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材出口退税下调 抑制出口疯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4:19 南方日报

  钢材出口退税下调 抑制出口疯狂

  高端产品降为5%,低端产品完全取消

  今年一季度国内钢材出口继续猛增,国家对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来自欧盟、美国等的反倾销压力越来越大,令流传多时的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终于一锤定音,多多少少给目前在股市上炒得红红火火的钢铁概念泼了点冷水。

  本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4月15日起,将进出口税则(2007年版)第72章中的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高端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为5%;另外83个税号的低端钢材则一刀切取消出口退税。

  钢材

出口退税再度下调杀伤力有多大?业内专家表示,退税率下调,钢厂出口成本增大,短期内对国内钢材价格肯定有影响,但对国内钢铁产能以及出口量的迅速回落却未必会有太大影响。

  广钢集团总经理张若生表示,从短期看,此举将会影响一些钢铁企业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的战略看,对行业有利,将促进资源性产品的结构调整。张若生说,目前中国正在对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一些能耗高、结构不合理的产能,提高了钢铁产业的进入门槛,将给现有的大钢铁企业更好的机会,促进市场向这些企业集中。

  昨日,在利空消息影响下,宝钢、武钢、包钢股价等均冲高回落,不过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第五次下调力度更大

  从2004年起,我国对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连出重拳,彰显了国家誓将落后钢铁产能拉下马的决心。包括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在内,我国已连续五次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

  2004年1月1日,国家将钢材产品退税由原来的15%统一下调到13%;2005年5月1日,国家将板材、线棒材出口退税由13%下调到11%;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板材和线棒材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为8%。经过此次调整后,低端钢材出口明摆着在3年内丧失了15%的退税收入。  此外,在钢材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的同时,2005年4月1日和2006年11月1日,我国分别对资源型的生铁、钢坯等钢材半成品及铁合金、生铁、钢坯等钢铁产品加征10%出口关税。 与以往每次仅下调两三个百分点相比,此次低端产品一次就下调了8个百分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涉及面更广、下调幅度也更大。这再次强化了国家总体收紧钢材产品出口、限制低附加值产品产能及出口、严控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信号。

  出口狂涨带来连锁反应

  今年尽管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钢铁产业结构动作频频,但钢材出口增长率并没有太大的回落。国家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钢材538万吨,环比增长22.8%,为历史第二高增幅。

  “出口涨得太快了,是时候出台政策控制出口了。”广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广东省内钢材出口量不算多,但经广东这个钢材集散地出口的钢材近一年来经常在港口排队装船。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势逐月加快。1-3月份累计同比上涨14.2%。目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比国内要高50点左右,其中国外低附加值产品涨幅更大,线材、螺纹钢等低附加值产品价格较国内市场价格每吨要高150-200美元,即30%以上。受此影响,一季度国内钢材的大量出口,令不少落后能力死灰复燃,钢材生产全面提速,钢铁行业能耗居高不下等问题,增加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度。

  此外,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近日在上海也表示了他的忧虑:市场需求预期过高,总量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出口结构不合理,国外反倾销压力加大;国内大炼钢铁使国内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增大,目前已超过50%。

  难改钢材出口增长态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国家此次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短期内对控制国内狂热的出口市场有好处,也大大缓解了当前迫在眉睫的国外反倾销压力。但从长期看对国内钢材市场影响有限,难以改变钢材出口增长的态势。

  北京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表示,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从筹划到出台经历了3个月时间,利空因素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因此其出台对市场运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广东

钢铁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外钢材保持较大价差,本次调整对出口退税率降为5%的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影响较小,3个百分点的退税容易消化。新政出台后,钢铁出口企业也很可能提高钢材出口价格,将成本因素转移到进口方。

  另有人士则认为,由于中国钢铁产能阶段性过剩,必须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出口驱动力仍然存在,“只要国外市场需求仍然强劲,出口利润空间仍然存在,出口数量就不会有较大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国内淘汰落后产能仍然任重道远”,“不过,这次出口退税政策明确地反映了国家对钢铁产业发展的态度,对低附加值产品采取抑制态度,对高端产品则是适度扶持,这种态度应该对国内钢铁产业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本报记者 苏稻香 陶达嫔

  实习生 金浩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