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跨国巨头剑指高端 国内蓄电池产业竞争加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5:39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近年来,美国江森自控公司、索尼、三洋、日立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市场从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甚至NEC、博世主要以生产软件与电器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生产蓄电池领域中。跨国公司的涌入,使国内蓄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数日前,日产、NEC、NEC东金共同设立汽车电池公司宣布将设立对电动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量产的合资公司,并联合开发电池组和电池单元日产汽车。计划向以日产汽车为首的全球汽车相关厂商供应电动车用充电电池,预计2009年度之前开始批量生产。 在此之前,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中国正式推出了其百年品牌瓦尔塔汽车蓄电池。这是该公司在并购了全球另一家知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的全球蓄电池业务后,借道德尔福中国的生产基地、分销渠道和客户资源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出手。 从2007年开始,来华开拓业务的公司纷至沓来,一直以电动工具开创品牌的德国博世开始拓展新领域——生产蓄电池与电池传感器。同时,美国凌特扩充车载模拟IC也开始致力于锂电池控制等领域。 银联信分析: 外国蓄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铅酸蓄电池属于高污染产品,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早已限制铅酸蓄电池制造业在本国的发展,转而主要自我国等发展中国家采购。2005年我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金额就高达8.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40%以上。二是外国蓄电池生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全球主要蓄电池厂商近年来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虽然目前大部分外资企业都将计划排到了几年以后,对国内目前的市场冲击有限,但这种趋势不可小觑,外资企业正在逐渐蓄积技术力量,而这种潜在的生产力会成为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利剑。 我国铅酸蓄电池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中小生产厂家并存的局面。目前生产企业数量约1200家,但多为中小型企业。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底提供的数据,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仅为204家。而且,我国蓄电池生产厂家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蓄电池制造商产品出现低端化同质化的现象。有实力建设研发部门的蓄电池企业并不多,许多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日趋一致,企业实现差别化战略困难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定位于低端市场,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缺乏长远的发展打算。 二是众多蓄电池厂家难以符合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铅酸蓄电池属于高污染产品,其制粉和加酸两个生产环节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国内生产企业虽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其制铅粉时形成的大量粉尘和硫酸灌注过程中产生的酸雾仍会有部分弥散到空气中,严重时会引起铅中毒或易导致酸雨的形成。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部分环保难以达标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另外,国内外严格的环保指令也使蓄电池生产厂家备感压力。如欧盟2006年5月2日通过一项针对电池制造商的指令,要求从2008年开始,强制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费用由生产厂家来负担,这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池企业带来了冲击。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中小电池生产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面临原材料涨价风险。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其中:一组36V的电池重13千克,其中80%以上是铅。2006年上半年,金属铅的价格只要1万元/吨左右,但现在已经涨到1.5万元/吨,涨幅已超过40%。原材料的上涨,使得部分没有能力降低成本的企业面临困境。 目前我国的蓄电池消费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市场,两者占据大多数比重,消费份额为74%;电动自行车其次,为8%;出口占据7%的消费份额,其他的占据余下的11%。不过随着我国汽车和摩托车的保有量进一步的扩大,以及国家主要城市对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解禁,这讲进一步刺激铅酸蓄电池产品在该领域的消费。铅酸蓄电池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建议商业银行重点关注以下生产企业: 一是技术创新领先的企业。目前有实力建设研发部门的蓄电池企业并不多,许多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日趋一致,企业实现差别化战略困难加大。因此,能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型的电极材料和更轻、薄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环保性能,才能够使产品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是积极开发新能源用蓄电池的企业市场广阔。当今世界能源的结构正朝着绿色方向发展,新能源用蓄电池也将成为新的市场利润增长点,比如风能、太阳能等项目的光伏电池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开发相关领域的技术未来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