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GDP能耗增长率越过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 01:34 经济观察报

  节能降耗减排已成为执政党和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3月8日,致公党的三位资深成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文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坦,和全国政协致公组的政协委员们,就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7年节能减排任务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形成提案,递交给全国政协。就此,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钦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提出了他本人以及致公党中央的看法和建议。遗憾的原因何在

  《经济观察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诚实的大勇之气,坦承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这是一件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您认为,让我们遗憾的原因何在?

  王钦敏:这个问题,我们致公党小组专题讨论的时候,分析过原因。我认为,不能完成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快速的火车不可能立刻慢下来,数年的快速投资使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不断增长还要保持一段时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排放也不完全是今年的经济反映,还有前两年经济的反映,要实现连续几年上升的单位GDP能耗突然出现 “急转弯”难度很大。

  其次,结构调整、节能投入、技术改造、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等的完善和政策效应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过程,增长方式仍然粗放,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些重污染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需要各级领导的广泛共识和齐抓共管,以及相关部门、行业的综合协调,光环保部门和简单化指令不行。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观念还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进一步加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拐点显现,我们有信心

  《经济观察报》:您和致公党小组的同志们,在分析2006年未能完成能耗任务的时候,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具体而言,您认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能否实现?

  王钦敏:我对中央政府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充满信心。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虽然2006年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指标,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不知凡几的节能降耗的举措,毫无疑问已收到积极成效。

  我觉得节能减排的总趋势是转好的。我国2001-2005年二氧化硫与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比原来的计划分别增长5.4%和2.7%,但是到2006年这些指标的增长都在下降。根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2006年,单位GDP能耗已经由前三年的分别上升4.9%、5.5%、0.2%,转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别增长5.6%和13.1%,减为分别增长1.2%和1.8%。所以从趋势上看,我觉得是很可喜的。

  还有一个非常可喜的信号,你可以注意一下,那就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万元GDP能耗三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说明我国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在下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趋势良好。

  《经济观察报》:我们的记者旁听过致公党小组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题讨论,你们提到了能耗增长率的“拐点”,您能否就此展开说明?

  王钦敏:我认为,节能降耗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不可持续发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在逐年增长;

  二是发展改善期,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三是可持续发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达到零;

  四是强可持续发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长率为负,能源消耗的总量开始减少。

  可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倒U型,初级阶段,能源消耗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当越过“拐点”之后,能源消耗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减少。

  可喜的是,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越过了“拐点”,呈现出“发展改善期”的良好势头,并开始由发展改善期朝着可持续发展期迈进。因此,我们对在今后几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充满信心。

  我们的建议

  《经济观察报》:你们讨论之后都形成了哪些结论性的意见,你们有没有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您本人对节能降耗减排有何建议?

  王钦敏:我们致公党小组的专题讨论结束之后,我们以全国政协致公组的名义,提交了一份提案,对节能减排降耗提了六点建议。我个人的意见也包含在提案当中。

  我们建议各级政府认真做好节能减排的调查研究,把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排污大户的名单列出来,按图索骥,逐一调研,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查出实质问题。我们需要对降低单位GDP能耗的阶段性特点和任务分别进行总结和反思,既要用科学方法,又要用法律机制,必要时还可以用行政手段。

  降低能耗的因素很复杂。去年上半年不降反升,去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一篇报告说,到2010年降低20%的任务很艰巨。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低水平的扩张。其次是高能耗的产业过度扩张。如钢铁、电力等。再次就是法规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所以,我们要加强节能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一个自觉执行的体系,还要有一个科学的能源消费和评价体系。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重点检查我们的监管体系、考核标准、激励政策以及社会和舆论监督机制,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比一下国外的经验,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经济观察报》:你们在提案中,有没有建议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

  王钦敏:我们建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及工业园区的盲目发展,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传统的经济学里面没有研究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它属于经济领域之外的课题。其实从我国发展的过程来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在改变。从农耕到规模化、从粗放型到节约型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我觉得很多东西要综合来看,比如我们循环经济,建议不能够只看循环不管经济,也不能只顾经济不顾循环。节能、减排、降耗指标是一体的,不能分裂出来。应该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太阳能、潮汐能等。

  《经济观察报》:听说你们的提案中建议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容易理解,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的改善之类,但是,文化创新是什么意思?说的是什么?

  王钦敏:我们想说的是,要形成一个好的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的文化环境。相同的GDP,我们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7倍,2001年是11倍。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能认识到节能是正确的,浪费是可耻的,那么形成这样一个国民氛围,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会轻松些。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从每个人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国民氛围。让我们大家意识到环保,不仅是“十一五”的目标,还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大事。

  《经济观察报》:你们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的提案中,还建议创新市场,说节能不能是政府在节能,而是要引导企业自愿干。请您为我们的读者详加解释。

  王钦敏:我们说创新市场,意思是说,要形成支持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机制、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体系,继续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尝到节能降耗的甜头,自觉自愿地投入提出改造和创新,完成节能减排降耗的任务。

  单位GDP能耗指标“十五”计划就提出过,但五年来不降反升,说明我们能耗的状况还是值得担忧。“十一五”规划以后,我国政府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200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决定》确保投入到位、责任到位等等。国务院将责任状的形式分解到各个省。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能源办都下发了相关通知,同时还将把它和干部的考核指标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指标科学,责权明确,全民共识,“十一五”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本报记者 李晶 韩彦实习记者 吴国金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