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乌苏里大撤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9:5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牛晓波 ·编者按· 4月1日,对于在俄罗斯从事商品零售的中国商人来说,可能是个噩梦般的日子。 俄罗斯政府决定,从2007年4月1日起,外国人将被禁止在露天市场和商亭从事零售业。 这将涉及俄罗斯全境115个露天大市场,而这些市场里的主力就是中国商人。 而远不到这一天,中国商人已经感受到其中的压力,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大规模地从俄罗斯撤回国内。 虽然,俄政府的初衷是想把市场上的就业机会腾出给本国人,但显然,这样的举措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成效,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俄罗斯商人并没有迅速填补外国商人空下来的位置,俄罗斯市场上的闲置摊位已经增加到总数的25%。而相应的俄罗斯零售市场价格却在上涨,4月之后,俄远东地区零售商品价格已上涨约四成。 而另一方面,中国与俄方接壤的边境城市,比如满洲里、绥芬河、黑河、东宁等地,开始积极招揽曾经在俄经商的中国人回来重开边贸互市。 但让人担心的是,重拾简单低层次的边贸模式有无长久的生命力,依边贸生息的中国边境城市如何转型,在俄罗斯新政策的条件下,中国民间商人简单的商品出口贸易形式能否升级?本报记者在中俄边境城市满洲里、绥芬河、黑河、东宁等地,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 “俄罗斯远东已经回来十几万人了!”一个声音过后,吵闹的车厢里瞬间哑了下来。 郭宝印记得,这是4月10日的上午,在从俄罗斯乌苏里到中国绥芬河的国际大巴上,满车四十几个人,居然有一半是中国人——过去,上午从俄罗斯开出的车上,绝大多数都是前往中国大采购的俄罗斯人。 前一天刚刚飘了点雪,大巴行驶得略嫌沉重。在经过乌苏里中国大市场时,郭宝印下意识地盯着属于自己的那个集装箱摊床——柜门紧闭着,箱体上用俄语写着的“电视机、DVD”等字眼有些斑驳,里面是空的。 三年前就来到这个市场做生意的他有点黯然:本来今年打算重新粉刷一下摊床箱外的广告的。 乌苏里清理中国人零售市场的工作始于今年2月份。但早在去年11月,在这里做生意的中国人就听说了政策有变化的消息。 这个变化就是去年年底俄罗斯出台的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政府令。这项法令规定,从2007年4月1日开始到今年年底,在俄贸易市场从事零售业的外国人配额将降为0。(俗称“禁商令”)留给郭宝印们观望的时间并不长。 清理涉及俄罗斯115个露天市场 今年2月份,乌苏里市场管理部门就通知各家商户,如果还想继续营业,必须签订一份委托书,将自己摊位的经营权交给当地的俄罗斯人,由俄罗斯人售货,中国人不得直接从事经营活动。 这份委托书的中文版内容大致是:我叫xxx(中国人),我的朋友xxx(中国人)要回国了,委托我将这些商品交给xxx(俄罗斯人)售卖,我过去没有、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我只是从中国往这里发货。 签完字后,市场管理方会发给委托书中的那位俄罗斯人一张胸卡,“这买卖就算交给俄罗斯人了”。 但俄罗斯人“太贵了”。在乌苏里中国大市场,雇用一个俄罗斯人做售货员,每天的薪水至少需要250卢布(约合人民币70元左右),而要是用中国人,薪水不到一半。 “我那么个小小的摊床,自己就能照顾过来了,雇了售货员,我自己干嘛呢?”郭在市场的摊床是个长6米、宽2.5米的集装箱,主要卖电视机、DVD等小家电。 虽然,近日绥芬河市政府出的调研报告认为,俄“禁商令”不准外国人从事零售业,“就是把零售行业的利润让给俄罗斯人,所以,该法令旨在增加俄罗斯劳动就业率,并非打击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正常贸易”。 但郭宝印不愿接受这一说法,他说这个说法纯属一厢情愿。 而俄新社4月份的一份报道佐证了他的直觉。报道称,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俄罗斯人(68%)仍旧支持政府下令禁止外国人在市场经营零售业的决定,75%的被访者认为市场上外国人数量减少是积极现象,只有1%的人表示愿意让外国人做售货员。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下属民族政策、国家关系和宗教团体联合委员会副主席弗拉基米尔·斯卢茨克尔就指出:“完全禁止外国人经营零售业,实际上是俄罗斯社会日益泛滥的排外情绪和政府姑息放任这种情绪的结果。” 市场方面的规定也越来越严苛。从4月份开始,新的要求是,中国人在俄经商,必须要先与俄罗斯人合作开设一家公司,再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开商店。 对郭宝印他们来说,这个政策导致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过去只要向市场交点管理费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今后必须要以公司的名义,既向市场缴费,还要缴纳俄罗斯规定的企业经营税。 郭宝印的摊位每个月向市场缴纳的费用包括人头费、摊床费、市场管理税等共计约40000卢布,要是按新的办法,他预计费用将会翻番,“承受不起”。 而实际发生的事实是,现在即使他能接受上面的几项变动,他所在的那个露天大市场也已经关门了。 几乎与乌苏里中国大市场关门同时,位于海参崴的体育市场也关门了——这个大市场曾号称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最大的市场。 俄罗斯的政策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露天市场将全部关闭——这涉及俄罗斯全境115个露天大市场,这些市场里的主力就是中国人,还有小部分越南人、韩国人以及个别中亚独联体国家商人。 撤退背后的双刃剑 郭宝印的家就在绥芬河,距离乌苏里一百多公里,现在是中俄间最主要的口岸城市之一。 回家后的几天,郭宝印除了在家休息之外,就是到市中心广场周围的几个主要针对俄罗斯客商的商场晃悠——一来是看看这些地方的生意怎么样,探探将来回来接着做俄罗斯人生意的可能性,二来也是去找几个曾经一起在乌苏里市场里卖货的朋友聊天打牌喝酒。 这几个朋友都比郭宝印回来的早。他们和郭宝印的不同在于,郭宝印在乌苏里中国大市场怎么说也算个小老板,摊位是自己的,他们则是过去给别的中国商户打工看店卖货。 而这些人也是俄罗斯这次“禁商令”指向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和俄联邦移民总局不断重申,此次政府令只涉及直接从事零售商业的人员,即售货员。俄政府的初衷本是想把市场上的售货机会腾出给俄罗斯人。 事情的发展似乎远非俄政府设想的那么顺利。尽管政府一再强调,政府令丝毫不针对有意向俄罗斯市场供应本国产品的外国商人,但雇用俄罗斯人实在太贵了——这也是一些本来自己只在国内遥控的中国商户最终从俄罗斯市场撤出的原因之一。 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到2007年初,俄罗斯市场的摊位数量已减少1.5%(与一年前的数据相比),实际闲置的摊位同时上涨到总数量的25%。市场销售额下降,在整个零售额中的比重大大减少。 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摊位租出率和租费都呈现直线下降趋势,70%以上摊位都闲置下来,租金更是最多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而相应的俄罗斯零售市场价格的上涨更加明显,4月之后,远东地区零售商品价格已经上涨约四成。 尽管俄政府承诺,如果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贸易的措施无效,它们将会被取消,但这不会早于2008年1月1日配额有效期结束以前。不过,据俄新社最近的报道,目前已有大量议员和公众建议提前撤销这一决定,以避免市场全面瘫痪。 4月2日,在锁上已经空空如也的货柜之后,郭宝印还是跑到市场管理部门,续缴了一个月的摊位费,直到5月1日。 “到时候再看形势吧,要是有好转就再过去。”他说,“听说乌苏里大市场的夜市在4月中旬又开了,不过只允许做批发生意,不许零售。” 回归“互市贸易区”? 还在乌苏里的时候,郭宝印就听说,绥芬河正在招揽像他这样的曾经在俄经商的人到绥芬河重开事业。 “禁商令”第一阶段生效10天后,今年1月25日,绥芬河市市长付延成就带上一批政府官员,前往俄罗斯延揽华商。 也就是在此次活动中,付延成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在俄华商将对俄市场的前线后移——“退一步也同样‘海阔天空’”。 三个多月前,绥芬河市政府就成立由付延成为组长的招引接收在俄华商来绥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开始组织各有关部门研讨对策,一系列调研随之展开。据该市商务局的消息说,对商户减免工商税务税费和摊位租金的办法马上就要出台了。 与绥芬河毗邻的东宁县,2006年曾开张了一个边境互市贸易区,但只做了几个月,就经营不下去了。在关门半年多之后,最新的消息显示,这个互市区将在今年5月重新开业。 但郭宝印对现在这种遍布边境地区的所谓“互市贸易区”没有信心,他甚至觉得,各地政府现在大力发展互市区的政策导向与中俄贸易的现实方向背道而驰。 “俄罗斯已经开始对这种零打碎敲的贸易不感冒了。”他说,绝大多数这种类型的互市区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中国这边操持得热火朝天,对面却冷静得“不像在做生意”。 但他还是决定,五月份要是那边的形势还没有好转,就在绥芬河城里找个摊位或者门面继续干下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