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羽绒服:这个冬天有点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01:09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成为了中国羽绒服装产业的分水岭。行业大洗牌的成因,除了暖冬,还有产业内部的混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刚刚结束的2006年暖冬,注定成为很多羽绒服装厂商难忘的“寒冬”。

  明星走秀、折上加折,买衣送被……轮番上阵的促销手段最终还是没能冲淡暖冬的影响。销量降了、利润薄了、厂家傻眼了……

  “对于羽绒服装产业而言,2006年将会一个分水岭。”3月5日,波司登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她看来,经过这一轮洗牌,已成规模、品牌好、信誉度高的企业,会继续坚持下去,并将做的更好。而对于一哄而上的杂牌军来说,出局是它们的“命”。

  “一地鸭毛”

  “2000年前常熟羽绒服生产企业还不多,不过近几年大家都开始做羽绒服了,尤其是去年,这个现象更明显,很多做其他服装的也都开始做羽绒服了。”江苏梦娜制衣有限公司一位人员告诉记者 。而其所在的服装公司也是去年才开始生产自有品牌的羽绒服,之前主要进行一些贴牌生产。

  在她的记忆里,虽然这几年已经有暖冬,但是2005年的寒冬,尤其是元旦前的降温,还是极大地刺激了羽绒服的销量。那时他们公司常常加班赶货,而附近的很多小厂也跟着仿照好款式加工羽绒服。和之前不断增多的羽绒服装厂相比,2006年后冒出来的厂子格外的多。

  由于近年来国内羽绒服市场持续火热,很多原先不做羽绒服的厂家也开始纷纷加入,而原先就做的更是扩大产量。在常熟,羽绒服厂家已达千家,生产着占全国总量1/3以上的羽绒服。

  不断出现得羽绒服生产商及持续扩大的规模刺激着羽绒的价格,很快每吨羽绒由原来的20万元涨到了最高时的33万元。而盲目跟风下的羽绒服装产业也开始变得混乱,一些以次充好的“杂牌军”风起云涌。

  “许多小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粉碎毛、柔软毛、甚至用粉碎鸡毛作为填充物,以次充好,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中国纺织商务网总裁王丽娟说。

  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12月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北京市场上有半数以上的羽绒产品质量不合格。

  尽管各有算盘,但是有一点对于羽绒服装生产商是共同的,就是天气。对于他们来说,本指望再遇个寒冬赚一把,不想,却迎来了近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气温持续升高,是自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年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

  而部分地区的增幅则是更高,其中上海市区平均温度较常年高出2.6摄氏度。

  这个冬天,来的晚了些,走的却又早了些。“三九”最后一天的天津,其气温甚至达到8.4℃,为入冬以来最高。而春节前的日平均最高气温都在10℃以上,最低气温也在0℃上下徘徊。

  持续的温暖,使得羽绒服从今冬一开始就没能享受到按正价销售的待遇,而之后的12月及1月这些以往每年的销售旺季月,更是成了“滴血促销季”。

  “滴血促销战”

  合肥,一家商铺因为暖冬,将正季羽绒服以反季的价格来销售;

  石家庄,两家竞争激烈的知名羽绒服厂商,一边邀来明星走秀,另一边干脆挂上88元的特价牌。

  而各地各商场的折扣更是跌破了以往的底线。

  “今年暖冬对于羽绒服行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市场需求方面的减少,在供应不减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国内羽绒服行业的更激烈的竞争,降价和促销则依然是各商家的惯用手段。”王丽娟说。

  记者也从波司登集团了解到,为了应对暖冬可能对销售量产生的影响,公司加大了促销力度,开展了多种促销活动。

  “暖冬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不能完全靠价格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大品牌,不然这个行业还如何发展?”波司登集团党委副书记高美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尽管言语之间淡化着这种影响,但事实上暖冬带来的冲击依然无法避免。据高美真提供的数据显示,波司登集团2006年的销售额虽接近百亿,但没能实现预定翻番的目标。而此前的十来年,波司登的年销售额一直翻番。

  不过,和很多羽绒服装企业相比,取得不降而升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在终端卖场,为了保证销量,波司登也加强了活动力度,很多地区的折扣都超出了往年的力度。

  据高美真介绍,2006年公司销售额近百亿,利税仅有10个亿。而2005年公司销售额65亿时,公司的利税就8个多亿。“销量的竞争摊薄了利润”。

  “这是检验企业实力的一年。”对于06暖冬的影响,高美真并不避讳。在她看来,经过这一暖冬的洗礼,不规范的小企业会倒掉,而规范的大品牌则会更好地成长。

  在这场宁舍利润也要抢销量的争夺战中,受伤的不仅是大品牌,小品牌受伤更重。缺乏品牌信任度再加上价格优势的不再,使得很多卖场中的小品牌羽绒服几乎卖不动。

  暖冬之后

  3月的北京,各大商场已经被春装点亮。无论华联、还是华堂,都已难觅羽绒服的影踪。偶尔找到的几排羽绒服孤单地挂着3.8—6折的标签。

  而暖冬带来的损失还在计算中。

  “具体的数据我们还没统计出来,通常要到3月底、4月,现在退货都没到。之后我们会开始反季的促销。”常熟市一家羽绒服装厂工作人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不过据常熟当地一家媒体称,目前单常熟市企业积压的羽绒服就达2000万件。

  而一度受到追捧的羽绒价格如今也跌到了每吨16万元,一些在最热时跟进的羽绒企业已经在年前关门歇业。关于羽绒服行业转产的消息也不断传开。

  “无论是否再遇暖冬,我们都会坚持做羽绒服。”波司登集团明确表示。

  “冬季的着装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保暖的作用,更渴望包暖的同时穿出美丽,而整个服装市场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中国纺织商务网总裁王丽娟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