4”指的是驻马店、信阳、南阳、周口豫南四市。“4+2”合作计划由省政协组织,每年举行一次,豫南四市轮流坐庄,广东河南商会和上海河南商会共同组成豫商代表团对豫南四市进行投资环境和项目考察,并在东道主所在地举行“4+2”合作计划论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