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将成外资斩首并购新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 01:3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姜雷

  对于那些将目标锁定在中国制造装备业的海外产业资本或者投资基金而言,随着中国整体政策的变化。2007年的中国并购市场将成为他们新的冒险乐园

  国防科工委此次出台的《两个意见》对于外资进入军工行业只留了一个小活口:“对外资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除执行本意见的有关规定外,还要符合国家在国防安全、技术保密、国民属性等方面的规定。”

  无独有偶,《财经时报》了解到,即将推出的2007年版本《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已进入最后修改阶段。目录在具体的产业投资指导方面,将会进一步地紧缩。而紧缩的行业正是那些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包括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重大制造业等行业。

  政策滞后

  一般认为,军工相关领域包括了重点装备制造业、通信光纤、造船、航空等几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也因此成为外资和民营资本青睐的对象。2006年,正是因为军工类的重点行业遭遇并购,才引发了国人对于外资垄断性并购的担忧。

  2006年备受关注的徐工、洛轴并购案把国际巨头的“野心”暴露了出来。徐工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制造企业,洛轴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综合性轴承制造商。根据收购方案,凯雷拟以2.5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同时,第二大轴承制造企业德国舍弗勒也是以控股模式和洛轴集团达成的框架协议。

  人们担心的是,舍弗勒这样的跨国巨头之所以看上洛轴集团,是希望对中国市场形成垄断,这种垄断的进一步威胁在于,中国将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充当打工者的角色。同样,这也将威胁到中国民族工业

自主品牌的生存。

  一时之间,“斩首并购”一词成为国内对此类收购的最佳表述。而国内行业人士发现,外资已经在国内的装备制造这个重点军工相关领域走得如此之远。

  事实上,相关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这一点。国务院于2006年6月发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按照这一文件精神,外资进入国内装备制造业,必须有助于培养民族品牌,而不是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改造成为外资品牌的制造基地。

  政策滞后

  相对于嗅觉敏锐的资本,政策的到来显得姗姗来迟。实际上,此前两年在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外资已经在军工题材领域进行了广泛并购,而在2006年的军工题材热潮中,外资并购也是引起军工股走热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6年,联创光电(600363)在资本市场因为外资并购的军工题材而一时风云突起。根据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与英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联创电子成立后,还将收购集团公司持有的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8%的股权。需要指出的是,江西联创通信公司是由国有军工企业改制而成的知名通信企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提供相关的指挥调度、交换传输通讯设备。英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此时切入该公司将获得一个毛利至少超过40%的市场。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武汉锅炉(200770)的身上。武汉锅炉集团长期从事工业锅炉业务,并提供了多种型号核潜艇的蒸汽发生器。但是就是这样的重要军工企业,却在2006年的4月,将其51%股权转让给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集团(目前该并购还在等待审批)。

  拉开军工行业主力军装备业的名单,可以发现一长串被外资控制的行业领先企业:国内最大的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厂商无锡威孚、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最大的电机生产商大连电机厂、最大的精密刀具生产商哈尔滨第一工具厂……

  外资转向

  此番国防科工委宣布允许非工经济进入非限制性军工领域,却没有堵死外资进入军工企业的道路。外资虽然获得进入的保障,但也必然会受到相关限制。类似徐工并购、洛轴并购等针对国家行业排头兵的斩首式并购将很难再次上演。实际上,此后一些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外资将很难获得控股地位。

  即便如此,对外资来讲,军工领域仍然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大蛋糕,足以让外资兴奋不已。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无论是在公开的资本市场还是在行业领域,外资在军工领域的投资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天相投资行业分析师田冬宇告诉《财经时报》:“军工产品不同于一般民用产品,其有军民结合,产品科技含量高,毛利润高的特点。今后外资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军工行业值得关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