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接班尴尬 调查显示15%家族制企业能传三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4:55 第一财经日报

  叶国靖

  随着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日渐老去,新的一波财富继承高峰期已经到来。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民间积累的大量财富以及创造财富的企业机器,也正面临着代际转移。

  除了那些顺利完成交接班的民企之外,还有许多民企正在面临着无法接班的困局。在资本的盛宴之下,一些民营企业正在遭遇“接班荒”,并呈蔓延之势。其中困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子女“志不在此”,自身不愿意接班;二是子女“能力不济”,无法承担接班重任。

  一家水泥企业的“80后”接班人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恢兴事业、扶植家道,并不是我的使命,我的愿望是希望开一家健身俱乐部,可是我爸爸无法理解。”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认为,只有不到15%的中国家族制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

  志不在此

  浙江杭州一家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具有城市综合开发二级资质,1994年便被浙江省计经委授予“浙江省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最大企业”称号。如今,该公司的董事长已入中年,膝下仅有独女丹丹(化名)。

  对于继任者计划,“80后”的丹丹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念完书之后,就回到了杭州,现在杭州的一家文化机构工作。虽然,我目前也在从事与地产相关的文化类工作,但我和父亲之前没有讨论过‘第二代上位’的问题。”

  “作为女孩子,拥有一份安稳的、快乐的工作,就知足了。”丹丹如是说,“况且,我希望自己能在外面的空间里有所锻炼。”

  一位丹丹的闺中好友称,“她是一位独立自主的女孩子。在公众场合,她会有分寸地与她的富爸爸保持某种距离。作为‘80后’的年轻人,有着与父辈不同的生活主张。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她热衷于目前的工作,并乐在其中,似乎无意接手他老爸的地产事业。”

  小陈(化名)与丹丹一样,也是“80后”的新生代。他的父亲是浙江一家大型的民营水泥集团董事长,坐拥资产12亿元。这家水泥集团的子公司分布在浙江、江西、重庆 、四川等省市,年水泥生产能力600万吨。2010年,预期总资产达到40亿元,销售收入50亿元。“十一五”期末,水泥年生产总量有望达到2000万吨,跻身全国水泥行业前10强。

  具有壮志雄心的小陈爸爸,虽然年富力强,但已经着手变革性的接班人管理——把“80后”的小陈下放到旗下的一家公司去吃苦锻炼,冀望自己一手创立的事业在后继者手中仍然能够发扬光大。

  起于草根的老陈明白一个道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家族勃兴忽衰,“富不过三代”的财富诅咒,一直影响到自己手中的财富延续。

  于是模仿李嘉诚的继任者计划。李泽钜、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旁听董事会会议。后来,两兄弟毕业于美国的大学,李嘉诚的态度是让他们“自己去打江山”,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小有业绩后才回到香港。

  成功教子的案例是无法拷贝的。事与愿违,小陈虽然天资聪慧,但是不爱学习,并且玩心很重,时常擅离岗位,开着宝马跑车偷偷溜到外地去逍遥快活。为此父子两人多有争吵,甚至有过肢体冲突,关系一度紧张。

  “我的愿望是希望开一家健身俱乐部,而不是一家水泥集团。”小陈时常对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与郁闷,“恢兴事业、扶植家道,并不是自己的使命。”

  为此,他父亲曾动议“对赌”——甩手100万元人民币给他玩票开健身俱乐部。交换的条件是: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就回家接棒,收心打理生意。最终,小陈没有接受这项“惊喜与风险同在”的对赌游戏。

  小陈的一位家族成员认为:之前老陈对于小陈的心理需求,缺乏系统管理,简单强加自己的意志。今天老陈在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已经到了全面检讨孩子教育方式与财富传人管理模式的时候了。因为做好了,这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而做差了,则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素。

  能力不济

  在由第一代创富者向财富二代转移财富的今天,人们还关注一个问题:假如财富二代,能力不济,那该怎么办?

  第一代创富者具有超常的奋斗、尝试、学习的能力,即使在偶尔奢侈挥霍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道德反省,以维护来之不易的财富。

  第二代创富与守富者,通常已经见到了财富的成型,通过观察与了解父辈的经历,仍能感受来自父辈日常教训的危机感;与此同时,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创富者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与条件下,自我优越感突出,目标缺失,性格散漫。

  一家著名的温州制鞋企业现有员工4000多名,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制鞋工艺和装备,年产中高档皮鞋达800多万双,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上千家专卖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中国香港。

  该公司老板传递接力棒的意图非常明确,并且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之前曾派儿子去欧洲国家学习皮革制品工艺,并学成归来。

  熟悉这家公司以及少东家的人士知道:少东家刻苦勤勉,低调务实,对于皮革制品工艺颇具建树。不过,少东家性格偏内向,管理才华、社会交际、知识底蕴,均比较弱。他虽然在家族企业中的关键岗位已经历练了一些年头,但在能力、魄力与见识上,目前仍难以担起驾驭整个财团的重任。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曾提出“浙商的十大悬念”,其中第一条就是“浙商第一代接力棒交给谁?”

  此前,《第一财经日报》获得了一份由浙江本地媒体在省内发起的《浙江商人培育继承人方式的调查》显示:45%的人认为目前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素质,不愿意接受其父辈的事业;37%的“富二代”表示希望能自己创立一番事业。

  “我觉得我并不具备做生意的头脑,经营那样的企业,对我来说还很遥远。况且,像父亲那样经营辛苦、利润微薄的制造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也根本沉不下心来。”浙江湖州一家电器企业的少东家,告诉本报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周游全世界”。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于1999年前后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成功完成了接班,自己则专注于家族制企业研究。据茅理翔调查,国内民企绝大多数属于家族企业,但第一代家族企业至少有30%因无法解决接班人问题而消亡,“未来5~10年,将是家族企业新老交替的动荡期。”

  Observation记者观察

  因继承而坠落?

  万向、方太、广厦、红豆等江浙知名企业,创始人对第二代都进行了长达七八年的培养,并且,以管理权的平稳交接保证财产权的继承和分割。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子女悄然拒绝父辈递过来的财产“接力棒”。

  以“接班人问题”尤为突出的浙江地区为例,2005年由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等发起的《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调查结果令人担忧——256名企业家中,仅37位明确希望企业由子女掌管;98人愿聘请职业经理人;另有121人“还没想好”。

  那什么才是安全的财富传递方式?

  为了避免财富延续的“生死劫难”,欧美国家的一些制度经验,值得借鉴:美国有“继承人辅导队”。据说,在美国的家族后代,一般在未继承家产前,就会被托付给一个由教师、律师、公关人员、保安组成的团队,长期服务。许多西方社会盛行的信托

理财制——建立较为周密的信托理财方式,使得财富维护与扩展受制于更加职业的管理方式,而使家庭成员只成为财富收益的部分拥有者。

  而在欧洲,第一代是创始人,第二代在企业工作,但一般不直接接班,而是由一个年长的老臣短暂接力、辅佐第二代完全成长起来,再交给第二代。等到第三代、第四代,公司已经公众化,继承人也已经“由富到贵到雅”,不愿意从事企业管理,成为“食利阶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