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输欧美纺织品二次招标现乱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6:24 南方日报

  输欧美纺织品二次招标现“乱象”

  可投标数量与实际不符,虚增业绩骗配额毫发未损,纺企联名上书要求暂停

  上周五下午3时,当看到“20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二次招标”各自可以申请投标的最高数量时,参与招投标的数万家纺企简直炸开了锅。大部分企业都反映,按照海关统计公布的各企业最高可投标数量,与按照实际出口业绩计算出来的量存在较大的悬殊。

  “第一纺织网”随即展开的在线调查显示,300多家参与投票的纺企中有72.1%反映此次公布的可投标数量存在问题。“名单中我们企业347/8类显示的出口业绩比实际出口业绩偏少11万美金”、“我们企业对美国的647类应该有5478打的招标资格,而通知里面只有2599打”等等,企业纷纷抱怨。

  不仅仅是“缩水”问题,更有企业反映,自己在去年没有相关产品的出口业绩,却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发现自己获得了该类别一定的数量。

  毫无缓冲期企业要求暂停招投标

  由于上周五下午3时才公布各企业可投标的最高数量,而本周四就要开始正式招投标,不少实际业绩少于所公布数量的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上周五打了一下午电话给招标办公室都没有人接。由于时间紧急,一些山东企业已经联名将问题传真到招标办公室,要求暂停招投标。

  第101届广交会开幕在即,由于关系到企业在春交会上的接单问题,此次招投标显得极为重要。据分析,日前一直盛传的服装

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的消息,将很有可能在春交会期间正式公布,再加上
人民币升值
等等,给企业接单定价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问题,在上周五公布各企业可投标最高数量前,业界一直期盼通过此次招投标,能够将之前一直居高不下的配额价格平抑下来。

  钻漏洞做业绩“水分”未挤掉引发不满

  除了所公布数量与企业实际业绩不符外,反映最为集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将之前以深圳为代表的企业虚增业绩骗取配额行为的“水分”挤出去。

  不少企业反映,在2月份召开的“敏感服装类别出口异常情况通报分析会议”的资料中查到,2006年出口美国业绩前100名的企业,有15家出口情况异常的企业,但是在此次公布的最高投标数量表中,并未将这15家企业剔除出去,也意味着其仍具有投标资格。

  据了解,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2006年

纺织品出口业绩数据中,深圳近2倍的纺织品出口增速引发了各界的种种猜测。后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有关部门查实,确实存在有企业通过虚报去年的出口业绩,从而意图在今年骗取更多配额的行为,且已经蔓延到一些中西部省份。

  “既然已经查出来有问题,惩处自然应该必不可少,至少应该将虚增的水分挤掉。”山东某大型纺企负责人如此表示,但从此次招标结果看,显然并未给予广大企业一个值得信服的说法。

  截至发稿时,记者还未接到有关方面针对上述问题给予的答复,本报将继续跟踪此事。

  本报记者 程满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