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飞机验证中国起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2:19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尽快开展工作。会议认为, 我国航空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发展大型飞机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创建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是所有工业强国致力实现的梦想。我们认为,结合当下以及未来时期内中国可以具备的资金、技术、生产和配套能力,果断上马大飞机项目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开始具备工业化中后期特征。2006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上升至43.15%,有100多种制造类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些产品广泛分布在家电、通讯、纺织、医药、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国制造能力的突飞猛进,不仅彻底终结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更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出口产品。 但与此同时,因为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很多领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规模无实力”、“有出口无产业”等弊病。2005年,全部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高达54.66%,尤其是在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始终处在80%以上。 大体来说,在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中国是以廉价要素大量投入的方式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的。由于基本国情的约束,这种局面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由粗放式生产而带来的资源、环境,以及外部需求制约等,对未来长期发展构成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日趋激烈的国家竞争中,世界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确立为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的开放战略其实瞄准的也是“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由外资而带来的技术溢出远远小于设想和预期。即使是在跨国公司不断将其高新技术制造基地甚至地区性研发中心转移至中国的情况下,内资企业所能获得的核心技术也是微乎其微;更严重的是,随着外国技术本土化以及本土人才外国化,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空间可能还有被压制的趋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重点是抓住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集中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力求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新突破。大飞机项目正是中国“有所为”的重要选择。 空客公司最新报告称,未来20年里,中国内地将需要客机2650架,总价值289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采购额。假使中国能够成功研制自己的大飞机,不仅能够将大量外汇用于更为短缺的能源、技术和设备进口,更重要的是,飞机制造业所需要的强大配套生产能力,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和企业实现同步增长。数据显示,美国“阿波罗计划”耗资256亿美元,产生出3000多项应用技术成果,整个投入产出比高达1:5。 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欲研制生产自己的大型客机殊非易事。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现行体制便于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二是大国所独有的外部经济效应,即大量产业部门间综合配套而产生的竞争力。我国航天技术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正是这两大优势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因此,对于大飞机项目,我们虽然要承认差距,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