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减排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益红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9:13 中国电力新闻网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灾害正在明显增加,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暖冬的“罪魁祸首”,减排成了摆在人们眼前的迫切问题。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减排机制”: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中国的排放权也成为了西方公司追逐的目标。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联合国还有意在北京也开设一所“碳交易中心”。

  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可以买卖

  2月5日,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兴高采烈地与英国爱斯凯公司签下了一个协议。这个垃圾场每小时大约产生2000立方米的气体,其中大部分是甲烷,如果用这些甲烷来发电,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95%,预计未来5年可以减少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个排放额度被卖到5000万美元。通过这样的交易,中国控制了排放,企业有钱购买发电设备、技术,而英国获得了排放额度,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实际上,这样的碳排放权交易每天都在发生。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安排,2010年,欧美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平均减少5.2%,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则没有限制。换句话说,欧美排放受限,中印排放不限。欧美减排一吨二氧化碳,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技术成本很高,这个成本在中印等国则很低。因此,《京都议定书》安排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如果欧美投资了中印等国的环保项目,使该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投资前有所减少,这些减少的排放量将被看作“投资回报”,可以拿来抵消该公司在欧美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甚至还可以卖给排放额度不够用的其他欧美公司。

  在国家发改委核定的279个CDM项目中,已有37个项目获得世界认证,可以正式向国际市场销售经核实的控排额度。据报道,四川川威集团进行高炉煤气发电的技术改造后,每年可以回收废气14.7万吨,并将这个额度卖给了荷兰一家公司。柳州化工公司正与日本三菱计划合作进行技术改造,预计每年能减少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给企业带来900万美元的收益。目前,我国控排最大的企业一年可以减排144万吨二氧化碳。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核查发展中国家一个项目的排放额度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在中国也是如此,“弄不好,可能就会出现排放额度造假现象,结果是排入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没有减少,交易体格体系也会被破坏。”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益红火

  

  邹骥说,美国有3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5%,但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4%。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的20%,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中国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美国的1/8,是日本、欧盟的1/4。可以说,造成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主要是西方在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

  要减少排放,欧美就要做出“牺牲”,就要减少消费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因此降低。而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又要不断消耗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了提高生活水平和发展经济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根据《京都议定书》安排,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分别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要减排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是5%—8%。前一阵召开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更是雄心勃勃地要把减排指标提高20%。

  “除非发生重大的技术革命,否则很难控制继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邹骥说,《京都议定书》也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在减排手段上,除了鼓励各国使用新技术以外,也允许各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排放,比如欧盟征收环境税、中国征收排污费等。欧盟还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分配给各成员国,就像我们过去给每家分粮票一样。但指标的分配很难完全平衡,不够用的国家只能花钱买排放指标。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逐渐红火了起来。

  世界银行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前9个月,欧盟成交了7.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2005年全年的交易量仅为3.24亿吨。按照24美元的加权平均成交价格计算,欧盟配额的市场价值达到189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而同期在美国芝加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英国,排放交易也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为减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同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贡献的减排额约为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碳市场总成交量的21%。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中,中国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也像交易所里的股票一样,经常出现较大波动。去年4月中旬,欧洲气候交易所创下了每吨30欧元的纪录,但在5月中旬又跌破了10欧元,2007年的期货价格则已降到了4欧元。据统计,2006年的前三个季度,在CDM中,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平均交易价格是10.4美元。

  排放权也是资源,需慎重对待

  尽管出售排放额度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少收益,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所长周大地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市场规模,这些外来投资能起到的影响很小。而且,外资的进入很可能压低国际市场上的碳交易价格,将现在每吨二氧化碳一二十美元的价格压到一两美元。

  邹骥也非常赞同这种看法。他说,这种减排权的交易实际上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达国家一直想给中国限定排放额度而未果,它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中国在继续发展,有朝一日中国面临减排限额时,我们的额度很可能会不够用。就像石油一样,中国将会变成额度购买国。“因此,我们需要把排放权看成是一种资源,不能盲目夸大CDM项目中碳交易的好处。目前我们能做的还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控排和减排,从根本上改进全球大气的质量。”(摘自:《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