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武汉将现本土超级商业航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09:38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李芳 实习生何小敏 报道:昨日,一则公告,让传说已久的武汉商联集团终于现身——武汉中百武汉中商、鄂武商同时发布公告称,收到第一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知,称拟与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商联集团)。

  这意味着,武汉三家商业上市公司将合而为一。

  按照这三家上市公司2006年的中报数据,预计武汉商联集团控制的总资产约85亿元,将成为继上海百联集团之后国内第二家商业航母级企业。

  浮出水面的武汉商联集团,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拟以其持有的鄂武商、

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国有股作为出资,占武汉商联集团总股本的70.55%;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5亿元现金作为出资,占武汉商联集团总股本的29.45%。

  公告称,本次股权出资行为已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目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批复中。

  本次股权变更完成后,武汉商联集团将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一武汉商界资深人士称,早在10年前,武汉商业的重组就多次被推上武汉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过,重组方案的版本传了若干个,却一直悬而未决。

  据悉,武汉市商业重组小组办公室,由前武商集团董事长、现武汉商贸控股公司董事长王冬生牵头。

  不过,武汉商联集团将如何整合三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均三缄其口。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新集团肯定不会单纯地收取上市公司红利,而要在如何壮大武汉商业方面有所作为。

  权威人士透露,如果一切顺利,本周四(22日),国家国资委将批复此次股权出资行为;下周,武汉商联集团将挂牌。

  千呼万唤:武汉商联集团浮出水面

  犹抱琵琶:航母重组方案秘而不宣

  尽管由于传闻太久太多,大多数业内人士已经麻木,然而,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告———“组建武汉商联集团”,这个迄今为止唯一正式的声音,仍然令诸多人士为之一震。

  昨日将载入武汉商业史册,一个武汉市前所未有的商业航母将诞生,囊括了3家商业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元。

  重组缘由———做大武汉商业

  “十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了。”今年1月,在武汉市商业重组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说,当时武汉市有关部门基于做强做大武汉商业、迎接外资

零售业挑战的考虑,准备将4家商业上市公司予以整合。

  “一个城市有4个商业上市公司,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虽然武汉商业全国闻名,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在全国排第六位,但是,武汉市没有一家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商业企业。”

  武汉大学商学院汪涛教授称,和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子相比,武汉商业显得太弱小。“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整合资源,实施战略性重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通常情况下,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然而,重组方案改了又改,其中,由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重组方案,甚至一度上报至国家商务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在股市‘全流通’之前,重组会相对容易一些。”一商界资深人士称,全流通之前,一些非流通股股东,武汉国资方面可以用协议方式收购他们的股份;而全流通后,必须用市场方式去收购,这对大股东的资金运作能力是一个极大考验。因此,业内人士感叹,武汉商业错过了整合的大好机会。

  在重组还是不重组的犹豫与等待中,中国股市迎来了“全流通”时代。2004年,武汉市有关方面引入战略合作者浙江银泰(以下简称“银泰系”),希望借助战略合作者的力量,促成商业重组。

  重组催化剂———“武商股权争夺战”

  然而,外来者并未成功推动重组,反而是武商、中百两家上市公司成了资本炒家的目标。

  2006年4月,“银泰系”突然大量增持鄂武商的股份,想夺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紧接着,当年4月至9月,银泰系和武汉市国资公司为了成为鄂武商第一大股东,展开了激烈争夺,双方你来我往,斗争十分激烈,甚至各自发布数次公告,声称自家已成为第一大股东。

  最终,这场股权争夺战,武汉国资公司胜出。但业内人士称,这也引起了武汉市有关部门的警觉:即在全流通时代,怎样避免控股权旁落他人。

  与此同时,中百集团也遭遇了“平泰商贸”的潜水式收购,“平泰”的股本比例直逼第一大股东武汉市国资公司。直至不久前,“平泰”才减持中百集团的股份。

  武汉市国资公司新闻发言人李涛称,“商业对于武汉地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商业的命运关系到地方‘国计民生’,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有资本必须掌控核心商企发展主导权。”

  一业内人士称,“武商股权争夺战”成为一个警钟,催化了武汉商业重组。

  重组模式———猜测众多方案未明

  成立后的武汉商联集团会以何种模式运行?

  武汉商联筹备小组一负责人称,目前,武汉商联集团的股东是武汉国资公司和武汉经济发展投资公司,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会增资扩股,武汉市商贸控股出资2亿元,成为其第3大股东。

  业内猜测一:

  武汉商联集团会整体上市。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涛教授猜测,不排除将来武汉商联集团会整体上市。

  而据武汉商联集团筹备小组负责人称,下一步,武汉商贸控股集团将出资2亿元,成为武汉商联集团第3大股东。“武汉商贸控股集团的资产较为优良,不排除会通过这种方式,把武汉商贸控股集团的优良资产也装入上市公司。”

  业内猜测二:

  出售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武汉商联集团成立后,一下拥有了3个上市公司,在当前,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显得相当珍贵,因此,业内人士称,如果经营中遇到变数,武汉商联集团极有可能会通过出售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来获得大量的现金。

  业内猜测三:

  武汉商联集团会保有3个上市公司,不过其注入的资产会逐渐发生变化。

  目前,3家上市公司各自拥有百货店、超市和家电等业态,按照武汉商联筹备小组负责人的说法,“上海‘百联’模式并非最佳模式,武汉商联集团肯定有重新的定位,不会走‘百联’的老路。近期内,不会对现有的格局做大的调整,不会像百联集团那样进行‘同类项’合并,不会合并超市、物流等业态。”

  但这样一来,如何体现整合资源的优势?特别是超市业一类的连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规模才会显现采购成本等优势。对此,武汉商联筹备小组负责人并未否认会整合,但表示,会更多地根据市场的规律来运作。

  武汉商联集团谁掌舵 王冬生可能性最大

  记者 李芳

  2000年,武汉商贸控股集团成立之初,是武汉市国资委最不看好的企业,资不抵债,而且负债1亿元,经营艰难。王冬生接手后,六年时间,扭亏为盈,且净资产达到8亿元。

  由于在武汉商贸控股集团的经营上交出了出色答卷,王冬生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欣赏。

  2004年,王冬生成为武商集团董事长,当时,他接手的武商集团,虽然盛名在外,但挣扎在亏损的边缘。王冬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定了武商的发展方向:以零售为主业,并砍掉了武商集团的

房地产等多元化产业。

  2006年,王冬生领导下的武商集团,再度实现赢利,并拆掉老武汉商场,计划再建一个新武汉商场。

  2006年底,在“银泰事件”之后,王冬生辞去武商集团董事长职务,继续担任武汉商贸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然而,他在两个企业力挽狂澜的杰出表现,使得“武汉市领导很欣赏王冬生,称他是个‘做事的人’”(一商界资深人士语)。

  王冬生顺理成章地成为组建中的武汉商联集团小组办公室牵头人。据称,他最可能成为武汉商联集团的首任董事长。

  上海“百联模式”

  2003年4月,上海市一百、华联、友谊及物资四大集团合并组建百联集团,并初步形成两个百货集团、一个连锁集团和一个物流集团,业内称之“百联模式”。

  百联集团总资产近280亿元,年销售收入700亿元,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000多家,合并后,迅速稳坐全国商业龙头老大地位。

  继上海之后,重庆14家国有商企抱团成立重庆商务集团;北京的商业公司首旅、新燕莎和全聚德三家行业排头兵,也进行了兼并重组。

  然而,合并后的百联集团,发展情况并不如人意,和人事关系一样复杂的是业务的整合。其中最被业内人士关注的是超市整合,迟迟未能实行,曾经快速扩张的华联超市,到2005年陷入销售下滑4%、净利润下降44%的境地。

  2006年4月,百联集团换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