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西藏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获重大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09:43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苟慧智报道3月1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在京签署共同组建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协议。该公司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西藏自治区政府参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此前,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西藏电力公司一直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与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在组建协议上签字。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海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启洲分别发表讲话。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公司纪检组组长祝新民,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有关领导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由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主持。

  据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后,将继续享有政府给予原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的所有优惠政策;继续发挥中央财政在西藏电力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西藏电力建设重大项目仍以国家统一安排为主;继续加大对西藏电力发展和重点电力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促进西藏能源资源的合理、高效、有序开发,促进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全国各省、市、区和其他中央企业也将继续做好电力援藏工作。

  今后,西藏电力工业将按照“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加强电网建设,适当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提高供电覆盖率;建设与管理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合理规划,科学论证,抓住机遇,加快建设。

  根据《西藏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西藏全区电力装机容量和在建规模将达到120万千瓦,起步建设中部电网220千伏主网架,用电人口达到90%以上,消除无电乡、镇,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200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将西藏电力公司改制为国家电网公司控股、自治区人民政府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据悉,理顺西藏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组建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建立中央与地方电力资产的资本纽带关系,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记者了解到,国家电网公司在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全部用于西藏电力的建设和发展。

  [相关报道]

  雪域高原光明路

  本网记者苟慧智

  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这个位于“地球第三脊”的雪域高原,以其特有的空灵、雄奇,引人膜拜,让人向往。

  日喀则、羊八井、羊卓雍湖、狮泉河……一座座现代化的发电厂崛起在西部高地,输出电流,结成电网,让藏家儿女告别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

  3月10日,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共同组建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协议。这标志着西藏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也预示着西藏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历程

  西藏有电的历史,始于1928年。当时的西藏噶厦政府在拉萨兴建了夺底发电厂,装机容量仅为92千瓦。

  然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全区发电能力却是“零”。这是因为,在封建农奴制社会里,夺底发电厂因管理不善、设备老化,于1946年停运。在输变电能力上,仅有一条夺底发电厂至拉萨吉崩岗配电房长7.5千米的3.3千伏输电线路和一座吉崩岗配电房。

  1951年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电力系统和各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援助下,西藏电力工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1951~1958年,为起步阶段。其间,中央投资844.8万元,于1956年先后建成投产日喀则火电厂(燃油机组装机2×40千瓦)和新夺底水电站(装机容量3×220千瓦),年发电量260万千瓦时。国家投资修建了西藏第一座35千伏降压变电站——北郊变电站工程,变电容量为6400千伏安,电压等级35/6.3千伏;建成了纳金电厂—北郊变电站长16.7千米的35千伏输电线路。

  这一切虽然只是起步,但却揭开了西藏电力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1959~1965年,西藏电力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60年4月,拉萨纳金电站5号、6号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建成拉萨北郊、西郊和东郊变电站,与夺底水电站并网运行,形成35千伏拉萨电网雏形。

  1966~1976年,西藏先后建成地(市)属电厂6座,装机总容量3.78万千瓦,1976年发电量为1亿千瓦时;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6条,总长128.7千米。同时,农村小水电站遍地开花,到1976年,全区共建成小水电站647座,装机容量2.99万千瓦。

  1977~1990年,西藏先后建成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日喀则塘河电站、林芝八一电厂二级站、山南沃卡电厂二级站、昌都沙贡电站、拉萨火电厂二期工程、拉萨平措电站等一批地(市)属电站。同时,建成羊西线(羊八井试验电厂—拉萨西郊变电站)、沃泽线(沃卡电厂—山南泽当变电站)、羊拉线(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拉萨西郊变电站)三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从而形成了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五个区域性电网。各电网覆盖下的用电人口50.7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

  这一时期,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农牧区小水电站加强管理,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迅速发展,西藏形成了以水电开发为主,多能互补的电力建设新格局。

  1991~2006年,国家先后投入80多亿元,新建一批骨干电源;完成一二期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了藏中五地市的联网,最终形成目前藏中、林芝、昌都和阿里区域性电网。在这一黄金时期,农村县乡小水电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进入规模化应用时期。

  截至2006年年底,西藏电力工业的变化已然翻天覆地:

  ———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5万千瓦。全区用电人口190万人,占总人口的69%。乡(镇)、行政村通电率分别为72%和42%。全区人均装机容量200瓦,人均年用电量539千瓦时。

  ———西藏电网由藏中、林芝、昌都及狮泉河“一大三小”四个地市电网构成,最高电压等级11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1640千米,110千伏变电站16座,变电容量59.1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542千米,35千伏变电站71座,变电容量37.4万千伏安。

  目前,西藏在建电源工程有狮泉河水电站、直孔水电站、林芝雪卡水电站等;在建电网工程有昌都—玉龙110千伏线路和三期农网改造等工程。

  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海滨曾任西藏电力公司总经理。回顾西藏电力的发展历程,他感慨地说:“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西藏电力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统计表明,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至今,中央政府共向西藏投入电力建设资金超过90亿元,累计派出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藏支援电力生产建设。

  前景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通车。这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与此相对应,西藏电力的发展,铸就的是一条“雪域高原光明路”。正是这条“光明路”,为“天路”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巨大的电力支持。

  随着林芝机场通航和其他一批基础设施、生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西藏社会经济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势必带动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因为种种原因,西藏目前仍有近90万人口无电可用。电力发展的不平衡,电力需求与共赢的矛盾,仍然制约着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后,“雪域高原光明路”将如何走?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西藏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5]12号),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西藏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建设完善综合能源体系。

  主要工作包括:加快骨干电源点的勘测、设计、论证和建设工作,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完善供电网络设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加快农网建设和改造,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尽快开展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流域等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和前期工作,论证建设“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和太阳能、风能发电,形成“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的能源格局。

  2006年下发的《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若干优惠政策》(国办函[2006]91号)进一步要求: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在签字仪式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启洲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切实履行组建协议和公司章程所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发挥公司整体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西藏电力建设,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经营状况,尽快解决西藏电网结构薄弱、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据悉,西藏“十一五”电力发展目标是:到“十一五”末,电力装机容量及建设规模达到120万千瓦;实现林芝与藏中电网220千伏联网,形成“一大二小”的电网格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建成较为坚强的西藏电网;电力覆盖人口比率达到90%以上,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西藏“十一五”电力工程大单已经确定:规划开工建设电源104万千瓦,投产24.8万千瓦;建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100千米、92万千伏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540千米、87万千伏安;建成投产220千伏线路290千米、变电容量15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2000千米、变电容量50万千伏安。

  “西藏自治区和国家电网公司共同组建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是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理顺西藏电力工业管理体制,促进西藏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好地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陆启洲的上述讲话,既是在阐释意义,也是在表达决心。

  韩红高亢悠远的歌声,在让人深受震撼的同时,似乎展现了雪域高原光明路的辉煌前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