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胡葆森:河南建业冲刺港股倒计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 02:17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叶加

  胡葆森认为,他与王石的区别就在于,虽然他已经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15年,但他到现在还没有把建业带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在足球界,人们熟悉建业,而在地产界,胡葆森的名字比建业更出名。一向以稳守见长的胡葆森,终于逐步走向资本市场的舞台。

  一直秉承“成功企业无新闻”的河南建业住宅集团(以下简称建业)董事长胡葆森,日前接受了《财经时报》的独家专访。他透露,建业计划于明年年中上市,目标地点选择在香港。这终于为外界一直传闻的建业上市事宜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剥离副业、改善公司体制和管理架构,胡葆森和他的建业集团,在上市之前完成了三次漂亮的转身。

  香港IPO计划

  不管在哪里,胡葆森都行色匆匆,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

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的他,在北京的行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上市的具体时间表还没有确定,但可以基本确定在明年年中会在香港上市。目前私募工作刚刚完成。”在汽车上接受《财经时报》专访的胡葆森说。

  早在去年,外界传闻建业集团很可能将于今年上市,胡葆森表示,不同时间选择上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选择明年上市对建业集团更有利。

  坊间人士认为,主要是建业集团到明年的盈利水平和管理能力将会更出色,到那时上市所获得的市值表现力将会更强。

  去年10月27日,建业集团与凯德置地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凯德6亿元人民币入主建业,并同时持有建业集团30%的股份。

  这次“私募”的成功,被胡葆森看做是上市前一次重要的举动。他表示,那次合作不仅仅只是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还可以改善建业的管理,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凯德置地在资本市场的名声很大,与他们合作,也让更多的投资者认识了建业。”胡葆森笑言,“实际上,凯德与建业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替其他投资者对我们进行了一次体检。”

  剥离副业

  “虽然建业未来仍然以住宅为主,但由于商场、酒店、公寓等持有型物业由于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我们也在加强学习。”胡葆森说。

  他表示,近期建业集团首先是要有稳定的盈利能力,未来3至5年内还要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是未来两年内重点抓的两项工作。

  为此,胡葆森接连两次吸引大量资金注入公司,除以换股方式吸纳凯德置地的6亿元资金之外,还于2005年9月份从中国银行香港公司吸纳了8千万元港币的流动资金贷款。

  不仅如此,在去年9月份,建业集团邀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为公司进行了一次管理体制和架构的系统研究,完善了董事会治理机制,而且近期由原来的集团——大区——项目三级管理改为了集团直管城市的两级管理架构。

  “这么做是为了提高效率,保障各项目运作的均好性。”胡葆森说。

  为了能够使主业更加清晰,更加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胡葆森不断地剥离自己的副业,首先是足球,其次是信息产业,并于去年年底,把教育产业也进行了剥离。

  “我们用‘减法’逐步将主业做好,去年我们的地产销售额达到了20多个亿,进入了河南18个城市,而未来两年我们将进入30个城市。”胡葆森说。

  他表示,未来3至5年,建业的年开发能力将达到300万平米,到那时建业要具备多项目的操控能力,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稳定的财务报表,让建业可持续发展。

  学习万科好榜样

  胡葆森很看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王石用了23年把万科改造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他与王石的区别就在于,虽然他已经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15年,但他到现在还没有把建业带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私下里,他与万科董事长王石交情甚好,从个人爱好到企业发展无所不谈。胡葆森认为万科战略明确,企业文化健康,对产品和服务非常认真,是建业学习的标杆。

  “我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上市条件,但比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管理能力的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就是要学习万科的均好性。”胡葆森说。

  他还透露,建业也将推进住宅产业化,但万科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会采取跟跑策略,或者未来有偿分享万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也许会在1年后与万科进行住宅产业化的合作,这是一个趋势,对未来建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看中的盈利水平和回报率也有帮助。”胡葆森说。

  在他看来,每天想把企业做大的人,未必能做好,而每天想把企业做好的人,一定能做大,他认为王石就是能够将万科做好又做大的人。而胡葆森也在建业集团的道路上实践着。

  15年进乡村

  □本报记者 叶加

  胡葆森随手有一个小本子,他会经常把感悟的心得写上,比如“生存重于发展”。

  在他看来,企业的生存比发展更重要,早在多年前,建业集团便提出“省域化发展战略”,就是企业要踏踏实实在河南发展,不盲目向外扩张。

  早期的建业集团,或者说早期的胡葆森,也曾经有过“做大”的冲动,先后发展信息、教育、后来又把资金投向了足球。但在一轮反省过后,他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可怕的误区。

  “你看看现在民营企业超不过3年破产的比存在的企业还多,你就知道企业的生存有多重要。”胡葆森说。胡葆森把“此时、此地、此身”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或许是性格的使然,或许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胡葆森把“根植中原、造福百姓”和做“最受尊敬的企业”作为了企业发展的信条。

  多年前,建业集团提出了:“进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胡葆森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业最终是要从大城市向乡镇,具有战略眼光的

开发商,可以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寻觅可观的商机。

  “我的目标是从省会城市,逐步发展到地级城市,然后再是县、乡。但发展到乡一级,是我的终极目标,或许会用15年的时间吧。”胡葆森说。

  或许每个人都对胡葆森所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胡葆森正在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两条曲线上寻找着交汇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