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子奶私募前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5:44  《经济》杂志

  “我们不想过早在国内上市。而且我至少接触了全球投行排名前30名老板,但总是提不起兴趣。”

  文/本刊记者 周政华

  虽然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把太子奶看做不过是家生产儿童奶饮料的小有名气的乳业公司,但是这家中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企业已经不露声色地私募到了7300万美元国外资金。下一步,他们计划2007年内完成海外上市。

  在伊利、蒙牛、光明各领风骚的中国乳业市场,太子奶的一连串动作着实让人不得不对这家来自湖南的地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而太子奶老总李途纯,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是继续坚守二、三线城市,还是向大都市进军,太子奶再次面临抉择。

  私募前传

  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新闻,多添一个太子奶的故事倒也未见累赘。

  今年1月7日,太子奶集团正式对外宣布,英联、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三家世界著名投资银行完成对太子奶的私募。关于投资细节,据悉,高盛参与投资的是旗下的对冲基金,摩根士丹利旗下的投资者应该为特殊账款基金,而英联使用的则是自有资金。

  三家投资银行决定共同出资7300万美元,其中英联出资4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为1800万美元,高盛则为1500万美元。这三家投行联手在合资公司里大概占约30%股份,而李本人将持有该公司的普通股。太子奶将通过太子奶开曼公司对其国内所有乳饮料企业实行收购,然后整体包装海外上市。至于估值方式,则是参照太子奶的市值溢价10倍。

  李途纯向《经济》介绍,这次私募从谈判到签协议、资金到位,仅历时3个多月。

  据悉,这是三大国际投行在中国首次联手投资一家企业。

  高盛投资基金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坦言,之所以青睐太子奶,基于两个基本的判断:一、中国乳业市场的发展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普通奶的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而乳酸菌奶的消费量将呈直线上升趋势,正在中国进入发展的临界点;二、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奶饮料市场,占据着72.8%的市场份额,可以培育成国际型企业。

  国际资本看好中国乳酸菌奶广阔市场前景,而太子奶在高速扩张之际正遭遇资金瓶颈,双方一拍即合。

  自2002年以来,太子奶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的乳酸菌饮料研发生产基地相继建成。亚洲最大的乳酸菌饮料研发生产基地湖南株洲基地即将竣工。李途纯坦言,随着各大基地的开工,太子奶产能高速提升,对资金的需求尤其迫切。

  此前,太子奶集团在海外融资之路行进了两年多。2003年,为了筹备海外上市事宜,太子奶集团已经与渣打银行、霸凌(Baring)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接触过,但此后一直没有下文。直到2006年,英联的出现,太子奶融资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现任职于太子奶集团董事长办公室的张学军表示,三大投行注资之后,中外双方采取的合作模式是,双方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一家名为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内地集团依然保留,控股公司主要经营牛奶业务。

  张学军表示,在2006年8月太子奶就对工商注册地进行了变更,由内资转变为外资。北京太子奶公司为外商独资后,一个直接的利益就是可以享受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北京的税收则相应地减少。

  据悉,2005年北京太子奶公司上缴企业所得税1500万元左右,通过外资并购、改变企业性质后,企业所得税可以获得优惠,按新成立外商独资企业的政策,企业可享受两免三减的政策。

  行业标准制订者

  7300万美元的注入,加之海外上市预期,李途纯和太子奶集团在2007年初就赚足了媒体和同行的眼球。

  早在1995年,李途纯当时还在深圳一家粮油公司主管贸易,第一次了解“乳酸菌奶饮料”时,他就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

  1996年3月,株洲太子牛奶厂成立,李途纯是发起人兼第一任厂长。据李途纯称,10年间太子奶已斥资数十亿元打造了湖南株洲、北京密云、上海昆山、四川成都、湖北黄冈5个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2006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为18亿元,净利润接近2亿元。

  先行者寡,模仿者众。

  据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05年,中国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已达150多家,年总产量为48.2万吨。乳酸菌奶饮品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不言而喻。

  为了顺应这一消费趋势,许多一线乳品厂家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在2006年的乳品市场,首次出现了乳酸菌与纯牛奶、酸奶三分天下的态势,乳业市场更是上演了一场“菌种战”。各路厂商相继推出各种益生菌产品,诸如益生菌、龙根B菌、双歧杆菌各式各样的菌种都粉墨登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业内人士预测菌种战将蔓延到今年。

  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曾庆孝表示,当前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名目繁多,存在概念混乱、标签失实、夸大产品功能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涉及我国乳酸菌标准的规定性文件有两个,即QB1554《乳酸菌饮料》和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这两项“标准”规定乳酸菌奶饮料在销售时有活菌检出即视为合格。

  曾庆孝认为低标准将导致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会让大量的投机企业涌入,从而导致恶性的价格战,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打击名优企业。

  鉴于行业标准偏低,为了避开市场的恶性竞争,太子奶惟有“自救”。

  太子奶集团在创立之初就把追求世界乳酸菌顶尖科技作为发展目标,先后聘请了包括中国乳酸菌行业创始人盛延岭教授、刘树英教授等在内的上百名生物学、营养学专家致力于太子奶乳酸菌科技的研发,并成立了我国惟一的乳酸菌科研中心。

  “我们这里有全国最先进的、也是惟一的乳酸菌活力测试仪器。”李途纯向记者透露,太子奶已经参与国家乳酸菌行业新标准的制订。

  谁着急上市?

  对于技术的追求,李途纯孜孜不倦。而事关上市,他却显得从容不迫。

  早在2005年,太子奶已被湖南省政府列入国内A股上市首选企业,用李途纯的话说,“我们不想过早在国内上市。而且我至少接触了全球投行排名前30名老板,但总是提不起兴趣。”

  当然国内上市高额隐性成本也是李途纯的担忧之一。同时他表示,国内许多上市公司都是圈钱不做事,太子奶不屑与其为伍。

  但是这一次,李途纯不禁心动。

  四年前蒙牛的上市神话在他脑海里仍然挥之不去。

  恰好操作蒙牛神话之一的投行就是英联和摩根士丹利。此前,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三方合作投资中国企业也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其中英联成功运作蒙牛,英联和高盛等财团共出资8000万美元购进无锡尚德的55.77%的股份,也大获其利。这些都是让李对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产生好感和信任的重要原因。

  在太子奶北京总部宽大的会议室里,李的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瓶插着吸管的喝了一半的太子奶,一部不时震动的手机。

  “刚才是胡祖六的电话,谈上市的事情。”李途纯放下手机,向记者表示,现在三家投资银行比他还着急上市的事。

  无独有偶,太子奶私募资金全部到位后,2006年12月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CEO约翰·塞恩致电李途纯表示希望太子奶来前来上市。

  英联亚太区总裁陈柏松也曾坦言,“如果不上市,我们肯定不会投。”

  利益永远是最可靠的朋友。

  当前,基于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海外投资基金正掀起第二次进军中国的热潮。

  据悉,海外投资基金常规获利途径是,先投资于企业股权(或可转换债券等证券化资产),然后通过操作海外IPO上市、出售给其他机构投资者或行业相关企业、原股东和管理层回购等多种方式退出,从而获取高额回报。基金进入的时间基本在企业上市前1到2年,投资期限多在3到5年以内,投资方式不一定要求控股,可以只获取部分股权,如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英联注资7300万美元仅占有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30%的股份。

  李途纯表示,通过引入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于太子奶提高国际知名度、改善管理模式、开拓市场网络、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推进产业整合等诸多方面带来帮助。

  但是海外上市同样面临着风险。

  “成本关和治理关是太子奶上市必须通过两道关卡。”李途纯说。

  由于民营企业在急剧膨胀过程中,常常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创业初期,选用财务人员的标准往往是可靠的“自己人”,而忽视科学规范的财务准则的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与海外交易所有关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尚且存在差距。

  另外,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上市企业所须承担的监管成本也与日俱增。据了解,上市企业要达到美国“萨班斯法案”中“404条款”的标准,仅第一年投入的费用就需要460万美元,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

  苛刻的监管和高额的成本让不少国内企业不禁望而退却。

  “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全身心投入进去,不留后路。”这是李途纯的对自己性格的一句简短总结,他说除了具体时间和地点暂不确定外,太子奶上市不会有变。

  当年蒙牛海外上市之后,花了3年时间突破了100亿销售,而太子奶定下了同样的目标。

  从18亿到100亿,太子奶不仅要纠正儿童饮料的品牌形象,还得实现从家族式民营企业向海外上市公司的转型,更须超越沿京广铁路辐射布局,深入一线城市,与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正面交锋。

  李途纯:成功比失败容易

  落寞的商人各有各的落魄,成功的企业家却拥有共同的优秀禀赋。

  你可以怨天尤人。但同样的困境,李途纯扛过之后,他就成了太子奶的老总。

  “当你熬过最艰难的时刻,成功就会不期而至。”李途纯说,“成功其实比失败要容易。”

  1998年,太子奶以8888万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让这家不知名的湖南地方企业家喻户晓。

  但接下来,李途纯又将面临人生中的另一场背水一战。

  当时,太子奶资产总额尚不足竞标的价格,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打出来没一个月,市场就异常火爆。各地经销商纷纷来赶到株洲的太子奶工厂,前来提货的运输车辆在厂前摆起了长龙。

  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线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于是,技术人员就调快了生产线的工作速度,最后导致瓶口封闭不严,出厂没多久很多太子奶就开始变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当消费者喝上变质的太子奶时,李途纯和企业的危机悄然来临。

  彼时雪花般扬扬洒洒的订货单顷刻间都成了退货单。企业一时陷入信誉危机,同时由于巨额的广告开支,资金严重紧张。

  十万火急之际,李途纯当机立断决定将所有不达标的产品全部收回、销毁。并在各大媒体上向消费者澄清事实。

  这是太子奶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太子奶的所有成员六个月没有拿到工资。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一个人闹事,没有一个人离开。

  李途纯把太子奶分发到所有员工手中,并组织培训员工如何做促销,随后全体员工都下市场。全员营销终于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性格决定命运。

  有这样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全身心投入,不留后路”的老总,太子奶势必会给市场制造更多惊喜。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