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博爱汽配产业负重前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0:27 经济视点报
这些年,博爱县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喜人,但已面临严峻的发展现实。下一步,企业和政府的无形之手如何施为,将决定其汽配产业是走向辉煌还是平庸。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文/图 济南重汽的采购员还在等待,3月29日,《经济视点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他们已在博爱县等了7天,而要“排上号”,他们估算至少还得3天,“我们是来买博爱县强力车轮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这一次,二汽、春兰公司排在了我们前边,等着吧。” 博爱县另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好友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友公司)也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此前,他们刚新增年产3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仍供不应求。 据介绍,目前博爱县已拥有规模(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汽车零配件公司企业15家,像强力公司这些年在长江以北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70%以上。 “我们旨在把博爱县打造为全国有名的、重要的汽配产业基地。”博爱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吴玉岭如是对《经济视点报》记者说。 不过,博爱县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而下一步企业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如何施为,将决定当地汽配产业是走向辉煌或平庸。 15家企业已成气候 “这15家规模以上汽配企业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其中属铸造业的7家,橡胶轮胎的5家,另3家是精加工仪表企业。至于规模以下的汽配企业,我们没有统计。”博爱县企业局企管科李科长说。 “没被企业局统计在内的汽配企业有近10家。算上被统计的15家,目前全县的汽配企业有20多家。”博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国波说。 张国波说,如今博爱县汽配产业已形成了品种齐全的格局,涉及到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车身零部件、底盘零部件和通用件等4大类,其中早在2003年已有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家企业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 博爱县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汽配公司)就是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之一,属产品全部出口的外向型企业,2006年其共出口创汇650万美元。 “我们正在上一个年产3万吨铸件的自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一期年产1万吨铸件的生产线已投产,能增加创汇900万美元。”汽配公司财务科科长王国际说。 王国际说,汽配公司于1986年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当时主要通过一些外贸公司运作,1992年公司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后,就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海外业务上,和世界著名的日本小松制作所、奔驰汽车公司、丰田公司、英国JCB工程机械公司及通用公司等大型公司产品直接配套。 “这些年市场需求不断在上升,必须加生产线才能满足需求,我们就是因此上的新项目。”王国际说。 政府的无形之手 认真梳理博爱县汽配产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府之手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爱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吴玉岭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年,博爱县委、县政府为扶持汽配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出台优惠政策是政府扶持的主要内容,“审批上,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对新建、扩建项目实行所有手续一周内办结。土地上,实行最低收费。税收上,建立财政返还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1000万元的,从获利年度起前5年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50%返还企业;1000万元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全部返还企业,2~5年,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5%返还企业。” 这样的优惠政策显然足以吸引资金的进入。 “我们也考虑到了企业的人才问题,比如对企业聘请来的CEO和相关高科技人才,由政府和企业各出资50%,为其在博爱县城购买一套住房,我们还就此制作了标牌,挂在博爱的显要位置。”吴玉岭说。 2006年,博爱县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专门划出来一块地,成立了博爱汽配工业园,以把相关企业迁到一起,形成规模效益。至记者采访时,这个工业园已搬进了4个企业。“具体来说,我们对汽配产业的规划可总结为8个字:聚集、优化、扩展、提升。优化是个淘汰的过程,扩展是个做大的过程,提升则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吴玉岭说。 在金融配备上,吴玉岭的说法是“根据政府对企业的了解情况,积极和金融部门沟通,做务实的工作”。 吴玉岭显然看好博爱汽配产业的发展,他说,2~3年内,在现有基础上形成40亿元的产值应该不是问题,“20亿元来自强力、好友等4个大公司,10亿元来自其他大公司,另有10亿元来自小汽配公司,40亿元,这还是个保守数字”。 博爱的未来之路 不过,吴玉岭对政府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博爱汽配产业发展的好或坏,和政策环境有关,但主要在企业自身,比如在招揽人才这一块,归根到底,人才所在意的是企业,企业不行了,政策再好,人才还是会走。” 而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博爱汽配产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也越来越明晰,改革,就可能突破,不予理会则必然平庸甚至泯灭。事实上,在积累多年之后,当地企业也已发展到了瓶颈阶段,突破是必然选择。 “博爱汽配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焦点问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其外在表现就是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不好。”博爱县企业局企管科李科长直言不讳地说。 其实,早在2005年,博爱县发改委的调研报告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地汽配产业的死穴——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品少,多数产品属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品,产业升级滞后。而这,导致了博爱汽配产业在全国汽配格局中的相对低级。 汽配公司财务科科长王国际对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认识,“博爱汽配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博爱各个汽配企业下步的必须工作。” “外围产品多,技术含量低,就是博爱汽配产业的现状。”李科长说。 不仅如此,生产规模小和人才缺乏在实际中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危机意识不够,盲目乐观,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发改委的材料上说。 李科长还提到了企业的凝聚力问题,由于博爱一直没有相应的工业园,各个汽配企业分散各个乡镇,产业是分散的,几乎没有集中度,并且收入超亿元的只有汽配公司、强力公司等4个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这样的分散格局,直接导致了企业的不正常竞争,同类企业各自为战、缺乏了解与沟通,信息资源优势难以整合。”李科长说,“因此,内耗严重,各自定各自的价格,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吴玉岭表示,下步,他们将重点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其实,有些企业也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汽配公司新的生产线就是为解决企业核心问题——向发动机产业转变,提高科技含量。 但是,有识之士指出,既得利益模式很难改变,而汽配环境的稳定也一直没有对博爱汽配产业产生大的压力,如此,即便个别企业有着危机意识,但整个产业的低级还会在惯性作用下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对当地的政府、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坎”。 《经济视点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对此,博爱县委、县政府已出台了三大发展措施规划,分别是发展环境、政策扶持和搞好汽配产业工业园服务,比如对投资千万以上的企业,入驻汽配工业园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减二免三,对国家政策不能减、免的项目,采取财政补偿、先征后返等特殊政策扶持”。 “压力很大,能不能做好关键在这几年。”吴玉岭说。 这是一个上坡的过程,下一步,博爱县各个汽配企业和政府无形之手应对现实的具体作为,将决定其汽配产业是走向辉煌或平庸,而目前正是改革的最好时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