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避免产业空洞化首要走好金融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1:44 南方日报

  在防范金融危机的同时,收入分配陷阱、城市化陷阱、产业升级、社会服务滞后的风险等问题,将成为大部分东南亚国家近几年迈进中等收入国家后,所面临的新的风险和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谈到未来亚洲国家的风险可能性问题时指出,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问题带来的激烈竞争,在承接产业转移20多年之后,未来5—10年,珠三角地区出口加工型产业将会大规模转移至越南、老挝等中国周边地区。

  出口加工产业大规模转移5年后现高峰

  “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一定会出现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就有一部分的产业要转移出去。”汤敏指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先富起来了,广东实现了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跨越的基础。而珠江三角洲吸引大部分外资,都是继上世纪60—80年代转移至台湾之后的新一批转移,根据这个规律,及

人民币汇率比较大的调整、劳动力出现大量短缺等现象带来的迹象,说明珠三角出口加工型企业大规模转移不会太遥远,不会超过10年,可能5年左右的时间出现转移高峰。

  在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及印度等国家劳动力成本仅约中国的1/3甚至更低的情况下,低成本劳动力市场成为中国、珠三角地区出口加工型产业的新的转移目的地。而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已经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迎接产业转移的情况下,更坚定了众多产业链上企业的快速转移的决心。

  根据统计,珠三角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数量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在众多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到内地的形式下,出口加工企业转移为何不呈现“西部热”或“内地热”?对此,汤敏分析认为,在这一轮转移过程中,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产业的转移。而这一轮转移对交通、物流要求非常高,而贵州等西部地区,其交通、物流成本本身很昂贵,且劳动力成本并不会比珠三角地区低。

  避免地方产业空洞化首要走好“金融”棋

  汤敏指出,在转移的过程中可能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顺利转移,企业可以赚两笔钱,就像香港、台湾的企业家一样,一笔钱在国内发展新的领域、新的产业,再赚一笔钱。另外一个可能性,由于产业都转移出去了,当地的企业更新换代不够,地方金融、创新、人才储备对更新换代的准备不充分,带来了当地产业的空洞化。 

  “在上世纪90年代初,

马来西亚等地情况非常好,当产业转移出去之后,没有很快地更新换代,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汤敏指出,在产业升级转移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广东应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走好的棋子是“金融”棋。汤敏指出,无论是对金融风险的预防,还是对珠江三角洲企业升级的支持,走好“金融”棋子首当其冲。

  “尽管转移是企业的行为,应该以企业为主,但政府应该在产业大规模转移到来之前做好政策的制定。”汤敏认为,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可以做市场无法做的事情,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投资机遇,帮助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加快中小企业的上市、加速金融机构的建设和金融产品的开发等,从而帮助企业升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