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宗庆后:除了钱 什么都没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9: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龙丽 2007年3月,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又一次赴京参加两会。与前几年所关注的“三农、税收、食品安全”等议题不同,宗庆后今年将目光对准了外资并购。 在同属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乐百氏正面临被达能“清洗”、光明乳业等公司正在与外资股东争夺控股权的焦灼时刻,已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宗庆后对与外资合作深有感触。 “保持企业自主控制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快立法限制外资并购。”宗庆后说。他在他提交的两会议案里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宗庆后如此总结娃哈哈与达能近10年的合作。 1987年,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老师,靠着借来的14万元起家。到了1996年,经过几番投资和收购,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已经初具规模。怀着“市场换技术”美好愿望的宗庆后选择战略性引入世界饮料巨头达能。当时,娃哈哈以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与达能合资成立5家公司。其中,达能获得合资公司51%股权。 达能成立于1966年,最初是一家玻璃制品公司。这是一家擅长并购的公司,转入食品饮料行业后,并购就成为达能重要的战略和经营手段。除了娃哈哈,达能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还包括乐百氏、光明乳业、蒙牛等。其中,乐百氏和娃哈哈在公司类别上最为接近。 然而,晚于娃哈哈两年成立的乐百氏远不如娃哈哈幸运。2000年3月,达能一举拿下乐百氏92%股权。仅仅一年后,乐百氏原有的何伯权、杨杰强、李宝磊等5位高层集体辞职。不仅如此,2006年,乐百氏亏损一亿多元,其大股东达能开始大规模展开“架构调整”。业内有消息称,乐百氏有30%的销售人员被裁,工厂方面裁员幅度达40%。 “那是他们一次性出让股权太多。”宗庆后如此分析乐百氏的状况。和乐百氏的原高层相比,宗庆后显然更为强势。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娃哈哈与乐百氏命运大相径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在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据了解,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据悉,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还与达能“约法四章”: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然而,合作近10年之久,宗庆后坦言其“市场换技术”的梦想并没有实现。达能提供的“好处”仅是合作之初,作为收购合资公司51%股权代价的4500万美元。这4000多万美元对娃哈哈而言似乎也意义不大。据宗庆后透露,娃哈哈在银行一直保持着几十亿存款。 加快立法 宗庆后把自己对外资并购的担忧反映到了两会议案中。 “近年来,外资并购目标直指国内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并控股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已经导致许多重要行业或龙头企业被其控制。这些外资利用其控股地位,说撤就撤,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宗庆后在两会议案里如此阐述“加快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的必要性。 据了解,两会期间,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等人大代表对于立法限制外资并购有不同声音。鲁冠球认为,外资通过控股行业龙头企业从而控制整个产业只是暂时的,靠压是压不好的,靠控制是控制不住的,应该靠双方的融合才能实现双赢。 不过,宗庆后认为,控制外资并购、防止行业垄断符合国外立法潮流和国际惯例。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和发展同样遭到了国外反垄断和限制外资并购法律的影响。宗庆后在他的议案中列举了前几年联想、中海油等国内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时遭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地国家反垄断机构或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例子。 在具体操作上,宗庆后认为,中国应当充分吸收和参考国外反垄断和跨国并购审查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让《反垄断法》尽早出台;并且通过立法,明确外资恶意并购或行业垄断的定义,严格限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通过立法设立外资并购和反垄断审查机构,加强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对发现已有并购中存在外资恶意并购或形成行业垄断的,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分拆或撤销、修改不合理的合同;鼓励国内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特别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或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行业骨干企业,在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并购,防止外资恶意并购和垄断的产生。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