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万向收购福特零部件业务整合或存风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 09:55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冯淑娟 随着万向集团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其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正越来越多地隐身幕后,而把“操刀手”的位置让给年轻人。此次被他推到前台的,是他的女婿、万向北美总裁倪频。 在倪频一手运作下,万向集团日前与福特公司在美国达成谅解备忘录,收购了福特旗下的部分零部件业务。这项收购完成后,万向在美国的子公司已经达到19家。 被万向收购的企业,是汽车零部件控股有限公司(ACH)下属的门罗工厂,其产品包括传动轴、半轴、催化转化器和其他传动产品,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这个备忘录是通过万向集团北美分公司Neapco(尼亚布科)签署的。 这次收购一旦落实就意味着,万向集团将从二级供应商变成一级供应商,成为中国本土公司中少见的国际化汽车零部件巨头。不过,据业界人士分析,由于国际业务的复杂性,在通往一级供应商之路上,万向还有几大关口要过。 业务整合或存在风险 万向集团多年来并购的业务,大多与自身原有业务有关,此次也不例外。转向和传动系统本就是万向的强项,这次并购的业务基本在此范围里。 据万向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购买ACH的目的,是为获得设计和生产技术。由此可见,万向对这家公司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业内人士分析,万象收购此企业,虽然一方面获得了设计和生产技术,但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业务整合的复杂性。 ACH公司的组成结构复杂,23家工厂中,既包括福特本身的17家零部件工厂,又包括去年福特为解救伟世通而于去年收购的6家工厂。伟世通从福特剥离后,目前也陷入困境中。 这样复杂的组合,使这家公司的业务变得更加繁杂,有的业务如催化转化器就与传动系统无关。万向在购买这些业务后,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析离和整合,甚至有可能被迫再次出售与自身无关的部分业务。 而较之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除了强大的整合能力外,还需要有较强的设计和技术能力,这不是靠购买几条生产线和几台设备便能够实现的事情。虽然万向已有多年征战国际市场的经验,但在这方面未必是强项,这有可能对万向的实力提出新的挑战。 以小小的万向节起家的万向集团,依靠鲁冠球执着的野心走向国际市场,这次能否克服诸多困难,将新并购的业务顺利整合,并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待时间检验。 劳工话题依旧敏感 在万向与福特签署的备忘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备忘录建议,新的业务运营将只保留当前工厂五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同时正在寻找能够容纳传动轴制造业务的新场所。” 一些业内分析师据此判断,万向在收购这家公司后,存在大幅裁员的可能,而且极有可能将全部或者部分业务转移至中国,目的是为了削减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去年年底,双方的谈判还处在秘密阶段,媒体获知此信息后,曾采访过鲁冠球。他当时虽未透露可能购买的是哪块业务,但明确表示:福特零部件业务的资产质量不错,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这块业务不一定盈利。言外之意,如果万向收购成功,有可能考虑将业务移至中国生产。 ACH首席执行官兼福特副总裁奥佛(Al Ver)的一番话,也显示出双方已就解决人员和场所问题达成共识。他说:“我们正在运用一系列开创性的方法,甚至包括在必要情况下将公司迁往新的场所,以将业务和人力资源顺利移交给新的所有者。” 在工会组织极为完善且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美国,裁员或者产业转移,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据分析,不论万向是裁员还是转移业务,都有可能面临美国工会组织的抵制。目前ACH公司拥有1200名员工,大部分是由伟世通转聘的员工和转自美国联合汽车工会(UAW)按小时计酬的员工。 因此,此交易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福特公司与美国联合汽车工会签订的新协议,以及当地州政府和地方提供的政策支持。 但也有人士分析,在处理国际并购业务上,万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有能力妥善处理好这方面问题。万向北美的子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并购而来,此前,万向在收购其他业务时,已有过将其所有产品拿到中国生产的先例。 蛇吞象鼻的遗留问题 据悉,去年年底,万向已经秘密收购了美国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目前正与已申请破产的零部件世界巨头德尔福谈判,有意收购其部分资产。此外,该公司还与欧洲及日本、韩国的部分零部件企业进行了接洽。 倪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不管是哪家公司,只要是希望和万向集团谈判的,他们都有兴趣与之谈判。其走向全球化的勃勃雄心由此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弱势在于技术和品牌。通过收购国外零部件公司,可以迅速地获得先进技术,提升中国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还可提高中国汽车的知名度,使其更容易变成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一部分。 当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还不够丰富,在运作手法上也不够成熟,有些供应商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工会难题、政策难关甚至资金问题等。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成为全球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但作为上游环节的汽车供应商,完全可以先行一步,较早进入国际市场,为中国汽车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